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计谋、不胜之胜的夷陵之战

还有玩儿法吗 2023-12-01 18:36:31

故事开始于三国时期,当时吴蜀联盟开始崩溃,夷陵之战成为了最后一战。这场战斗的残酷和悲壮让人们感叹汉室复兴的绝望。然而,假如指挥者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历史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诸葛亮的伐吴行动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复仇,另一个是为了保存蜀国的有生力量。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出征吴国是为了为关羽复仇。他带领众军前往战场正是为了为兄弟们讨回公道。然而,要完全摧毁强大的吴国,蜀国自身的实力也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实际上,吴国和蜀国的实力差距非常明显。蜀国人口约为94万,拥有大约10万的士兵。而吴国人口约为230万,士兵人数大约为20万。吴国的疆域更广,长江天险保护着他们的领土,而荆州地理位置重要,易守难攻。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根据《隆中对》中的三分天下还是西晋统一天下的发展趋势,吴国应该是最后被灭亡的目标,而不是首要战略目标。

诸葛亮相比刘备更加冷静,他清楚地认识到失去荆州意味着蜀国丧失了征服中原的关键路径,战略上处于被动局面。刘备惨败的原因在于依靠强大的势头冒进。当吴蜀两军在夷陵附近对峙时,陆逊将险要的崇山峻岭让给了刘备。刘备不仅需要分兵守卫这些险要之地,还需要远离后方补给困难,同时还要面对吴军的坚守不出,这使得内耗加重。

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诸葛亮展现了出色的才华。当他撤退时,司马懿到达他的营地,并赞叹道:“天下间的奇才啊!”即使是对手司马懿也对诸葛亮表示了高度的评价。凭着自己的才智,诸葛亮可以争取蜀国的最大优势,占领吴国部分领土,随后停止敌对,进行和谈。他深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而魏国一直在一旁观战,等待时机。历史上,刘备战败后也是通过和谈解决了问题。此外,吴军的主将陆伯言被称为“社稷之臣”,他与吕蒙合力击败了自视甚高的关羽,领导能力丝毫不逊色。

然而,诸葛亮面对的是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他无法凭空化腐朽为神奇。他所能做的是为关羽、为蜀国出口气,夺回部分领土,这已经是比较现实的复仇行动。陆逊让出的土地通过木牛流马等方式提供补给,稳扎稳打。这样,夷陵之战可能演变成一场停战,从而保留了蜀国数万将士的生命。这样,将来“等待逆境的机会”时,蜀国仍然能够发挥有生力量。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参战的效果仍然有限,他并不能夺回荆州,但可以保存蜀国的军事力量。荆州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尚书·禹贡》中的九州中包括了荆州。荆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一带,是楚国的发源地。在战国时期,秦国灭掉了位于湘江一带的楚国后,接连击败了燕国和齐国,从而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地位。随后,经历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历史变迁,可见荆州对于争夺天下的重要性。

在赤壁之战之后,关羽乘胜追击,占据了荆州。而刘备进驻川地,占领了益州,蜀国达到了鼎盛时期。蜀国得到荆州时,曹军溃败,无力守卫;而吴国得到荆州时,兵强马壮,有能力守护这片土地。荆州的失去成为了蜀国的转折点。地理上,南方多山地丘陵,巫山、雪峰山等山脉交错,还有无数的小山丘陵,易守难攻。加上湿热的江南气候,使得蜀汉将士难以适应。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拥有几乎神奇的才能加持,但这种加持力量无法抵消命运的安排和历史的必然。在第84章中,刘备连夜行军七百里时,诸葛亮感慨道:“汉朝的命运已经到头了!”如果是诸葛亮,他不会选择连夜行军,尽管他可以利用木牛流马、借东风和构筑草船借箭等手法。然而,即使在演义中,诸葛亮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如不采纳“子午谷奇谋”。在《天下第一》第95章中,司马懿评价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行事。”

即使有夺取荆州的策略,也必然带来更大的风险,很可能导致双方都失败。另外,蜀国夺取了荆州后,最大受益者将是魏国。因此,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以制定谨慎而精明的计策,展示他的天赋才能,但这样的努力仅仅能够争取到为关羽复仇一些补偿,为蜀国和刘备争取一点尊严,以及保存军事力量为将来可能光复汉室做准备。

综上所述,如果诸葛亮出战,陆逊可能不会失败,但诸葛亮也只能取得“不胜之胜”。由于天时、地利以及蜀国自身的劣势,他无法取得胜利,但可以实现为关羽复仇和保存即战力的目标,这已经是一种难得的胜利。作为统帅,诸葛亮深知三国政局的复杂性,他从来没有将吴国视为敌人,即使在必要时也难免寻求和解。只有联合吴国来对抗曹魏,才有一线生机。如果同时对抗吴国和曹魏,即使是诸葛亮也无力扭转乾坤。历史就像一片广阔而神秘的海洋,充满了各种故事和谜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揭示。

1 阅读:306

还有玩儿法吗

简介:围炉历史冷知识,扒大家听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