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去中国化”?iPhone要在印度生产,苹果在下一盘大棋

黑白IT控 2022-11-10 16:11:15

近几年,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忙着拓展海外市场、冲刺高端市场,相较之下,三星、苹果却在忙着另一件事——布局全球化产业链。

此前,出于综合因素和自身利益的考量,三星陆续关闭了全部在中国的手机工厂,大费周章地将相关产业链外迁至越南、印度,当地人口红利和更低的人工成本优势,俨然成为三星产业链不惜千里奔赴的主要原因。另外一边,苹果对于手机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也没闲着。

之前,关于富士康将iPhone 14系列生产线外迁的爆料就多次传出,此外,另一家代工厂和硕也把生产线进行了转移。据悉,苹果计划在印度制造iPhone 14、在越南制造iPad等产品,显然,苹果试图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计不久后iPhone供应链一部分将会来自于印度制造。实际上,印度生产iPhone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7年,苹果就把iPhone SE一代的部分生产线设在印度。由此可见,苹果对于供应链在印度市场的布局早已经提上了日程。

今年9月份,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和硕工厂已经雇佣7000多名员工,主要从事生产 iPhone 12 。种种迹象表明,多年来长期依赖中国生产供应链的苹果,正在悄悄地将生产线加速“去中国化”,而iPhone要在印度生产的背后,是苹果在下一盘大棋。

在商言商,资本以逐利为主,苹果大动干戈的将iPhone生产线“去中国化”的目的无非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一方面,苹果寻求生产供应链多元化,尽可能规避对单个市场和供应商的依赖。显然,苹果十分清楚“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而作为苹果的“铁杆”合作伙伴,富士康受此影响最为直接,伴随着iPhone全球销量和人气高涨,各地消费者市场对于iPhone的需求旺盛,为确保iPhone能够稳定、持续且保持高产能力,同时削弱对单一生产供应商的话语权,苹果更加重视供货产业链的多元化。

受疫情影响,富士康短期内的用工荒导致iPhone的产能不免受到波及,为规避风险,iPhone生产订单能够在期限内足量完成,确保满足消费者市场需求。苹果十分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多的生产供应商,这意味着,苹果对于富士康代工iPhone的需求正在逐渐被削弱。

另一方面,相较于中国国内用工成本的逐年增高,在海外市场寻求用工成本更低的供应商显然更符合苹果的实际需求,而人工成本较低的印度,显然十分符合苹果的需求。毕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生产iPhone,有利于苹果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能够提升综合生产效率、供货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数据显示,印度制造iPhone在苹果供应链的比重也在逐渐提升。2020年,印度生产iPhone 的比例在苹果全球产能的占比仅为1.3%,一年后,占比就已上升至3.1%,iPhone在印度的产能也增长至800万台。虽然现阶段下,印度生产iPhone在产能方面无法和中国制造同日而语,但随着今年苹果把生产线大规模转移到印度,后期产能也自然会稳健提升。

据悉,从10 月中旬开始,印度生产的iPhone 14首批大规模供货已经发往海外,和中国制造的国行版本进行混发销售。

从商业角度看来,苹果的这一步棋十分符合自身业务全球化的实际需求,但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似乎难免有些担忧和疑虑。虽然苹果公司表示,苹果产品线的品控完全按照严格、统一标准生产,但鉴于印度国内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印度生产的iPhone在品控质量方面能否达到中国制造的标准,不免令人担忧。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动辄六七千、上万元一部的iPhone是价格不菲的高端手机,如果品控得不到保障,谁又愿意花费高价买单呢?

那么,大家对于印度制造iPhone,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80

黑白IT控

简介:科技、互联网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