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特别提到小人物的马谡,诸葛亮为何还坚持要用他

今人说古 2024-01-19 23:52:25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想必每个读了些书的中国人都知道。章武元年(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以二弟关羽惨遭盟友孙吴背刺的名义,尽起季汉大军,发兵讨伐;结果还没跟江东鼠辈交上手,三弟张飞又被交代在这上面了。

这时,孙权知道怕了,派来使者求和,但刘备大怒不允:二弟因孙权而死,杀害三弟的凶手又投奔到东吴,自己怎能甘心,桃园三结义的情谊不是谁都懂。结果夷陵之战,刘备大军被小儿辈的陆逊所破,一招火烧联营,烧掉了蜀汉统一的希望和刘备的生机。

章武三年2月,坐镇后方、负责后勤的季汉丞相诸葛亮,从成都来到永安白帝城。3月,刘备向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刘备郑重其事地向诸葛亮提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这就相当于季汉最高领导人刘备,直言马谡这个人不可重用,劝诸葛亮能不用、最好不用,尤其是大用。当时马谡不是什么大人物,出生于190年的他,刘备去世时33岁,他是侍中马良的弟弟,以荆州从事的身份随刘备入主蜀中,算是荆州派,称不上元从。

章武三年,马谡任越嶲太守,在季汉统治集团中不算什么高层大人物,在刘备眼中更是小人物了。那么刘备托孤,为什么特意点出他这个人的才具,并给出评价呢?

马谡的真实才具这里暂且不谈,刘备托孤跟诸葛亮说起他,主要是因为刘备知道,自己去世后,十分欣赏马谡的诸葛亮,一定会对其委以重任,托以军国大事。在诸葛亮的器重下,马谡在季汉内部的崛起是注定的。

都说“德不配位,必有祸殃”,马谡的德行是没问题的,但他的才干能力,在这需要打个问号。“才不配位,也有祸殃”。素来眼光独到、颇有识人之能的刘备,临终前给马谡作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的论断,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刘备终究是君主,诸葛亮终归是臣子,其看人的角度和方式是不同的。都说诸葛亮的才干百倍于司马懿,但有一个方面,诸葛亮却远不如司马懿,那就是识人、用人、培养人。诸葛亮去世前,只留下一个新生代扛大旗——姜维,姜维还原是魏国人,是降将。

而司马懿呢,给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留下了一整套、按部就班就能成功篡位的军政班子,卫瓘、钟会、邓艾、杜预、羊祜等,这哪个不是独当一面的军政人才,哪个比姜维差?

马谡几斤几两、哪方面不足,刘备看得清清楚楚,其兄马良也多次告诉刘备,自己对弟弟的一些看法和评价。街亭之战,无疑是证明了刘备的眼光没有错,诸葛亮看错人了。街亭之战汉军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主帅的马谡,绝对是负主要责任的。为了让马谡守好街亭,诸葛亮还派出了宿将王平作为其助手。

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帐内议事,众将皆推久经沙场、名望颇高的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及后续的守至关重要的街亭,对于马谡,大家提都没提。但诸葛亮力排众议,坚持要马谡任先锋、守街亭。

马谡这个人,用现代军事术语讲,就是个军事参谋,根本没有独立指挥过一支部队。一直以来,马谡在诸葛亮身边,做的都是谋划工作。马谡不是眼高手低的人,但他确实不是个实干家,或者说历练不够。

计划得好,不如做得好,好听的谁不会说,但有几人能做到呢?《论语》有云:“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马谡则恰恰相反。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 2024-01-22 01:17

    因为马谡是他亲信,而且开始也展现出了能力,诸葛想着能力不够多练练就行,没想到马谡不听话,至于听刘备的,刘备自己用关羽丢荆州,也就是诸葛亮不方便骂,心里估计祖宗十八代都问候过了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