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变节为什么不被曹魏原谅?于禁变节是为了什么?

春平来了 2022-09-12 20:15:20

建安24年,蜀汉前将军关羽率蜀军北伐征讨被曹魏占领的襄阳、樊城二城。关羽所率军对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同年,关羽遣重兵围困襄、樊二城,征南将军曹仁因无力拒敌,遂向曹操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副将庞德携七军共三万人马星夜赶往襄、樊二城,驰援曹仁。

01

于禁率军赶往襄、樊二城城外,怎奈天公不作美、恰逢天灾、连日天降大雨,关羽便顺势水淹七军,又因于禁军队所处地势低洼,所以关羽很快攻破城门。

于禁和庞德死战不降,最后被关羽斩杀,而左将军于禁却率三万人马投降关羽。此事也成为于禁一生最大的污点,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曹魏方面一直都没有原谅于禁的背叛。

其实在乱世之中,将军变节、另投他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为何于禁的变节在曹魏集团却得不到原谅呢?

于禁在追随曹操三十年里的战绩可圈可点,对曹魏集团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初平三年,初次与曹操相识,二人惺惺相惜,于禁正式成为曹魏集团一员;初平二年,率军攻克徐州、广威;兴平二年,随曹操讨伐吕布并在雍丘包围张超,占领若干城池。

建安元年,于禁斩杀黄邵,迫使黄巾军全部投降;建安二年,张绣复叛,于禁率军平定青州兵祸患;建安五年,官渡之战中于禁率军牵制袁绍大队人马;建安11年,于禁奉命平定昌豨叛变;建安14年,于禁在天柱山大破敌军立下赫赫战功。

于禁也在建安21年,正式被曹操册封为左将军,并授假节钺。成为当时外姓中的第一武将,同时也成为曹操时期五子良将之首。从以上可以看出,于禁在曹魏集团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集团内也是有很大话语权的,像这样的人如果变节投靠敌方的话,对于整个曹魏集团的打击(尤其是对曹操)可以说是很大甚至致命的。

02

于禁投降不同于其他人的投降,像吕布、关羽、张辽、马超、庞德等人的投降主要都发生在三国初期,那个时候还属于诸侯林立的乱世时代。而于禁投降关羽发生在建安24年,此时三分天下格局已然形成,于禁和关羽之战可以说是蜀汉和曹魏的国战。

在两国交战中,一国最高统帅投降另一国的影响是很大的也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这也是为什么关羽被吕蒙斩杀后于禁在孙吴受到所有人的羞辱,最后被孙吴送回曹魏后也是受尽羞辱,最后凄惨而死的原因。

于禁在曹魏集团的军队中,威严非常高,可以说是铁面无私,治军也非常严格。总是直言不讳,所以他得罪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在一听到于禁投降的消息后,便跳出来对于禁更是加以指责。使得曹操对于禁很失望,还有一个原因是庞德的衬托,面对城破,半路投降来的庞德誓死不降而为国尽忠,但作为曹操心腹的于禁却率军投降,这无疑是在曹操心口上插了一把刀子,所以曹魏就更加不能原谅于禁了。

作为曾经辉煌的武将之首到成为晚节不保的变节将军,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于禁投降关羽呢?

其实于禁也不全是因为贪生怕死、不敌关羽而投降。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于禁在官渡之战后长期忙于后勤,而此次临危受命支援曹仁可能准备得不够充分。

03

但主要原因是于禁所带军队虽多,但军内大多是北方人而不习水性,再加上当时突然天降大雨和战略部署决策的失误。作为久经沙场的于禁知道此战获胜的机会非常渺茫,而身为一个将军,肯定希望自己的将士是战死在沙场上而不是被一场大水淹死。

于禁平时治军虽然很严,但往往“严父必定爱子”。所以于禁对自己的将士感情是很深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几万军队在一场注定赢不了的战争中做无谓的牺牲,所以于禁毅然决然率军投降关羽,用牺牲自己名声的代价保全了几万人的性命。李贽对于禁的评价是:“于禁最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不为一身辨曲直,真良将也!”

于禁作为三国时期不可多得人才最后却落得如此狼狈不堪的下场,可以算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意难平了。而历史上前人的功与过往往总是由后人来评说的,那么对于于禁的“晚节不保”,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50

春平来了

简介:春平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