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王彦明:《明代佛教文学史》

古代小说研究 2024-03-16 07:02:46

《明代佛教文学史》,李舜臣、王彦明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吴光正教授主编的《中国宗教文学史》第六卷下册,作者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李舜臣教授、王彦明教授。《中国宗教文学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15ZDB069),2022年3月获批结项“优秀”。

明代佛教文学总体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马鞍型”的发展态势,即明初(洪武-永乐朝)、明末(万历-崇祯朝)为繁盛期,中期(宣德-嘉靖朝)则相对衰落。

明代佛教文学的发展态势与明代佛教相表里。明初,夙有佛缘的明太祖崇奉释教,一方面遍诏江南高僧,礼遇之厚,“可谓至隆极重”;另一方面则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管制政策,不少僧人甚至惨遭流放,或罹“文字狱”,或坐“胡党案”,丛林一时噤若寒蝉。明中期朝廷更是着意控制佛门的规模,弘治初年还出现了汰佛之议,嘉靖间世宗崇尚道教斋醮,焚弃佛牙头骨,“释氏之不振极矣”。

《中国佛教史》

晚明佛教虽因白莲教、罗教等民间教派起义而遭裁抑,但其时政纲松弛、权力下移,佛教向世俗社会的渗透已呈不可阻逆之势。除云栖袾宏、达观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四大高僧”外,密云圆悟、无明慧经、觉浪道盛、宗宝道独等,均苦心提撕,撑持法门,如暗室灯火,晦夜星辰,使丛林出现了久违的中兴之象,佛教文学亦勃然而兴。

明代佛教文学的发展,还与明代的文化思潮密不可分。明代思想界的主流是阳明心学。心学阳儒阴释,以释迦之学诠释孔门之学,其弟子王艮、王畿等更是没入禅海,几与佛禅等同。心学之风,偃及天下,在晚明士阶层中掀起了一股劲盛的禅悦之风,士大夫几乎无有不谈禅者。他们往来于丛林,与僧之交往,无外乎谈禅证道和诗文酬答,时人甚至谓:“僧不诗,则其为僧不清;士大夫不与诗僧游,则为士大夫不雅。”

该书是12卷25册《中国宗教文学史》中的一卷,基本遵循整个书系的写作宗旨,即“宗教文学史就是宗教徒创作的文学的历史,就是宗教活动中产生的文学的历史”;同时,该书还采取了以作家作品为纲的线性叙述模式,论列了季潭宗泐、雪江明秀、玉芝法聚、雪浪洪恩、憨山德清、云栖祩宏、蕅益智旭、达观真可等三十余位释氏作家的诗文创作,同时兼顾了释氏作家的戏曲和史传文学的创作,力求稳妥的描述出明代佛教文学的发展态势和风貌。

《历代释家别集叙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明初方外诗坛的生态

第一节  明太祖的佛教政策

第二节  明初僧侣参与国家层面的佛教活动

第三节  明太祖的涉佛诗歌及其与僧侣的唱和

第四节  明初僧侣的命运与惧祸心态

第三章  季潭宗泐与《全室外集》

第一节  季潭宗泐的参学经历与元末的宗教实践

第二节  季潭宗泐在洪武朝的升降沉浮

第三节  《全室外集》——季潭宗泐心路历程

第四章  “缁衣宰相”独庵道衍及其诗歌

第一节  独庵道衍的人生选择

第二节  独庵道衍的诗学思想

第三节  道衍道衍诗歌的情感内蕴

第四节  独庵道衍的诗艺

第五章  明初其他诗文僧创作

第一节  释妙声与《东皋录》

第二节  释睿略与《松月集》

第三节  释至仁与《澹居稿》

第六章  明中期的诗文僧创作

第一节  雪江明秀及“雪江派”

第二节  玉芝法聚

第三节  明中期的其他诗僧

第七章 晚明华严宗雪浪洪恩及其系下诗僧创作

第一节  “游戏神通”的雪浪洪恩

第二节  “人品不如诗品”:石头如愚及其诗歌

第三节  “近代诗僧之领袖”:雪山法杲

第四节  滇南诗僧苍雪读彻江南的法缘和诗缘

第八章  明末禅宗文学

第一节  晚明曹洞宗佛教文学

第二节  晚明临济宗佛教文学

第九章  云栖祩宏的宗教实践及其创作风貌

第一节  云栖祩宏的佛教生涯

第二节  云栖祩宏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云栖祩宏的佛教散文

第四节  云栖祩宏的佛教韵文

第九章  紫柏真可的宗教实践及其创作风貌

第一节  紫柏真可的佛教生涯

第二节  紫柏真可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紫柏真可的佛教文学

第十一章  憨山德清的宗教实践及其创作风貌

第一节  憨山德清的佛教体悟

第二节  憨山德清的创作历程和文学理念

第三节  憨山德清的诗歌创作

第四节  憨山德清的其他文学创作

第十二章  蕅益智旭的宗教实践及其创作风貌

第一节  蕅益智旭的佛教生涯

第二节  蕅益智旭的文学理念

第三节  蕅益智旭的文学创作

第十三章  明代佛教史传文学

第一节  编年体佛教史传

第二节  僧传体佛教史传

第三节  灯录体佛教史传

第十四章  明代佛教戏剧

第一节  明代佛教杂剧

第二节  明代佛教传奇

参考文献

后记

后  记

学术界真正开始关注明代佛教文学,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研究基础非常薄弱。我们一度以为还没有写作《明代佛教文学史》的条件,然而,在吴光正教授的统领和催促之下,最终竟也完成了本书的写作。

《释家艺文提要》

书稿初步写定于2017年底。次年元月,在武汉大学召开的“中国宗教文学史审稿”会上,廖可斌、孙之梅、吴根友等先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经过数次修订,便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这本《明代佛教文学史》总体显然非常稚嫩,先不说读者的意见,就是我们也觉察到了很多明显的缺陷。比如,整部书稿偏重诗歌,散文着墨很少;从明初的宋濂到明末的钱谦益,明代很多文人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创作了大量佛教题材的作品,但本书却未能涉笔,由于缺少了上述一环,明代释家文学与主流文坛的交涉便难以勾画清楚。

就释家文学而言,仍有很多重要的作家,像明初的来复见心、一初守仁,晚明的汉月法藏、觉浪道盛、牧云通门等宗匠,也都付之阙如,由此明代释家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意义也都很难厘清楚。

《岭外别传: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

另外,本书所涉及的内容,不少论述也都流于表面,没有真正深入体察明代释氏作家的心灵世界。这些问题和缺憾,只能归咎于我们学养欠缺,努力不够。

本书主要由李舜臣和王彦明完成。具体情况如下: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由李舜臣执笔;第四章由余霞执笔,李舜臣指导;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由王彦明执笔;第十四章由于素祥执笔,王彦明修订。

最后还要说的是,我们参与了“中国宗教文学史”整个课题的研究进程,从最初的构想到课题的申报,以及多次学术研讨会议,见证了吴光正教授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没有他的奔走呼吁,本书是绝不可能面世的。另外,通过此次机缘,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研究佛教文学的中青年学者,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舜臣、王彦明

2023年6月

《钱谦益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

作者简介

李舜臣,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佛教文学和中国诗学。主持完成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目前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明清释家别集整理与研究”。出版《历代释家别集叙录》等著作4种,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获得江西省社科成果优秀奖。

王彦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明清佛教文献与文学。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出版专著《钱谦益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