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多动症女儿上专注力课,我却被机构打上“情商低”的标签!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4-26 22:26:50

盲目的选择,沉重的代价

曾经,我怀着一颗为了孩子更好的愿望,给我那患有多动症的女儿在外报了一门专注力课程。那时,我满心期待这门课程能够帮助她提升专注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门课程,本是为正常孩子设计的。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来说,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是的,孩子的专注力或许有所提升,但她的行为问题、控制力问题依旧存在。每天,我都在与孩子的各种挑战斗智斗勇,从写作业的抗拒到各种日常行为的纠正,我感到力不从心。

误解与偏见,情商何在?

更让我心痛的是,机构的工作人员竟然认为我情商低,不会引导孩子。他们根本不懂多动症孩子的世界,也不理解作为多动症孩子家长的艰辛。是的,我每天都在尽我所能地引导她、鼓励她,但孩子的进步却微乎其微。

面对机构的误解和偏见,我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就妄下结论,却忽略了我们背后的努力和付出。这种情商低下的评价,不仅对我是一种伤害,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深刻的反思,呼吁理解与关爱

现在,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多动症孩子来说,仅仅提升专注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能盲目跟风报课,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想呼吁大家给予多动症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他们并不是故意捣乱或不听话,而是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和困难。同时,我也希望相关机构能够加强对多动症孩子的了解和研究,提供更加专业、个性化的服务。

大赛爸爸说

ADHD,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脑部神经递质异常、脑组织器质性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其中,脑部异常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导致动作过多。遗传因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ADHD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针对ADHD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和药物干预等。针对ADHD的个性化家庭干预需结合孩子的特性和需求进行。

家长应理解并接纳ADHD,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制定清晰一致的规则,并采用积极激励方式。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参与有益身心的活动。若不会开展家庭干预,应及时寻求专业支持。同时,家长也要照顾好自己,学习ADHD相关知识,更有效地帮助孩子。通过综合干预,可助力孩子提升生活质量和学业成就。

0 阅读:2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