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曾说后世子孙不可杀这两人,为何乾隆继位后立即将他们处死?

小岛知风 2024-03-31 09:47:02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九日时,此时距离清世宗雍正皇帝去世已经两个多月了,作为雍正皇位继承人的儿子乾隆皇帝就下旨,将雍正生前亲自撰写用来驳斥民间有关他弑父、逼母、荒淫、残暴、诛戮兄弟等十大罪状的《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并要求全国停止刊印收回已发行版本。

不仅如此,乾隆还违背了雍正生前遗愿,下旨将雍正派到全国巡回演讲《大义觉迷录》的两个人处以凌迟处死之刑,至此乾隆这一系列的操作欲盖弥彰,彻底让民间对于雍正的这些不利舆论更加认为是真的,民间甚至认为雍正得位不正,康熙都可能是被雍正所弑杀,可以说乾隆这番操作简直堪称是坑爹操作。

下面就来说说雍正在生前曾说后世子孙不可杀他派去全国巡回演讲《大义觉迷录》的两个人,为何乾隆继位之后就急不可待的将两人凌迟处死,还将《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的事情。

民间对于雍正的不利舆论还得追溯到胤禩身上

其实在雍正时期,民间对于雍正的不利舆论主要是与四个人有关系,分别是曾静、胤禩、岳钟琪、吕留良。

曾静,湖南永兴人,是民间的穷秀才,他是县学生员,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于是他就和当初的反唐义军领袖黄巢一样,对统治阶层产生了强烈不满。

爱新觉罗·胤禩,系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八子,胤禩自幼聪慧过人且勤奋好学,而且待人温和宽厚,在朝廷内外深得人心。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事件中,胤禩与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四子胤禵结党,组成势力庞大的“八爷党”参与争位,后来他在明知自己继位无望的情况下,转而扶持与自己关系亲密的胤禵争位,是雍正继位之前最强力的竞争对手。

岳钟琪,四川成都人,系南宋抗金爱国名将岳飞第二十一世孙,岳钟琪在康熙晚年参与清朝驱准保藏之战,在雍正继位后又配合大将年羹尧用闪电战击溃了青海蒙古反叛军首领罗卜藏丹津,为雍正朝的武功做出巨大贡献,他以汉人身份被雍正力排众议出任川陕总督、宁远大将军之职。但是由于他是抗金名将岳飞的后裔,在清朝政坛备受满洲贵族的毁谤,甚至民间还总有传言,他终将会带领汉人继承岳飞遗志兴复汉人江山。

吕留良,浙江崇德人,他是顺治晚年康熙初期江南文坛上著名的大儒,他一生以前明遗民自居,终身不肯出仕清朝,其著作中多有反清言论和思想,在康熙初期就已经去世。

这四个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却在雍正时期由于因果关系却拼凑在了一起,还让雍正在民间背负了很多不利的舆论。

整个事件追根溯源还得从胤禩说起,雍正在继位之后,胤禩及其党羽表现出了不肯臣服的姿态,于是雍正决定将胤禩及其党羽逐步击破瓦解。

雍正先是以让皇族成员去边境进行军事锻炼为由,把胤禟派遣到青海西宁交给心腹大将年羹尧监视软禁;随即雍正又派胤誐护送漠北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的舍利回归漠北蒙古,在途中胤誐不想前往漠北蒙古,因此在张家口故意逗留,期间还经常表现出对雍正不满的话语,因此雍正直接褫夺胤誐爵位将其圈禁起来;而胤禵本来在康熙晚年出任抚远大将军在前线统兵驱准保藏,雍正担心胤禵对自己不利,于是继位后立刻派年羹尧接替了胤禵,将其召回京城,并派胤禵去给康熙守陵,名为守陵实则是软禁监视起来。

胤禩的三个党羽兄弟都被雍正软禁起来,由于胤禩深得人心,因此雍正并没有直接收拾胤禩,而是先册封他为廉亲王来安稳人心,然后让他处于自己的监视之下行事。

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时,雍正根基已稳,雍正这才将胤禩一党一网打尽,胤禩被雍正公布了四十条大罪,胤禟被公布二十八条大罪,胤禵被公布十四条大罪,雍正将胤禩和胤禟褫夺爵位、削除宗籍、改恶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终身圈禁起来,而胤禵作为雍正的同母弟弟,被网开一面,只是被褫夺爵位终身圈禁起来。

这就意味着胤禩的“八爷党”彻底被雍正连根拔起了,不过雍正不会想到,胤禩的党羽影响力居然会有多大,胤禩和胤禟被圈禁之后很快就被雍正折磨致死。

虽然二人死了,但是他们的影响力没有消散,胤禩和胤禟都很会笼络人心,尤其是南方的文人都被胤禩笼络的只说其好,因此很多受胤禩牵连被罢官或发配的“八爷党”党羽,就开始在民间散播流言蜚语,称雍正得位不正,有弑杀父亲康熙之嫌疑,还有逼迫母亲乌雅氏,甚至还称雍正荒淫残暴等等流言蜚语,这些流言蜚语尤其是在南方颇为推崇胤禩的读书人之间流传最为广泛。

所以雍正时期的民间不利舆论是起源于胤禩身上,而追根溯源还是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事情上。为此雍正当时就十分苦恼,还在江南地区兴起了文字狱,这使得他进一步得罪了南方的读书人,他的不利舆论也就流传的更加广泛。

落魄书生曾静企图利用民间流言反清

曾静是一个落魄的穷秀才,屡试不第,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反社会情绪,他在最后一次考试时意外阅读了吕留良流传下来的作品,由于吕留良的作品中颇有反清之思想,认为满清属于是异族统治汉人,落魄的曾静读完之后思想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应该继承吕留良遗志,找机会反清。

于是曾静对吕留良越发敬佩,派自己的学生衡阳人张熙前往吕留良老家拜访,结果到了吕留良老家才知道吕留良早已去世,吕留良的儿子吕毅中一看曾静这么敬佩父亲,于是就把吕留良生前遗留下来的作品倾囊相赠。

曾静阅读完吕留良的作品之后,对吕留良越发钦佩,反清思想也越来越浓厚,他为此以吕留良学生身份自居,结交了吕留良的门生严洪逵等人,曾静在与严洪逵等人书信交往时,在书信中就曾写过“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这些话都是明显的反清之话语,因此从这时候起曾静就开始注重关心时事准备反清。

恰好胤禩和胤禟被雍正圈禁折磨致死,南方对于雍正的不利舆论流传越来越广,曾静就认为雍正是典型的隋炀帝式暴君,于是曾静就认为此乃天赐良机,满清出现了雍正这样的暴君,正好可以利用民间对雍正不利舆论的机会反清。

而岳钟琪在当时朝廷中经常受到满洲贵族构陷,十分谨慎小心,这主要还在于岳钟琪战功太大,雍正对他太过器重。

满洲贵族对岳钟琪的不满始于年羹尧被赐死后,当时雍正打算启用岳钟琪代替年羹尧掌管西北军政大权,但是遭到了满洲贵族的强烈反对,理由很简单,就是雍正违反祖制了。

这是因为掌管西北军政大权的川陕总督之职一直都是由八旗子弟担任,年羹尧虽然也是汉人,但其家族属于是汉八旗出身,有八旗子弟身份,而岳钟琪是地地道道的汉人,没有旗籍身份,还是岳飞的后人,所以满洲贵族都认为清朝让岳飞的后人统掌边军,那是天大的笑话。

但是雍正就看准了岳钟琪,为此雍正还派遣与岳钟琪关系密切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去委婉劝其加入八旗旗籍身份,这样雍正就能让其担任川陕总督之职。可是岳钟琪始终坚持不肯申请加入八旗,因此无奈之下胤祥在朝堂之上以身家性命为岳钟琪担保,加上雍正的力排众议才让岳钟琪出任了川陕总督之职。

可是自打岳钟琪出任川陕总督之后,满洲贵族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攻讦,而且在雍正五年(1727年)时,一个名叫卢广汉的人在成都街头闹市当街大喊岳钟琪系岳飞岳王爷后人,将带领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军队把满清击垮,光复汉人江山。

很快卢广汉被抓,雍正展现出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将卢广汉处斩,并安抚了岳钟琪,但是当时不论是在朝廷上还是在民间对于岳钟琪的流言蜚语始终没听过,朝廷内满洲贵族认为岳钟琪是岳飞后人不可不防,民间则认为岳钟琪终归会效仿其祖先岳飞光复汉人江山。

而雍正六年(1728年)时,曾静就是看准了岳钟琪,他认为岳钟琪乃岳飞后人,必定能说动其反清,于是曾静就亲笔给岳钟琪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曾静把胤禩的党羽散布出来对于雍正的不利舆论列举出来,最后曾静称“满清夷狄,窃据神器,雍正残暴,弑父逼母,诛戮兄弟”, 建议岳钟琪效仿祖先岳飞把无道暴君雍正拉下马。

曾静就派遣张熙到成都把这封信交给了岳钟琪,当岳钟琪看了这封信后被惊出一身冷汗,岳钟琪虽然是岳飞的后人,但他秉承的是岳飞精忠报国之志,他效忠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王朝或者皇帝,当时满清统一天下日久,历经康熙盛世,老百姓终于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岳钟琪又岂能为了“夷夏之防” 妄动干戈,因此岳钟琪自然不会听从曾静的话反清。

于是岳钟琪设局,假装答应,然后诱使张熙交代了与曾静有关系的严洪逵等人,岳钟琪在确定曾静等一伙人关系后,立刻就派兵抓捕了曾静、严洪逵等人,随即连同张熙都押解到京城交给了雍正审查。

通过审讯曾静等人之后,雍正也终于第一认识到了自己在民间形象有多么不堪,都有了十大罪的说法。因此雍正很生气,他派人抓捕了吕留良家族,将吕留良家族全部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并将吕留良开棺戮尸,将吕留良全部著作焚毁,凡是看过吕留良著作的人以及吕留良的学生都受到牵连,全都被发配到宁古塔,这就是雍正时期最大的文字狱“吕留良案”。

雍正对于岳钟琪依旧是保持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态度,雍正公开下旨嘉奖岳钟琪。而对于曾静和张熙师徒二人,雍正却没有做任何处罚。雍正亲自审讯二人,并与二人对话,雍正以铁一般的证据一一驳斥曾静所谓的“雍正十大罪”。

而曾静不知道是怂包还是真被雍正所感化,当即带着学生张熙给雍正俯首认错,表示自己错信吕留良之思想以及胤禩党羽散步的流言,致使误以为雍正是隋炀帝式的暴君,对雍正的名誉造成了损失。

因此雍正为了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宽仁形象,赦免了曾静和张熙,毕竟当时雍正处罚胤禩和胤禟确实过于残酷严厉,且又在江南兴起文字狱,残酷的打击了不少读书人,所以雍正想通过赦免曾静和张熙对外展现宽仁形象,是为了扭转自己在民间的形象问题。

同时雍正还把驳斥曾静的话亲自编辑成书定名为《大义觉迷录》,雍正特意派曾静和张熙戴罪立功,在全国巡回演讲《大义觉迷录》,让二人现身说法,告诉天下人他雍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雍正在临终时还特意交代:即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指曾静和张熙)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

只不过雍正万没想到,他死后不到两个月,儿子乾隆不仅把《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还以“毁谤先帝,大逆不道”为罪名将曾静和张熙公开凌迟处死。

写在最后

其实《大义觉迷录》属于是雍正忍无可忍亲自下场回怼喷子的言论合集,而当时最主要的喷子曾静都已经被雍正说服了,所以雍正才没有杀他,而是让他全国巡回演讲为雍正正名。

至于乾隆将《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并诛杀曾静,这就代表了乾隆内心中对父亲雍正的不认可,其实乾隆继位之后不止做了这一件违背雍正意愿的事情,雍正新政中的很多政策也大多被乾隆改变,雍正曾经器重的大臣如张廷玉、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等人都多多少少受到乾隆指责。

而且乾隆似乎很喜欢和雍正反着来,他继位之后就释放了胤誐和胤禵,后来又为胤禩和胤禟等人翻案,这些都代表了他对老爹雍正的不认可。

可以说乾隆的这些操作都算是踩着老爹雍正来标榜自己,雍正为人确实比较苛刻严酷,从对待胤禩等兄弟就能看出来,所以乾隆是想通过这些手段向世人表现自己和老爹雍正不一样,他想用老爹雍正的严苛来体现自己的宽仁。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0 阅读:46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