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基因编辑研发,我国世界领先!如何转化,研讨会倡议——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0 14:30:20

我国动物基因编辑整体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专家学者共同发布“动物基因编辑产业促进”倡议书,呼吁加快将科研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5月9日至10日,第二届(2024)动物基因编辑抗病育种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出该倡议。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精准修改和编辑生物体的基因组,改变其遗传信息和表达,被誉为“上帝的手术刀”。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畜禽养殖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优良动物品种需求巨大,但非洲猪瘟、蓝耳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风险。基因编辑技术可精准、高效地修饰动物基因,创制常规技术难以获得的优良性状,进而培育出抗病力高、生产性能优良的基因编辑动物新品种,为畜禽疫病防控和动物种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

目前我国动物基因编辑整体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研制的基因编辑动物种类、发表论文数量均居全球第一。其中,基因编辑动物种类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国际上发表基因编辑动物相关论文也占全球同类论文的35%,论文数量几乎是美国的两倍。

此外,为解决基因编辑“卡脖子”问题,首农股份、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还挖掘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基因编辑底盘工具。其中,首农股份研发的超小型基因编辑器TnpB379具有编辑更加精准安全、递送更加灵活等优势,特别适合动物基因编辑。

与会专家认为,在畜禽基因编辑科学研究领域,我国已取得全球领先的地位,但如何将科学研究领先转化为产业经济的优势,需要政府、企业和研发单位等共同努力破解,而当下最紧迫的是我国需要尽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基因编辑动物监管政策。据悉,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组织已制定《农业用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指南》,并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等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倡议,呼吁加快推动基因编辑动物研究成果产业化,加快出台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相关的科学和安全原则,并就构建基因编辑动物自主创新生态,加大基因编辑动物产业投资力度,加强科普宣传等方面提出具体倡议。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主办,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