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回忆:野人山整日大雨倾盆,远征军死亡累累沿途尸骨遍野!

凯撒谈兵 2024-01-02 15:30:50

抗日名将杜聿明曾在他的回忆录这样描述那段在缅北野人山中艰难跋涉的经历:

“自(1942年)6月1日以后至7月中,缅甸雨水特大,整天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此时皆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摆渡。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没了。

加以原始森林内潮湿特甚,蚂蝗、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一个发高热的人一旦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

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我自己也曾在打洛患了回归热,昏迷两天,不省人事。全体官兵曾因此暂停行军,等我被救治清醒过来时,已延误了二日路程。

我急令各部队继续北进,而沿途护理我的常连长却因受传染反而不治。200师师长戴安澜因重伤殉国,团长柳树人阵亡,96师副师长胡义宾、团长凌则民为掩护主力安全而牺牲。”

中国远征军穿越缅北野人山的行军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艰苦的行军之一。

老兵龙英回忆说,这片山区处处充满了危机和陷阱,一丝犹豫或退缩的念头都可能意味着你再也无法离开这片荒野。

缅北野人山不仅有毒蝎和毒蛇、蚂蟥和蚂蚁、豹狼和虎豹、日军和野人,还有连绵的阴雨和泥泞的沼泽,更有热带雨林中独有的瘴气。

瘴气是由热带雨林中动植物腐烂产生的有毒气体,难以挥发而积累而成。历史上,许多士兵在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的情况下,在缅北滇西的丛林中丧生。远征军也遭遇了胀气的侵害。

雨季的持续降雨,让士兵们长时间在阴雨中行进。蚂蟥、蜈蚣、毒蛇等昆虫和毒虫常常从树上掉落,附着在士兵们的身上。

无数的昆虫和毒虫几乎无法避免,它们不断从士兵们的头颈和手臂上掉落,钻入身体,让人难以应对。

士兵们在向前逃跑时,前方仍有更多的昆虫和毒虫等待着,仿佛置身于爬动的昆虫和毒虫的包围圈,让人无处可逃。

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气味,长时间的雨水让积累的落叶和尘土沉渣泛起,雨似乎永无止境地降落在缅北野人山。

夜晚,疲惫的远征军士兵在没有帐篷和房屋的条件下寻找营地。一些士兵找到山洞休息,终于得以暂时逃离毒虫和连绵阴雨的困扰。

但悲剧由此发生,由于山洞中的沉积多年瘴气,这些士兵在山洞中永远地沉睡过去了。

后续经过的远征军只见到一排排尸体和骨骸,毒虫和猛兽已经将他们的肉食光了。

在无尽的丛林和黑暗中,龙英所在的新22师依靠前方士兵的尸体辨认方向,靠着强烈的生存意志,艰难前行。

所有通往中国的路口被日军封锁,96师的前锋部队被迫进行小规模袭击以转移敌人注意力,而大部队则寻找新的出路。

在缅北野人山数十天的艰苦行军中,远征军靠野菜和树叶维持生存,几乎失去了战斗力,几乎所有派出的小股部队最终都有去无回。

杜聿明在回忆录中继续写道:

“各部队经过之处,多是崇山峻岭、山峦重叠的野人山及高黎贡山,森林蔽天,蚊虫成群,人烟稀少,给养困难。本来预计在大雨季前可以到达缅北片马附近,可是由于沿途可行之道多为敌人封锁,不得不以小部队牵制敌人,使主力得以安全转进。因此曲折迂回,费时旷日。”

片马,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处于中国与缅甸的边境地带。

1900年,这里曾发生过数场战斗,当地的傈僳族、怒族等多民族居民,用传统的弓箭和毒弩,与装备现代枪炮的缅甸殖民英军交锋,两方各有胜负。

英军原计划通过片马进入云南,接着占领西藏或者进军长江流域。但他们未料到在片马遭到激烈抵抗,2000名英军士兵无法突破滇西各民族的伏击,一位英军指挥官甚至死于傈僳族神射手的毒箭之下,英军被迫撤退。

片马之战,在清朝末年那个充满腐败和软弱、常以割地赔款对外妥协的时期,显得尤为罕见。

片马地区的粗犷与坚韧给入侵者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然而这样一场重要的战役却鲜为人知。这反映了历史的广阔和深奥,我们所知仅仅是冰山一角。

季节年年变换,草木岁岁荣枯,野人山依旧寂静,不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这片森林里,有四万名中国远征军的英魂,化作了沃土,化作了中华民族永恒的丰碑!

0 阅读:22

凯撒谈兵

简介:聚焦沙场,漫谈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