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节俭的皇帝,平民天子朱元璋,节用至极令人汗颜!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5-12 02:48:35

在古代,皇帝乃是九五至尊,骄奢淫逸一直是人们对皇帝的固有印象。

但也并非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奢华的生活,还是有不少人以俭朴为本去当皇帝。而明太祖朱元璋,正是中国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

不仅要求自己要勤俭节约,连大臣都被要求不许过奢华富贵的生活,连他的孩子也被教育过俭朴的生活。

«——【·“节用”为本·】——»

中国历代王朝有个规律性现象,大凡起自民间的开国之君,揭竿造反,历尽艰危,多能了解民间的疾苦,称王称帝后尚能保持俭朴气象。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个典型。他的某些言论行动,有时真出人意料,就是放在今天,也很能令人深思慨叹。

朱元璋字国瑞,出身于安微壕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为家境所迫,曾在皇觉寺出家为僧,元末天下大乱,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元璋岁,从郭子兴举兵起义。

子兴死,元璋独立成军,奉小明王韩林儿为正朔,至正二十七年韩林儿死,元璋乃建元吴,称吴王,时年岁,翌年建国号明,年号洪武,改集庆为南京,即皇帝位。

朱元璋把节俭和爱民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大事。

至正二十六年初称吴王,下令收集古今书籍,遍读儒家经典,曾对待臣詹同谈起自己的读书心得,谓:“孤在宫中有时间就喜欢看孔子的书,他所说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乃是治国的良规,这两句话,无论到什么时候都用得着的。”

«——【·简修宫殿·】——»

至正二十七年在南京营造宫殿庙社,负责施工的总工程师将设计图纸送审,朱元璋把领导这项工程的中书省大臣(相当于中央政府办公厅主任)喊来训道:

“把那些雕琢华丽的部分删掉上古时候三皇五帝住的是茅草屋,这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圣王,夏柴商封大肆营建宫室楼台,结果败亡。节俭是我们的一宗宝贝,不能丢掉。这样作,民力才能保持得住。”

吴元年,宫殿落成,朱元璋命人将《大学衍义》(注:儒家经典)书写在宫中墙壁上,并对臣下们解释说:

“前代宫殿大多数是在这些地方画各类花鸟风景,联把这部书写在这地方,出来进去都能看得见,难道不比绘画更好吗?”

就在宫殿落成的当天,有个侍臣向朱元璋进言,瑞州那地方出产带花纹的石头,可以弄来铺地面。朱元璋则严肃地说:

“我整天倡导节俭,还恐怕日久天长会染上奢华之习,你这个作臣子的不说以节俭之道劝我,反而引诱我铺张侈丽,是什么道理。”

那人一声不敢吭,惭愧而退。

«——【·不喜进贡·】——»

洪武元年三月,湖广薪州向中央进献精致的竹编器具,朱元璋命令原物退回,并向中书省发话:

“古代虽也有贡献地方土特产一说,但并不进贡玩好之物。现在薪州地方官进献竹革,并非是中央的征调,假如收了他的,天下的人就会争着向中央送各种礼物,劳民伤财的事则自此始。所以不仅不收他的,你们还要向地方重申‘非朝廷所需,毋得妄献’”。

夏天南京很热,有火炉之称,皇上多用几件竹制品以取其凉意也并不为过,朱元璋竟严格如此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非一般帝王所能望其项背。

洪武元年八月,开国规模初定,需要为宫中制造一批车轿及服饰以备常用。朱元璋批示:凡是黄金作装饰的地方,一律改为铜的。报告批下来,负责官员再次建议鉴于历代制度和皇家观瞻,还是用金的为好,这点金子并用不了多少。

朱元璋感慨大发“联富有四海,岂是吝音这点金子。我倡导节俭,如果不从自身作起,下边谁人能服。况且奢侈之原,都是从小地方不注意,逐渐扩大以至于控制不住。”

洪武六年十一月,潞州进贡人参,朱元璋仍是不收,并说“人参挖来很不容易,往年金华曾进贡香米,太原曾进贡葡萄酒,联俱止之,也不要收潞州的人参吧国家以作养百姓为第一大事,怎么能以吃喝这类的事累及地方呢”

朱元璋有一大群儿子都封了王,他对儿子们也很严格。有一天退了朝回后宫,儿子们都在他经过的地方垂手侍立,朱元璋指着宫中一大块空坪对儿子们训道:

“这些空地并不是不可以上一些楼台馆榭工程项目,以作宫中的游玩之所,我是舍不得花费大量民财民力。古代商封王盖了一些琼宫瑶室,天下怨声载道汉文帝也曾欲建露台,叫人一预算,需百两黄金,文帝说这是十户人家的家产哪,当时便作罢。文帝时代还是国富民安的时代,他都能这样,你们今后要多从历史的对比中提高警诫啊。”

«——【·轻看工业·】——»

朱元璋还非常讨厌机巧之物,认为这类东西浪费人工,没什么用处。还在至正二十四年在都阳湖大破陈友谅后,有人把陈友谅睡觉用的镂六抬来进献。

朱元璋反复参观后命人敲碎它,对左右说道:“一张睡觉的床,手工做得如此之巧,别的日用品可知,陈友谅也算是个英雄,穷奢极欲如此,怎么能不败在我手下呢。”

洪武元年十月,司天监把元代用的刻漏(古代用以计时工具)搬进宫中,这架刻漏用水晶制成,玲珑剔透,备极机巧,内设两个小木人,到了一定时刻可以敲击小钟小鼓报时,可谓自动化程度很高。

朱元璋看后道:“中央机关工作这么忙,花费心思摆弄这玩艺儿,真是以无益之事妨害有益之事,敲碎它算了,宫中别用这东西。”这件事未免过分。

朱元璋信奉儒家重本抑末的那套理论,和历代有为的君主一样,把机械工巧之物一概看成声色玩好,不提倡,甚而毁灭之。

中国古代的科学家和能工巧匠们并不少,但皇帝不重视,他们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所以晚近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赶不上欧洲,朱元璋和历代帝王也得负一定的历史责任。

以上这些史实,分别见之于《明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书。应该说明的是,朱元璋毕竟是一个封建帝王,他所身体力行的,“节用爱人”,都是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

他出身贫苦,又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亲见人民所受离乱之苦,知道必须这样作,才能把民众安定下来。

人民就是用这样巨大的牺牲和曲折的方式来求得休养生息,从而使社会生产力缓慢向前发展的。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