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国际零碳岛长岛何以为先?

胶东在线 2024-02-27 22:06:00

胶东在线2月27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建设国际零碳岛是长岛的目标,零碳岛是什么样子?如何实现零碳?在27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对此进行了解读。

“十四五”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长岛锚定了国际零碳岛建设的总目标,烟台市委、市政府也将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纳入全市“一谷一区一岛一港”总体布局。但,国际零碳岛建设缺乏全面对标案例和成熟模式借鉴,如何以海岛“小切口”做活“大文章”,亟待深入研究讨论。《发展规划》的编制不仅为长岛国际零碳岛的建设指明路径,也是关于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长岛作为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肩负着先行先试、探路领跑的职责使命,在实现全域净零排放上具有先天优势,决定了长岛在零碳岛建设中必将走在前、当先锋、作表率。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是落实中央海洋强国文件‘支持烟台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的重要探索,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海岛生态实践,不仅为烟台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注入强劲蓝色动能,也为全国、和国际岛屿零碳、负碳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徐华清说道。

长岛国际零碳岛未来是什么样子?

会上,徐华清从《发展规划》的特色亮点进行了介绍。

《发展规划》立足长岛岛陆、海域、海岸带开发与保护,以净零、先行、活力、普惠为遵循,以蓝色经济增长、绿色能源供应、零碳旅游开发、蓝碳固碳增汇等为突破口,提出了三阶段目标、四大空间布局、六项重大任务。

三阶段目标,是以2027、2030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设立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总体目标,建立了以碳排放量为核心指标体系。到2027年,国际零碳岛建设初见成效,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在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基础上下降20%。到2030年,以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主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成形成势,稳定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到2035年,高质量建成国际零碳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

四大空间布局,即“北增、南优、内引、外联”。北增,以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生态、产业、绿能“三增” 为目标,建设北部零碳增值生态保育区。南优,以南五岛区域为主体,以碳汇、旅游、治理“三优”为目标,建设南部降碳减污优化发展区。内引,突破长岛生态限制,强化岛外造血扩能,建设飞地产业园。外联,推动长岛零碳建设与全国、全球零碳建设同步协作,建设国际合作交流会客厅。

六项重大任务,主要包括:一是打造国内领先的零碳“蓝色粮仓”建设长岛样板;二是建成特色鲜明、国际影响广泛的世界级零碳旅游目的地;三是构建岛外引电为主导、岛内清洁能源发电为补充、海陆互联互促绿色能源体系;四是促进经济社会在绿色交通、零碳建筑、低碳生活等方面的全面绿色转型;五是构筑林业碳汇、蓝碳增汇和海洋碳核算的陆海统筹固碳增汇体系;六是多维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和传播途径。

《发展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特色,以创新为驱动,以国际引领为亮点。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以蓝色粮仓产业园建设重塑生态渔业、以文旅融合拓展生态旅游,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水平保护,力争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海上试验田和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的创新策源地。同时,对标对表国际先进模式和做法,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实施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全面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率先建立国际领先、地域特色的绿色能源、零碳旅游、零碳渔业、固碳增汇和减污降碳新模式、新办法、新业态,为全球零碳岛屿建设提供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

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不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积极落实零碳岛发展规划,是推进长岛零碳岛建设的核心和重点。徐华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发展规划》如何落地。

首先,要以零碳为抓手,稳步推进零碳岛建设。一是着手编制零碳岛建设行动方案。从2024-2027年未来四年的任务目标出发,结合长岛实际,立足能落地、可实施,推动重点任务的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让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开展政策机制创新。加快构建零碳导向的政策矩阵,从零碳岛建设顶层设计层面构筑好零碳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全局,做到“上连天线”、“下接地气”,使零碳成为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重要底色。三是稳中求进,分步实施。统筹考虑零碳岛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做好重点任务与重大工程谋划,确保工作落实、任务落地。

其次,要抓牢“国际”二字,打造国际样板。将长岛国际零碳岛作为深化与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的纽带,积极联合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筹办以蓝碳、蓝色经济、适应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发起相关联合宣言及倡议。搭建在绿色“一带一路”和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平台,开展能力建设培训活动,提升零碳岛国际对话交流能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国际合作网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全球气候治理舞台持续发声,不断扩大零碳合作国际朋友圈。提出衔接国际规则、符合中国实际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引导国际标准制定,推动长岛国际零碳岛成为国际海岛零碳建设模式的示范样板。

最后,在《发展规划》落地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系统谋划、统筹设计,久久为功去推进、脚踏实地抓落实,立足实际、分清缓急,有力有序从以下三方面切实保障零碳岛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创新管理体制、加强跟踪评估;二是落实要素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科技创新、夯实人才支撑;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全民参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