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生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历史当下 2022-07-08 21:39:29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拐点。安史之乱的故事性很强,从各大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中,我们就能知道。那安史之乱中,具体发生了哪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呢?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唐玄宗李隆基,老了老了,倒变得骄奢淫逸起来,甚至还当起甩手掌柜,连朝政都不管了。这时,边防节度使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政治野心也越发膨胀起来。节度使是古代的一种官名,是专门管理边防军镇的军事长官。

唐朝有个惯例,喜欢用番将,而疏远宗室。在对外的战事中,一般用的,也是番兵。这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根源之一。

 

唐玄宗后期,吐蕃、突厥都很强大,契丹也是越来越强。这时,为了提防这些少数民族,唐朝不得不在边防地带,多设置些军镇,然后让节度使来管理,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藩镇。

然而,唐玄宗后期,府兵制度,已经名存实亡了。于是唐玄宗,就改用募兵制,招兵。

府兵制度,是古代兵农合一的一种兵制。士兵们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士兵,又是农民。农忙时,他们就去种田,农闲时就去训练,而爆发战事了,就去打战。一般男生到了20岁,就要服兵役。而等到了60岁,才能免除兵役。

募兵制,则是由政府招募,长期服兵役的职业兵。然后,政府给这些职业兵们,提供武器装备衣服粮食等。而这些职业兵,很容易就成了藩镇节度使的私兵。

另外,塞外虎视眈眈的异族太多,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之一。

唐朝对待被征服异族的方式,和汉朝不同。汉朝是将这些被征服者,迁到塞内。而唐朝汲取汉朝的教训,则是将被征服者,拒之门外,也就是让他们继续留在塞外。然后设立都护府或都督府,来管理他们。

然而,塞外的这些异族,太多,让他们虎视眈眈地,在大门外徘徊,也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但凡中原政权,出现一点点问题,他们就会趁机侵入。唐末的沙陀,以及五代时的契丹,侵入中原,就都是很好的例子。异族尚且如此,更何况手握重兵的番将。另外,这也是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等的,胡人将领士兵的来源之一。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的胡人。营州柳城,就是现在的辽宁锦州。安禄山立过不少功,还很会拍马屁。他知道唐玄宗的软肋,是杨贵妃。于是,中年人安禄山,认杨玉环为干娘,哄得唐玄宗,十分信任他。

唐玄宗也就让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镇的节度使。很快,安禄山就控制了河北、河东之地。

安禄山为自己的政治野心,忙碌着,一边招兵买马,培养自己的势力,一边招募汉人智囊团。而唐玄宗也没闲着,忙着享乐。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杨国忠,也很忙,忙着胡作非为。

 

之后,安禄山就以,为民除害干掉杨国忠的名义,从范阳起兵,领着15万人,准备进攻长安。安史之乱也就爆发了。

安史之乱发生的太突然,唐玄宗李隆基,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其实早前,有人给唐玄宗,打过预防针,只是他不信。很快,安禄山拿下洛阳,还在洛阳称帝,自称大燕皇帝。唐朝将领哥舒翰,聚集了20万人,准备抵抗一下,可没多久,就全军覆没。这一年,安禄山也拿下了长安。

在长安沦陷前,还发生过著名的“马嵬驿之变”。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借口御驾亲征,实际上是带着宠妃和大臣们跑路,目标是四川。然而护卫军逃到马嵬驿,就不动了。马嵬驿,就是现在的陕西兴平西。

这时,陈玄礼劝唐玄宗,干掉杨国忠。在陈玄礼看来,安史之乱的起因,就是杨国忠乱政。在唐玄宗干掉杨国忠后,这班大臣,又逼唐玄宗,干掉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毕竟斩草要除根,否则日后妹妹要为哥哥复仇,大家都得玩完。唐玄宗为了不激起兵变,就赐死了杨贵妃。

唐玄宗李隆基逃到成都后,太子李亨逃到了现在的宁夏,开始称帝。于是唐玄宗李隆基成了太上皇,李亨成了唐肃宗。唐肃宗李亨,重用郭子仪和李光弼,准备收拾安禄山。

后来,安禄山却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给干掉了。安庆绪自立称帝。而安禄山的手下史思明,手握重兵,不听安庆绪的安排。

很快,唐肃宗李亨,在回纥的帮助下,就收复了长安。不久后,又收复了洛阳。而安庆绪逃到了邺城。逃到邺城的安庆绪,被史思明干掉了。随后,史思明模仿安禄山,在范阳称帝,自称大燕皇帝。

面对史思明的叛乱,唐朝又是怎样应对的呢?后来又是怎么结束安史之乱了呢?我是历史当下,用大白话,根据朝代顺序,系统讲中国历史,喜欢历史,就关注我。文/历史当下。

0 阅读:57

历史当下

简介:用大白话,讲少有人知晓的有趣历史,与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