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在库车城失利后进行黑水营之战,乌雅・兆惠率军血战数月

史海撷英 2024-04-30 19:15:39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廷平定准噶尔汗国,解救了身陷囹圄、被迫率众为准噶尔汗国服劳役的白山派领袖大小和卓布拉尼都、霍集占兄弟。在解救两人之后,清廷出于对回部的怀柔政策,决定对两人委以重任,就将大和卓布拉尼都“送归叶尔羌,使统其旧部”,而小和卓霍集占于“伊犁掌回务”。清廷本想对他们以“藩部”待之,让他们用自己的影响力效忠清廷,不料大小和卓狼子野心,小和卓霍集占自立为“巴图尔汗”(英勇汗),说服自己的哥哥布拉尼都反清自立,并在库车杀害清廷驻疆的副都统阿敏道发动叛乱,传檄各城回众对抗清廷中央。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春,清廷出兵平叛,为时一年多叛乱才告平定。其中,黑水营之战是整个平叛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虎头蛇尾:库车攻围战不慎失首恶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在基本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后,清廷任命兵部尚书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领八旗、索伦、吉林、察哈尔、绿营、回部、外藩蒙古兵8000至9000人征伐大小和卓,包围了北疆通往南疆的重要城镇库车城。这场攻围战作为平叛的首战因为清军统帅雅尔哈善的无能,打得可谓是一波三折。

雅尔哈善率清军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初六围城。鉴于库车回城“虽系土筑,颇属高坚”,“城依山岗,以沙土柳条筑成,炮攻不入”,在招抚和强攻之策不能奏效后,遂决定对库车城进行长期围困。

而正当清军对攻城一筹莫展之际,小和卓霍集占率众6000人从东北和西南两路对守城清军发动进攻,意图解围。对于这次进攻破围,小和卓霍集占明显玩起了声东击西。其中,从东北向清军进攻的回众大概为3000人左右负责辅助佯攻,从西南向清军进攻的大概为3000人,由霍集占亲自率领,主攻破围。

六月十五日,清军蓝翎侍卫达克塔纳带领绿营兵180人率先在城东发现叛军辅助部队行踪。叛军分出400多人追击达克塔纳,达克塔纳边与敌军周旋,边派人向大营送信。次日,清军2400人赶到预定战场,以绿营、维吾尔兵居中,满洲、索伦、蒙古骑兵分列两翼,占据制高点应战。双方先以火器对射,在叛军发起冲锋之前,清军在火力掩护下率先向叛军进攻,顷刻间,箭雨、铅子向叛军猬集而来,叛军被清军冲垮,“贼众大乱,拥挤沟中”,用长枪刀剑格斗。双方从中午战至午后,叛军总计被歼灭2000人,被缴获驼马1100多只,鸟枪1000多杆。叛军的辅助性部队完全被清廷歼灭。

霍集占

与此同时,在十六日黎明,霍集占率叛军3000人(霍集占总共征集了5000兵马,其中有伊犁带来回众2000人,贸易缠回500人,阿克苏、乌什马步兵2000人,分出2000人由布拉尼都率领扼守喀什噶尔)从西南方向清军发动进攻。此部既然为叛军主力,显然西南部的战斗比东北部更加吃紧,不过霍集占率领的叛乱回众在野战上明显不如训练有素的清军,很快就被清军分割包围并击溃,清军副都统爱隆阿等“率吉林及索伦兵千骑逐贼至鄂根河侧”,叛军被击杀高达1600余人,霍集占左肩中箭,率领数百人逃入库车城中。混乱中,清军并没有意识到敌军主帅已经入城,给后来的放虎归山埋下了隐患。

两次野战,清军凭着战斗素养和兵器优势以极小的代价完全碾压了叛军。但攻城战却陷入了便秘之中,围困了将近两月,叛军城防都未松动。雅尔哈善立功心切,听取了提督马得胜的建议,命军挖地道埋炸药炸塌城墙,突入城内。七月十七日,地道挖至离城2丈处,估计两天后可完成,清军就放松了警惕。谁知清军挖地道的行动被城中守将阿卜都克勒木伯克发现,在十七日夜,他派出掘地小分队在离城10丈处横开大沟,迅速将柴火薪木填入清军作业处,“焚死掘地兵十余名”。

眼瞅着库车久攻不下,清高宗意识到了雅尔哈善能力那是相当不够,情绪日益焦躁,遂命定边右副将军兆惠在追剿准噶尔残部事宜完成后,接替雅尔哈善征讨回部。尤其让他“惊喜”的是,首恶霍集占居然从库车城中突围而去,身为主帅的雅尔哈善懵懂无知,导致放虎归山。六月十六日,霍集占救援库车失败,把自己也陷进了城里。六月十八日,组织300多骑兵,500多步兵于西门突围,围城清军叠放枪炮,霍集占连续两次突围失败(此时尚不知霍集占在城内)。

哨探队副都统顺德讷建议诱敌出城,伺机消灭。令撤西门围城之兵,企图来个围三缺一。孰料二十四日,霍集占在三更时分率领精兵数百人正是从西门逃脱而去。守卡清兵立即向顺德讷汇报此事,顺德讷居然回答说:“昏夜如何追贼,且俟天晓。”等天亮追击,一切都晚了,霍集占早已跑远。直到第二天,才从投降回处得知突围者为霍集占。

这场围城战直到当年八月初六才结束。八月初六,弹尽粮绝的库车城民众3600余口投降,守城主将阿卜都克勒木也在此前逃脱。历时长达三月之久的库车围城战宣告结束。

爱新觉罗・弘历

在战役结束后,愤怒的乾隆帝历数雅尔哈善失机之罪,所谓“雅尔哈善坐视贼酋窜逸,顿兵城下,不异守株待兔。前后奏报,情词矛盾,惟图左支右梧”,命兆惠抵达库车军营后,差人将雅尔哈善、顺德讷、哈宁阿等人押解回京问责。最后,雅尔哈善等人被处以死刑。

死中求生:乌雅・兆惠率众死战黑水营

乌雅・兆惠,满洲正黄旗人,是清世宗生母乌雅氏的族孙,参加过第一次金川战役、平定准噶尔战役。自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以来任定西将军,这段时间一直在清剿准噶尔余寇。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八月初五,其接到乾隆谕旨,立刻就挑选健卒,备壮马800匹于初九日自伊犁地区启行,八月二十五日驰至阿克苏负责进剿事宜。

而在库车城被攻破后,阿克苏城也认清形势拒绝霍集占向清朝中央投降。阿克苏的顺利收复,让清高宗的心情爽了一把,对未来战局估计相当乐观,以为叛军至此人心瓦解,叛乱可一鼓而定。遂让兆惠把握战机,速速进兵,“看来回众俱怀二心,我兵所至,自必相继迎降,兆惠其迅速前进,遵照节次谕旨,奋勉办理”。

在兆惠到达阿克苏后,一面招抚乌什,一面立即进兵图尔璊城,乌什伯克霍集斯献城迎降(此前,霍集斯被霍集占劫持至图尔璊)。此时,清军已经控制阿克苏、乌什、库车、拜成、赛里木等地。清高宗对兆惠的奋勇直前很是嘉许,并对未来局势更加乐观,“看来回部诸城,自必闻风归顺,逆贼不日就擒”,鼓舞兆惠更加勇敢地向前挺进。清高宗如此急切,盼望着捷音早奏,大小和卓授首阙下。做为臣子的兆惠自然不敢怠慢,遂率领健锐营兵1000名,索伦兵2000名,察哈尔兵1000名迅速出发,越过戈壁,衔枚前进,跋涉1500里,直逼大小和卓的大本营叶尔羌。

十月初三,兆惠抵达叶尔羌城东40里的辉齐阿里克,晚间派人抓住回人一名,得知了叶尔羌城及其附近的兵力部署:小和卓霍集占率兵驻守叶尔羌城,兵力为“厄鲁特、布鲁特、伊犁回人有马者五千余名,步行人甚多”,而大和卓率马步兵10000人在距叶尔羌城60里地的当噶勒齐驻守,闻知清军到来,早已坚壁清野,并声称霍集斯伯克已经为清廷所杀,想激起仇恨来团结回众(据兆惠事后奏报称大小和卓的叛军总数应该为2万人)。

乌雅・兆惠

兆惠率领的清军共有4000人,主要由健锐营、索伦兵、察哈尔兵组成,长于野战,但面对优势数量敌军坚守的叶尔羌城强攻显然不足,叶尔羌城也比库车城大得多,有12个城门,4000兵力只能攻其一面城墙,其部下远道而来,又非常疲乏。鉴于无法速胜的事实,兆惠遂分兵扼守城外敌兵南逃各个要隘,其本人则领兵攻击城中之敌,诱其出战。并四处搜刮城外村庄,发掘窖藏粮食,收取山谷间放牧的牛羊,解决军需问题。同时,又上奏要求将驻守库车、赛里木、拜城的绿营兵丁赶来增援并调拨马匹3000以加强部队,只不过这些增援的到达需要极长的时间。

十月初六,清军率先展开进攻,与叛军发生小规模战斗,兆惠带领2000兵众至城外五六里夺下高台一座,直逼东城墙,叛军自两门各出400到500骑兵与清军对阵,兆惠派小队骑兵引诱敌军欲其离开城池一二里截杀,孰料叛军并未上当,仅派20到30骑应战。明瑞、温布率兵奋勇接战三次后,叛军又出兵300到400人策应,随被清军阻击退入城中。是役,叛军被清军击杀20多人,清军受伤者亦为19人。

兆惠计算敌我情形,做出了敌军攻不足守有余的判断,遂于城东南叶尔羌河滨有水草、形势有利处安营扎寨,这条河名为黑水河,故记载兆惠的营地为黑水营。除了布置大营外,十月初十日,兆惠闻知靖逆将军纳穆札尔、参赞大臣三泰将至,让副都统爱隆阿遣兵800往迎,并防范喀什噶尔来援之敌并巡查往阿克苏的台站,保证畅通,兆惠的兵力遂只有3200人。随即其又从俘获回众的口中获得一个重大情报,城南的英峨奇盘山有“霍集占牲只”,于是决定放个大招,夺取这些牲畜补充军食与叛军相持。

十月十三日,兆惠领兵1000余骑意图夺桥渡河。而霍集占早已隔河结阵准备,叛军的骑兵基本倾巢出动,有4000到5000名,骑兵的后面是数量众多的手持刀斧、棍棒等器械的步兵,连城外的壕沟处都有叛军步兵手持鸟铳准备打击清军。从叛军的数量和布置上来看,霍集占显然是有备而来,以牲畜引诱清军前来并聚而歼之。

兆惠见敌有备,亲率骑兵500名过桥渡河发动冲锋,拟擒贼先擒王,直取叛军首领霍集占。刚过400名骑兵,木桥发生坍塌,清军索伦、察哈尔马队仍然奋勇直前,击退叛军骑兵。叛军步兵则用鸟枪阻击清军冲锋,叛军骑兵在正面被清军击败后,复从两翼夹击,意图围歼这支只有数百人的清军部队,清军形势十分被动,被分割包围成数处各自为战,奋力拼杀。主帅兆惠坐骑中枪倒毙,易马再战,又毙,其面部和小腿均被弹丸所伤,清军且战且退,涉水撤往大营,陷于泥淖者甚多,阵亡者高达10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总兵高天喜、侍卫鄂实和特通额、副都统三格全部战死,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清军才撤回大营。

而与副都统爱隆阿会合的靖逆将军纳穆札尔、参赞大臣三泰率领骑兵250人于十四日闻叶尔羌方向枪炮声,遂赶去支援。后遇敌3000人,寡不敌众,纳穆札尔、三泰、侍卫奎玛战死。副都统爱隆阿一面维护台站,一面向前,抵达阿克苏后与舒赫得商议救援事宜。

兆惠撤回大营后,一面抗敌,一面加固大营。随后,叛军转守为攻,以步骑兵1万多人将大营团团包围,兆惠欲突围而不能,就地坐守与叛军相持,并前后两次派索伦兵勇猛者突围而出去阿克苏求援。

霍集占也命叛军在兆惠的营垒在建设长围,做长期围困部署。在相持期间,双方可谓是斗智斗勇,霍集占命人立高台用重型火绳枪杀伤清军,兆惠亦立高台应之,与敌对射;霍集占运用水攻,从上游掘开叶尔羌河堤,水淹清军大营,而兆惠也麾兵挖掘沟渠,将河水引入下游,反而方便了清军取水;叛军又着苇衣,掘沟潜伏,企图偷袭清军,被清军识破后,以火攻击退。大营中树木,还有草船借箭的妙用,敌军的每波攻击,都在树木中留下大量弹丸,“营中拾取贼人枪炮铅丸万亿,每斫一木,即坠落无数”。其又派人袭击叛军牲畜,收获马匹、驼只1000余,有掘地得米20余窖,每窖一、二石,也缓解了军粮之急。据《啸亭杂录》、《簷曝杂记》记载,清军甚至有“出掠回人充食”的行为,毕竟为野史所记,《平定准噶尔方略》所不载,可信度存疑。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兆惠还不时发动反击。在日暮之时,“将军领兵纵火,夺取贼人营垒两处,收账房六十余架,剿杀看守人众过半”。博罗泥都、霍集占眼瞅着久围不下,而所占据的城池喀什噶尔又被参赞大臣舒赫德派去布鲁特人所袭扰,就派人前去兆惠营中议和。两和卓的议和之举让反而让兆惠看到了他们的黔驴技穷,遂断然拒绝,“尔等小丑,何敢以和好为词”,增强了兆惠坚守待援的决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支援越来越近,形势对叛军越发不利。

救兵如救火:救困清军喋血呼尔璊

兆惠被围困的消息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一月十三日接到兆惠的求援信,得知了兆惠被包围的消息,他即谕告军机大臣,宣言虽然兆惠陷入包围是由于轻敌的原因,但“亦恐朕责其怯懦,若当日令伊暂驻阿克苏,候兵马齐集,当不至此,然于现在情形,亦未为失策”。第二次接到兆惠救援信后,乾隆皇帝更是主动承担责任,“向来之轻视逆回,乃朕之误,又何忍以妄进轻敌为兆惠责乎”,并晋封兆惠由一等武毅伯为“武毅谋勇”一等公,并赏红宝石顶、四团龙补服。

接下来的焦点就集中在解黑水营之围上,乾隆帝下令在原参赞大臣富德为定边右副将军,已升为工部尚书的舒赫德、副都统阿里衮、爱隆阿等人领兵迅速前往黑水营破围,解兆惠之困,“无论何队兵丁,惟择马力有余者,作速前往”。

十二月初四日,工部尚书舒赫德与副都统爱隆阿率领健锐营、察哈尔蒙古兵、索伦兵、绿营兵共3500人、马1700匹从阿克苏出发前往解围。十六日,定边右副将军富德亦率5000名士兵抵达阿克苏,可能由于马匹数量不足的原因,他挑选所部精锐300名,兼程追赶,终于在二十五日与舒赫德会合,舒赫德遂将全军指挥权移交于富德。二十九日,富德从俘虏口中得知霍集占已经知道援兵已到,正全力攻打兆惠营寨,其即命全军全速前进增援破围。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初六,行军至呼尔璊,已见大和卓布拉尼都率骑兵5000人占据高岗布阵。3800名清军随即列阵迎敌,清军以枪炮为掩护,发动骑兵冲锋。从上午巳时战斗到下午申时鏖战十余会合,叛军才开始溃败。清军趁机再次发动强攻,猛追溃敌15里,追杀100多人,最后,马力不及,才觅水安营。清军清点战马,仅剩100余匹。

次日,继续西进,行至戈壁,见一高地亦有敌军,清军随即发枪炮攻击,叛军退避。初八日,叛军得知清军缺乏马匹,不时袭扰。此时的增援清军严重缺水,只能吞噬冰雪解渴,且行且战。到初九日晨,抵达叶尔羌河河口,富德为了争取破敌,决定在晚上以仅存战马50匹载50名精锐士兵,配以步兵200名偷袭叛军营地。

偷袭清军在晚上接近敌营时,恰好都统阿里衮、鄂博什率领600士兵赶着1000匹马、骆驼400头而来,两军会合后,趁着马力充沛,当晚冲杀敌军。大和卓布拉尼都未料清军袭营,仓促应战,相当狼狈,自己也身负重伤,“鸟枪伤肋”,被人抬着仓皇逃回喀什噶尔。此役,清军转战200余里,歼灭大和卓布拉尼都所部1000多人。十三日,富德整备兵马继续进攻,“败贼数次”,歼灭叛军200到300人,叛军见大事不妙,歼灭被围清军已无可能,遂渡河退往叶尔羌城内。

而被围困中的兆惠听到北边传来枪炮声,知道救兵已至,遂令全军奋力突围“杀贼千余,尽焚其垒”,两军会合,黑水营之围终得解除,返回阿克苏休整,此时兆惠已被困3月有余。

黑水营之战是清朝统一南疆过程中最为重要、艰巨的一场战役,此战之后,叛军从此士气低落,军心瓦解,为下一阶段平叛战争的节节胜利奠定了基础。

1 阅读:23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