《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话了?

军情阿宇 2024-02-11 16:53:53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话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巨著之一,而书中的诸葛亮也因其卓越的才智和令人敬仰的形象而备受称颂。然而,对于诸葛亮在小说中的塑造,是否存在被过度神话的情况,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难免受到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诸葛亮的形象在小说中被赋予了极高的智慧和威望,成为了谋略超群、无所不能的神话人物。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否如小说中那般卓绝,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和真正的历史对比,小说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存在着一定的夸张和虚构。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的确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但是否真的能够像小说中那样,各种神机妙算、各种能掐会算、看星星能知大将陨落,点七灯可以续自身之命……这跟史实相比的的确确是过度神话。

在历史记载中,诸葛亮也有过失策、失败的时候,他并非神明,而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有优点也有不足。在祁山之战中,诸葛亮面对东吴的孙权,采取了设立水坝、阻断水源的战略。然而,由于对地形和水道了解不够透彻,蜀军在水坝崩溃后陷入混乱,未能有效执行计划。这个失误导致了蜀军的节节败退,最终战事陷入僵局。在第一次北伐过程中,蜀汉内部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诸葛亮想培养出下一个马良,于是让马谡防守最重要的街亭,诸葛亮本意是要锻炼他,然而马谡自作聪明,贸然出击,导致街亭失守,进而导致北伐失败,这一次是诸葛亮在用人决策上的重大失误。

《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诸葛亮的完美形象,有许多故事是虚构的,这个故事经过民间口口相传,潜移默化间将诸葛亮塑造成了那个无所不能的丞相。小说中最著名的虚构故事之一是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发生在蜀汉与魏国的战争中,当时蜀军被围困在危急的局势中。诸葛亮决定采取空城计,打开城门,亲自坐在城楼上弹琴。魏军见状猜测蜀军有埋伏,最终未敢进攻。这个故事在现实历史中并无确切记载,其实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故事。

鲁迅先生曾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此言论不假。演义本想表达诸葛亮的厉害,但是却用各种装神弄鬼来神话诸葛亮,反而背离了本来的意愿,也没有写出丞相的过人之处。

正史上的诸葛亮,比演义中写的厉害多了。真正的诸葛亮,没有装神弄鬼,没有观星作法,是实打实地硬刚。是没有资源就创造资源,尽可能解决一切问题,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上他无一不是顶级(特别是治蜀,真的十分佩服丞相),私德也无可挑剔,这样的人千年也出不了一个吧。

我们总是以为诸葛丞相所做到的那些事是他理所当然就应该就可以做到的,只因为他是诸葛亮。然而,他不是神仙,不是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做到任何事。相反,他没有好的资源、没有好的条件,想做成一件事往往比想象中更难,但他就是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到了最好。

诸葛丞相,是凡人的极致。演义的诸葛亮被过度神话,但真正的诸葛亮绝对没有被过度神话,他担得起任何赞美。

举报/反馈

0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4-02-11 20:08

    发现总是有那么一批自以为是的小鞭拿着演义说历史,又拿着历史评演义,其实是狗屁不通

军情阿宇

简介:带你同我一起走进历史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