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豫健生活 2024-04-26 20:18:47

2024年4月26日是第17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止疟疾再传播,持续巩固消除成果”。

2020年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2021年6月30日,中国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无疟疾认证,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疾病防控成果。但是全球消灭疟疾,仍然任重道远。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李佳   通讯员 张宝琴

省、市联动,筑牢防疟安全墙

为了增加防疟疾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月26日上午,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出发大厅,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在此进行“全国疟疾日”宣传咨询活动,本次活动采取播放宣传视频、设置咨询台、摆放展板及互动游戏等方式开展。

河南省疾控局局长郭万申、郑州市疾控局局长杨东霞、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景瑜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宣传活动。

郑州市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预出境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什么是疟疾、传播方式、危害、主要流行国家和地区、预防措施、归国后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确诊后及时规范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讲解,并发放了疟疾防控宣传材料。

那么究竟啥是疟疾呢?

“其实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寄生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按蚊叮咬传播”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段大平介绍。

感染疟疾的人在被带虫的蚊虫叮咬后,一般半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症状,以周期性发冷、发热和出汗为主要表现,有“打摆子”的俗称,还会出现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

“如不及时治疗,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严重者甚至出现脑型疟、多器官衰竭等病症,而早期诊断和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

向疟疾说“不”,健康科普进机场

疟疾曾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但随着各种防治措施的落实,逐步得到控制。2021年6月30日,中国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无疟疾认证,标志着疟疾在中国境内绝迹。

既然我国已经绝迹,为什么我们还要如此重视疟疾这种疾病呢?

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中,从全球来看,当前全球疟疾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非洲、亚洲东南部及中部、中南美洲仍有疟疾流行。

我国因外派工作或劳务输出,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患疟疾者为数不少,如果这些患者未治愈,回国后可能成为输入性的传染源,甚至造成疟疾再传播。

“作为人口及劳动力输出大省,河南同样面临着输入性疟疾病及再传播风险的威胁,而郑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陆、空交通枢纽,面临常住与流动人口双多的形式,这也是本次疟疾宣传我们选择在新郑机场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段大平介绍。

不仅仅是针对登机的旅客,在当天的活动中,来自河南省疾控中心、郑州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专家为郑州机场一些驻场单位员工进行现场健康咨询及科普宣传。

除此之外,到场领导还现场观摩了郑州新郑机场口岸疟疾入境检疫流程。

既然疟疾危害性很强,那么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郑州疾控专家建议,在出国前,出国人员应特别关注目的地国家的疟疾疫情,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自身健康。

l 在出国抵达疟疾高发地区后,应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

l 户外活动时,要穿长袖衣服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

l 睡觉时使用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室内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尽量避免蚊虫叮咬。

l 一旦出现发热或感冒症状,应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

归国后出现不适症状,需及时检测

回到国内或家乡后,必须主动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报备,告知劳务输出的国家名称、本人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以便保持联系。   如出现发冷、发热、身体不适等症状,要及时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主动将流行病学史、工作史告诉医生,一旦明确诊断,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抗疟治疗,确保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误诊、漏诊及延误治疗。

不要随意服用自备的抗疟药品,这些药品如果保存不当失效或过期,服用后会造成不良后果,应引起重视。同时,发病后要注意防蚊灭蚊,防止继发病例的发生。

0 阅读:0

豫健生活

简介:传播健康知识,遇见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