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这类食物别吃!严重或可致死!

中国妇女报 2024-04-12 11:00:32

近期吃湿米粉要注意了

可能一不小心就病从口入

导致中毒

为啥吃湿米粉会中毒?

购买和保存时应该注意啥?

还有哪些食物应该警惕食用?

一起来看看吧!

01

最近慎食湿米粉!

冲上热搜!

近日,“最近慎食湿米粉”的话题冲上热搜。据了解,湿米粉包括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凉皮等。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湿米粉保质期一般为24小时,超过保质期请勿食用。 “深圳食药安办”也发布提醒:近期,这样的湿米粉、木耳、银耳 等千万别吃! 有网友表示: 自己将粉放冰箱三天还继续吃...... 还有网友表示,“谢谢提醒,注意食品安全,不吃这类肠粉和米粉”“已转发至相亲相爱一家人群”。

02

过期的湿米粉

为啥有毒?有多毒?

最近,很多地区天气湿热,是椰毒假单胞菌的活跃期。肠粉、河粉、凉皮等湿米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风险极大,病死率高达40%-100%。 而过期的湿米粉可能已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后引发中毒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 即 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损害。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 食品安全专家提醒:“由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03

选购、保存时应注意啥?

如何远离米酵菌酸中毒?

食用湿米粉等产品时,如果不慎,就可能引起米酵菌酸中毒,导致严重后果。那么,我们在选购和保存湿米粉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对消费者来说: 1、选购湿米粉类产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进行购买,购买前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说明, 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 2、 购买回家后及时食用,如果 发现有异味产生,或发现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 3、 家庭若要制作湿米粉类食品时要 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对餐饮商家来说: 1、 在储 存方面,要 避免长时间储存淀粉类食材, 特别是高温、潮湿的环境下。 注意密封保存食物,并 保持储存环境的清洁、干燥。 定期检查食材的保质期,对于 过期食材要坚决予以废弃处理。 2、 在烹饪加工方面,要注意食品的清洁卫生, 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正确使用调料和烹饪工具, 确保食物煮熟透, 以减少微生物的繁殖。 此外,牢记这几点 , 远离米酵菌酸:

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食材购买新鲜的、生产日期近的食材;

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

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

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04

正值春季

这些也要警惕食用!

正值春季,踏青正当时。除了不食用超保质期的湿米粉等,小编也提醒大家:不采摘、不销售、不加工、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野生蘑菇、中药材、河豚等。

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如何预防?一是不采摘;二是不购买;三是不食用。

不挖掘来源不明的中药材

钩吻是常见的被误当成中药材的一种植物,全株有剧毒,主要的毒性物质是钩吻生物碱,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钩吻常见于村旁、路边、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呈藤状爬行生长,且埋于泥土的根系发达,常与周边其他植物系缠绕共生。 其花、根茎的形状与一些常用药材如“五指毛桃”“金银花”“金锁匙”等十分相似。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用于浸泡药酒或煲汤饮用而引起中毒,类似中毒案例时有发生。

所以,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中药材。在自制药酒和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

不自行加工食用河豚鱼 河豚鱼,因该鱼体内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易中毒而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市面上能买到的合法养殖可供食用的河豚鱼都不是活鱼 ,而是宰杀后的鱼皮或鱼肉制品,且所有上市流通的河豚鱼外包装上均有可追溯的二维码。 提醒消费者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或河豚鱼制品。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农视网、南方新闻网、央视新闻、福州日报、央广网、羊城派 图片/摄图网 责编/蔡冷玥、田园黄蝶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