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秦国更有可能统一的国家

小伍历史 2024-04-23 14:14:54

他因一片桐叶建国,却称霸了春秋长达一个世纪,谁要想称霸中原,都得和他干一架。即便是被一分为三,他仍然能将强行压制200余年。如果他还在,统一中国的恐怕就不是秦国了,他就是韩、赵、魏三国的前身晋国。

自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将弟弟分封于晋帝开始,至公元前376年晋国最后一任君主被废为庶人,晋国共经历了39位君主,共计658年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从晋国的开创者唐叔虞开始讲起。唐叔虞、姬姓明虞,字子瑜,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弟弟。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即位。因周成王即位时年幼,周朝由周武王的弟弟摄政。公元前1035年,周侯国唐国发生内乱,周公旦率军平息了叛乱。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树鱼一起玩耍,将一片桐树叶削成龟的形状送给鱼,说,我用这个分封你。恰巧被一旁的史官听到。于是便立刻请周成王择吉日册风疏雨,周成王说,我这是开玩笑呢,但史官却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必须如实记录,并按礼节完成他。于是,周成王便将唐棣封给了叔虞,故称唐叔虞。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桐叶封地的故事。堂弟很小,领地只有河汾之东方百里。唐叔鱼去世后,其子机械迁居到晋水附近居住,因此改国号为晋。机械变成了晋国的第一任国君,是为晋侯蟹。此后,晋国便和鲁、魏、齐等国一起作为周朝的平藩,拱卫周天子。西周在经历了短暂的成康之治后,便开始由盛转衰,北方的戎狄部落逐渐崛起,此后历代的晋国君主都一直跟随周王东征西讨。

公元前840年,晋国的第7任国。西司徒即位,是为晋玺侯,由于晋玺侯明司徒从此便废除了司徒一职,而改称中君,直到后世晋文公时期,因于三军六卿之中的忠君混淆,司徒的称谓方才恢复。公元前805年,晋国的第9任国君晋穆侯随周宣王讨伐条荣,结果晋军战败,晋穆侯深以为耻,恰逢夫人齐将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金寞侯,便为他取名仇已是不忘调荣之耻。三年后,金寞侯伐北戎,大获全胜,此时綦江又生下了第二个儿子晋末侯,便为其取名成师,当时晋国的大夫师福认为国君的两个儿子名字正好相反,是不吉之兆,晋国迟早会出大乱,结果继母侯死后,其弟弟晋尚书自立为君,太子仇被迫逃亡。公元前781年,太子愁带人杀回晋国,处死晋尚书,夺回了王位,视为晋文侯夺权,虽然在当时的晋国并没有造成太大震动,但却为之后晋国长达几十年的内战埋下了隐患。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国破身死,申、卢、徐等周侯国拥立周平王继位,而周幽王的余党国公汉又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周贤王继位,周朝形成了二王并立的局面。晋文侯在帮助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又亲自袭杀周贤王,结束了周王室长达20年之久的二王并立局面,史称文侯秦王。晋文侯因此深得周平王倚重,获得了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晋国在晋文侯时期迅速崛起,进入了晋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期。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仇去世了,其子晋昭侯把叔叔程师封在了曲沃,可曲沃比当时晋国的都城议丞还要大,这不仅违背了君臣之礼,也使程师有了威胁晋国国君的资本。七年之后,晋国大臣潘附弑杀晋昭侯,打算盈利城师,结果遭到晋昭侯之持者的强烈抵抗,成师退回取沃,史称取沃还书。晋国人拥立晋昭侯之子进孝侯为国君。自此,一场长达70年的晋国内乱爆发了,曲沃和议城的晋国两大公族之间开始相互攻伐。最后经过三代人的同宗相残,程氏的孙子许沃武功终于打败了晋侯民,完全占据了一城,成了晋国心的主人。许沃武公改称晋武公,史称曲沃代义。后世的晋国国君将晋武公和晋文公作为榜样,都以祭文邵武来免。立自己。晋武公将分立了70年的晋国重新统一,也成为了晋国第二次大发展的基础。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去世,其子晋献公继位。晋献公是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一位国君,一方面,他奉行尊王政策,开疆拓土,史称其病国时期,伏国三十八,其中的假图灭国还成了三十六计的经典案例,晋国变得空前强大。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这一脉得位不正,为了防止曲沃代义的事情再次重演,他竟下令将晋文侯的所有子孙全部屠杀,而且为了给自己的统治留下永远的印记,他还令建都城,取名为将。晋献公不仅对同宗残暴,但凡有人让他不如意,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晋献公的三个儿子申生、宠耳和夷吾都非常有才能,但宁献公由于宠爱骊姬,想立骊姬的儿子西岐做太子,便想方设法逼死了太子申生。宠耳和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全都逃到了国外,史称离姬之乱。晋献公死后,周子争位,晋国大乱,离姬的儿子西岐、邵姬之子卓子都在被立为国君之后相继被杀。这时候,公子夷吾向秦穆公承诺,愿意割让晋国河西八成为代价,让秦国送自己回国继位。于是秦穆公便派兵送夷吾回了晋国,夷吾顺利继位,视为晋惠公。可晋惠公上位之后,却并没有向秦国履行割地的承诺,甚至还在秦国发生饥荒时落井下石,趁机发兵攻打秦国,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最后不得不留下太子与作为质子,晋惠公方才得以回国。不久,晋惠公病重,太子与听说之后招呼。就不打一声,连夜就火急火燎的奔回了晋国,继位成了晋槐宫。秦穆公被这爷俩气得不行,便找到了流亡多年的公子宠耳,准备送他回国继位。公元前636年,重而在秦军的护送下回到晋国,杀死晋怀公、成公,继位视为晋文公。晋文公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创三军六卿制度,重用胡野、先轸、赵衰、贾佗、魏超等人,使晋国国力大增,又协助周襄王平定了周氏子代之乱。周襄王出于感谢,把京畿的杨凡、船毛等南阳八邑赠给晋国,从此,晋国在太行山之南的王姬也有了自己的封地,为晋国挺进中原,争霸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与成都之战大败楚军,战后又召集诸侯与建土会盟,在会上,周襄王封晋文公为诸侯之长,晋国从此称霸中原。晋国的霸业在春秋五霸之中是时间最长的。自晋文公称霸后,百年之间,晋国数次大败楚国、齐国、秦国,堪称中原第一霸主。晋道公时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晋国国力达到巅峰,实载军至万成。然而,晋国风光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自晋献公屠杀宗室诸公子之后,晋国公室再也没有对政权产生威胁的可能,但同时也导致了国君失去了公族的支持。而晋文公时期创立的三军六卿制在使晋国强大的同时,也使晋国出现了大量的权臣,从而导致晋道公之后的晋国君主根本压制不住局面。而三军六卿制度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此后还出现了三军三行,四八卿、五军十卿,甚至最夸张的六军十二卿的制度,晋文公之后,先后有11个家族担任六卿职位。到了春秋末年,随着以韩、赵、魏、治、范、中行是六卿为代表的异姓士族崛起,晋国霸业开始走向萧条。由于僧多肉少,六清也开始相互倾轧。晋平宫时赵氏灭范时中行氏。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又灭,致使并将其所有土地瓜分,自此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38年,随着晋国第34位国君晋哀公的去世,韩、赵、魏三家将晋国剩余的土地瓜分完毕,只把将与曲沃两地留给继位的金优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已经是实质上的独立国家了。等到了晋烈宫时期,周威烈王干脆将三晋正式特封为诸侯。此后,晋国又苟延残喘了晋孝公和晋兴公两代国君,直到公元前376年,赵、韩、魏瓜分了公室最后的土地之后,将晋晋公废为平民,晋国至此灭亡。

0 阅读:0

小伍历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