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业余生活:烧瓷遛狗、弹琴下棋

扬眼 2024-03-20 16:45:55

从皇子到皇帝,朝堂之外的雍正是怎样的呢?

热衷艺术的“文艺青年”

作为康熙的好儿子、乾隆的好父亲,夹在清朝武德最充沛的两位皇帝中间的雍正,反倒是极其厌烦骑射、打猎的。虽然雍正的武艺一般,但他的文艺水准还是很高的。琴棋书画,除了画画不太擅长以外,其他三项,雍正的水平都能拿得出手。

首先是琴。在康熙的儿子中,音乐天赋最好的,应该是老三胤祉和老十六胤禄,老四胤禛在这方面也不差。

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安排老三胤祉带着大臣编了一部叫《御制律吕正义》的音乐教科书。编到关于音律的部分时,突然遇到了问题,进展停滞。

于是,康熙就派人去请教南府的教习朱四美。音乐、曲调这种东西,若是派个不懂的人去请教,是根本问不明白的。于是康熙就又补充了一句:

倘你们问不上来,叫四阿哥问了写来。

能在编音乐教材这种事上被康熙记起来,老四胤禛的音乐水平,想必应该是过硬的。

而且老四也经常写诗描绘自己弹琴的场景。其中有一首《偶题》是这样记录的:

秋宵噭噭云间鹤,古调泠泠松下琴。

皓月清风为契友,高山流水是知音。

雍正的这首诗,韵味尚佳,至少比起他儿子著诗的平均水平,是要高一些的。

尽管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过雍正的棋艺水平究竟如何,但他对下棋的热情着实高涨。雍正五年(1727),外邦使臣送了他一对象牙雕刻的镶铜镀金的痰盂。雍正一看,东西属实精美,只是拿来当痰盂实在太过可惜,于是下旨要求改样:

着将此痰盂,改做大棋盒。

这里的“大棋”,指的就是围棋。可见雍正对下棋的兴趣肯定不一般。

还有书。他从小就模仿老爹康熙的笔迹,而且还经常被夸。康熙因为喜欢老四的书法,经常让老四写扇面。而老四自己也很热衷,每年只要康熙吩咐了,老四就会写上100多把扇子交上去,说留着,父亲送人时比较方便。

倘若大家想要亲自辨别雍正的书法水平,我们今天到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便能看到雍正亲笔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横批“勤政亲贤”。

烧瓷、遛狗的宅男

说雍正是宅男,绝对不是冤枉他。

在执政的13年中,除了隔几年他会到清东陵给康熙、顺治上坟之外,雍正的日常生活,不是宅在紫禁城里,就是宅在圆明园里。人劳累的时候,就必然需要一些爱好来调剂生活。雍正靠什么来放松呢?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事,一是制瓷,一是养狗。

有很多人喜欢买一些小摆件,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只不过在雍正这里,他不是去买摆件,而是亲自设计摆件。

雍正在设计器物时,有一个明显的追求和一条明显的红线。追求就是必须“文雅素净”,红线就是不能“乱蠢笨俗”。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雍正六年(1728),底下人做了一方墨砚给雍正,雍正看了就很不喜欢:

素静文雅即好,何必眼上刻花?

除了图案,对文字,雍正也很反感那些看起来就没什么文化的措辞。雍正七年(1729),下面呈上了一件蜜蜡如意,上面写着“万寿无疆”的字样。雍正第一反应就是说:

如意柄上“万寿无疆”四字,俗气,着去平。

也正是因为雍正这些要求,我们今天看到雍正朝的宫廷文物,往往都是相对雅致,注重文化气息的。比如,在雍正款松花江石砚的背面,雍正题的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韵味悠长。

雍正在制瓷之余,还有一项爱好,就是养狗。

雍正和自己的爱狗在吃这方面的对比,也挺有意思的。张廷玉是经常陪着雍正伺候他吃饭的,他就说过:

世宗宪皇帝时,廷玉日值内廷。上进膳时常承命侍食,见上于饭颗饼屑,未尝弃置纤毫。

雍正用餐时,不管是吃大米还是啃大饼,从不浪费粮食。可他自己不浪费,不代表狗不能浪费。雍正养狗,经常担心自己的狗吃不饱。按内务府的传统规定是:“每狗一条,每日食羊肠十两。”

这样的伙食其实很不错了,但雍正说不行,朕养的狗,怎么能只吃这么点?于是,雍正的狗,天天喂牛肉吃。要知道在古代,农民的牛拿来耕地都不够用,想来也是挺讽刺的。

雍正给狗起的名字,也都很有趣。他最有名的两条狗,一叫“造化”,一叫“百福”,都取自吉祥话。雍正还给自己的狗做了不少真皮的衣服。像什么貂皮、猪皮,都曾被雍正下令给做成了狗衣。最夸张的是,连老虎和豹子的皮,都被雍正找人扒了,缝成衣服,套在自己养的狗身上。而除了吃穿之外,在住的方面,我们今天在内务府的档案中,同样能看到雍正会给自己的狗设计笼子、被单、被褥的各种记录。

《成为雍正:从隐忍的胤禛到帝国权力巅峰》

李 正 岳麓书社 2023.7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