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补养别忘吃芡实

文化养生谈 2024-03-08 07:08:16

春天的脚步加速,春的气息也越来越浓烈,如何做好春季养生,饮食之道就提上日程,这里面,自然就离不开芡实。

春季养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以补养为第一要务。毕竟,草长莺飞三月天,身体的阳气开始生发,也需要更多的营养。

芡实在民间还有很多别名,菱弟、鸡头米、水鸡头、鸡头苞等等,指的都是芡实。它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喜欢生长在水边,在江南的沼泽湖泊河湾处,都能见到芡实的身影。

芡实的叶子就像睡莲一样浮在水面,结出的浆果呈小球状,里面还有海绵一样的小孔。

但芡实的浆果外表有一层坚硬的紫青色外壳,剥开后看到粉白质地的果肉。

用东西将芡实的外壳砸开,里面略带红色的软壳芡实就会“滚”出来,一个外壳里往往有几十上百颗芡实米,外形有点像莲子却小得多,一般都只有豌豆大小。

自古以来,芡实就是一味名贵的滋补佳品,在古代的宫廷饮食里常见。什么是上好的芡实?以颗粒饱满而均匀,粉性没有碎末,且没有混杂着皮壳者为佳。

传统中医本草认为,芡实的性味酸甘微平,能入脾肾和胃三经,具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固肾摄精、健脾止泻、益肾止渴、开胃助食、益气培元等多种功用。

现代营养学家发现,芡实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树脂、维生素C、B以及钙、磷、铁、粗纤维、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脂肪含量极低,因此,芡实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

实际上,在古代就有很多的名人喜欢用芡实来养生,比如宋代文豪苏东坡,每天都会把煮熟的芡实放在嘴里,含着一段时间后再嚼烂吃点。

他在《东坡杂记》里还记载,自己最喜欢吃芡实粥,就是先把芡实用水熬煮一下,然后加入大米熬煮成粥。

所以,苏东坡尽管一生颠沛流离,身体却一直很不错,到老也健壮如中年,面色红润才思敏捷。

相传,清朝的太后慈禧有一次生病,就是食欲不振,经常恶心呕吐,同时大便也拉稀。

御医们经过商讨,最后开出的方子就以芡实为君,配以茯苓、莲子、薏米、山药、扁豆等药食,以藕粉作赋型剂,加入白糖作成健脾糕。

慈禧太后吃了这个健脾糕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后来,这个方子就成了八珍糕,成了很多小孩健脾消食的零食。

春天来了之后,人体出汗开始增加,无机盐的流失会增加,同时胃液的分泌也减少,体内的消化功能下降,人就表现为食欲不振、疲惫乏力,这就是春困的由来。

这时候如果吃什么滋补的药食,肯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甚至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芡实就具备了容易消化吸收的好处,同时还能健脾消食。

因此,春天来了多吃点芡实,其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同时还有健脾养肾、益气和中的好处,对于缓解春困就很有帮助了。

为了缓解缓春困,芡实该怎么吃?

选芡实一两左右,十颗大红枣,五钱花生,加入适量的红糖,一起熬煮成大补汤。

这个大补汤容易消化,营养也高,还能调补脾胃,益气养血,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或者脾胃虚弱、产后体虚,以及有点贫血气短的人,都是很适合的。

也可以用芡实和瘦肉一起炖汤喝,强筋健骨缓解某些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芡实虽然是滋补佳品,却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吃。

首先,芡实的性味偏于酸涩,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如果平常就有点便秘、肚子胀的人最好暂时别吃。

其次,婴幼儿也不宜吃芡实,其收涩之性,容易阻碍婴儿的阳气生发,导致发育迟缓。

最后,在进食芡实的时候,先要用慢火炖煮,将其颗粒熬烂,吃的时候也要细嚼慢咽,才能起到最好的养生价值。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