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亲戚算计多,见面就甩5000压岁钱”,看我怎么收拾她

红红说育儿TXH 2024-02-12 20:24:06

大家好,我是红红~

给压岁钱也有钩心斗角、也会遭算计,你信吗?

红红原本是不信的,这天却被同事们用各自的经历狠狠刷新了三观,可谓瞠目结舌。

奇葩亲戚算计多,见面就甩5000压岁钱,看我怎么收拾她

这是同事小杨的亲身经历:小杨有一个不怎么熟悉的远房表姐,为人非常斤斤计较、很是会算计。不过,好在两家平时也不怎么来往,交情也很一般。

搞笑的是,自从表姐生了孩子以后,平时连面都见不着的人,每到过年一定会特地登门拜访。当地习俗,人家带娃上门拜年,压岁红包不能少,也因此,小杨这压岁钱是每年都跑不了。

即使知道表姐有心算计,小杨也没太往心里去。毕竟是同族,而且这个远房表姐家经济条件也不好,小杨就当帮衬了。

谁知,小杨家孩子出生这一年,表姐来了一个骚操作,真的把小杨恶心到了。

这年除夕这天,表姐带着俩娃如期而至,奇怪的是,以往从来只进不出的表姐,居然刚见面就塞给小杨的孩子一个鼓鼓囊囊的大红包。

难道表姐转性了?小杨虽有疑惑,倒也没想太多。不过掂量一下这个红包,小杨思忖着,自己准备的红包怕是不够了。

等到拆开红包一看,小杨惊讶了:竟有5000之多!这下,小杨妈妈不干了:这是明摆着算计你,看你怎么回呢?

可不是,回俩2500肯定不成,回俩2600说不定人家还不高兴。可是,回俩5000肯定不可能,今年要是这么回了,明年还来怎么办?万一人家再来个三胎呢?这是摆明了把小杨当冤大头,等着过年创收呢!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想起表姐以前的各种不客气,小杨越想越生气。

最后,她装了两个800块,给还了回去。她说,本来想回俩200的。后来想想,也不用那么恶心人了,一来400不好听;二来,自己这么多年给出去的压岁钱大概也有3000-4000的样子,这次就算回本了,好说又好听,还能膈应人。

至于这个亲戚还能不能处,看情况吧,她要自己会想还好,要是还那么算计,那就断了也没关系,反正多她不多,少她也不少,咱可不惯着。

堂姐给娃500压岁钱,她家俩娃我咋给?

这是同事小李的经历:小李老公这边有个不太熟悉的堂姐,主要是因为堂姐比她们夫妻俩大了近6岁,小李进门时,堂姐已经远嫁了。而且,即使小李结婚生子,堂姐也没露过面,可以说是没交情。

不过,小李虽然和堂姐不熟,和堂姐的娘家,也就是小李老公的伯父伯母却很要好,尤其是长辈,更是常来常往,相互帮衬。

这年,久不回娘家的堂姐忽然带着一双儿女和老公回来过年了,小李还当堂姐念家了。谁知,奇葩操作在后头。

除夕当晚,堂姐一家登门了,一番寒暄过后,堂姐给了小李儿子一个压岁包。本来小李已经准备好了压岁钱,保险起见,婆婆叫了孩子进来。

打开红包一看,好家伙,怎么会是500块呢?该不是搞错了吧?婆婆翻来覆去也没多数出一张。

小李叹气:要说这事堂姐不是故意的,她还真不太相信,堂姐的脑子可是同一辈里出了名的好使,回她俩250肯定不行。

回俩200也不够,回俩300又是单数,回俩400也不吉利。

最后,小李回了俩600。毕竟,两家老人交情好,小李就当走个人情算了。对此,婆婆很是高兴。

最搞笑的是,隔年,堂姐又带着一家子回娘家过年了,还是上一年的操作,还是同样的500块。

不过这次,婆婆也看不下去了,直言小李别委屈自己,该怎样就怎样,小李也真没为难自己,俩100块给打发了。

此后几年,堂姐再也没干过同样的事。

500不算啥,缺斤少两才奇葩

王大姐是单位里年龄比较大的长辈,她遇到的亲戚也不简单,缺斤少两没少干。

原来,王大姐有个亲戚,最爱在压岁钱上耍小聪明,无论以前还是现在,缺斤少两、薅羊毛的事可没少干。

以前各家条件不好,压岁钱普遍都是10块、20,她家回给压岁钱时很有意思:你给10块,我回6块、8块;你家要是给20,我家就回16、18。

后来,经济条件好了,压岁钱涨到了100、200,她家一如既往,回66、88、166、188。

要是说她家有多穷吧,也不算,可每年都这样操作,大人好歹还撑得住,小孩可不是,经常见孩子一拆红包就哭兮兮的:“为什么妈妈给的是红票票,我的就变少了。”

被薅了这么多年,王大姐和亲戚们也烦了,这年干脆也不装了,大家早早登门去送压岁钱,送多少?66大顺啊。

王大姐说,这年过后,亲戚也不作妖了,也不缺斤少两了,可能是想开了。

提点水果混顿饭,回头还赚压岁钱

这是同事小赵遇到的事,随着年轻人外出打拼,村里留下的一般都成了留守老人,像小赵家这样,儿女离家近的老人,自然就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

也正是因为这样,小赵爸妈也经常去给周围老邻居们帮帮忙,相互照看照看。

本来是件好事,谁知,有些人不但不感激,反而倒还精打细算起来了。

小赵家在村里有个远房表亲,家里就剩俩老人,小赵家就经常帮忙照看照看。

不过,这远方表哥就不咋地了:提点不值钱的水果,8块钱一斤的糖,再加两瓶劣质白酒,带着孩子,专门选在除夕这天上午来拜访。

当地人有句话,叫:“宁在别家过一年,不在人家过大年。”也就是说,除夕的晚饭是不能在人家吃的。

可是,客人上门,也不可能不招待,结果就是:俩老人忙前忙后张罗一顿午饭,末了,还得添上压岁钱。

小赵可不干了,这年趁着远房表哥一家又来,他当着众人的面,该寒暄寒暄,该热络热络,至于无法和压岁钱,提都不提,热络完了,端茶送人:“我来接父母进城过年,再晚该堵车了。”

听了同事们的话,红红大为震惊。

那么,你遇到过哪些给压岁钱的奇葩经历呢?你是怎么做的?欢迎和红红一起分享。

1 阅读:119

红红说育儿TXH

简介:关注家庭教育,分享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