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重阳带众弟子去登州,独留邱处机悟静字功夫!悟道第1

俊颜聊文史 2024-01-23 15:02:40

小说连载:《问道无常之我命由我不由天》第四卷:悟道

第一章 知行之功

前文链接:第三卷 金莲聚七星27

王重阳来到宁海之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吸纳了在当地负有盛名的马钰、谭处端等人,集齐了“七朵金莲”之数,又在周伯通家兴建金莲堂,前来听经讲道者云集,金莲堂内一番兴旺景象。

这一天,王重阳授课完毕回到后堂,周伯通兴冲冲地领着一位中年富绅走了进来: “师兄,我来给你介绍,这是我在登州的好兄弟姜文先,他和我可是多年的老交情,人家今天是特地登门来拜望您的!”

王重阳细看来人,见他和周伯通年纪不相上下,个头敦实,长得白白胖胖,一张圆脸看上去甚是和善,修眉细目,鼻直口方,蓄有短须,看上去除了比周伯通多了些憨态之外,倒有不少地方和周伯通十分相像,他不由轻轻一笑: “姜先生远来辛苦了。”

“王道长,俺真是久仰您老的大名!”姜文先性格爽朗,此时拱手作礼,用十分响亮的声音说道: “这次专程前来拜访,主要就是听说周大哥这儿建了一个金莲堂,俺就寻思着,俺家的地方大,要是也建一个这样的庵堂,平时请老先生经常过去讲经说法,也能造福当地乡亲不是?”

“怎么,姜先生也想兴建起这样一座庵堂?”王重阳听了这话不由喜上眉梢, “这自然是福泽乡里的好事,是当地百姓的无量之喜啊!”

“俺也不懂什么无量之喜,还是福泽乡里,只是看着周大哥建了这么一处,俺的生意比他做得还要大,人情世故也不比他差啥,不过就差这么一个庵堂了。俺想着他能做,俺自然也能做!”姜文先说道。

听姜文先这么一说,王重阳不由正色说道: “姜先生,这可不能和别人攀比,周伯通建这座庵堂,花费可着实不少,建成后人来人往的也不像之前的清静自如,你如果只想着攀比,那还是不建的好!”

“俺懂,俺懂!”姜文先笑着说道, “大道理俺都懂,不过俺读书少,说出话来意思就差了一层,您老多体谅!俺是指望着道长能到俺们那个地方传道授业,福泽乡里之外,也能让俺们这些人心里透亮一些,您说是不是?

就像俺吧,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小时候读书少,如今自家的孩子大了,私塾先生也请了不少,可是孩子读书归读书,怎么看着却越读越死性?平时那些最为日常的生活道理、为人处事总是差了一层。俺想着兴许就像周大哥说的,光读书是不够的,总要学着去悟点啥。

平时俺也听过周大哥讲道,越听越觉得稀罕人。这为人处事、修身养性可不就是这样的理?可是要让俺去把这层道理讲出来,那真是难上加难了!所以才想起兴建这么一座庵堂,能给大人孩子心里打开一扇窗,让人心里也透亮透亮,您说那是不是很好?”

王重阳听了姜文先的这番话,不由伸手捋了捋胡子,微笑着不住地点头。

“王道长,看您不住地点头,这算是答应了吧?”那姜文先直着眼睛看着王重阳问道。

“原来听你说是想和周伯通比比,我想那样的话这庵堂不建也罢,不过后来又听你说出这样一番道理来,这庵堂建好了以后倒是真能物尽其用!”王重阳轻轻点着头说道。

“这么说您老是同意了?”姜文先不由咧嘴笑了: “那俺就回去准备着了,地方、材料都提前备下,再把声势造起来,不能让当地的亲朋好友错过了这么宝贵的机会不是?那过两天俺就派车来接道长吧!”

“接倒不用了,”王重阳笑道, “我们一路行去,倒可更好地见识下风土人情。”

“好嘞!”姜文先是个急性子,说完这番话连茶都没有喝一口,就急匆匆地扭头走了。

王重阳看着周伯通引着姜文先从前院离去,不由微笑地点了点头,回头唤安儿: “安儿,把马钰他们几个请来,我有事要和他们商议。”

安儿答应一声去了庵堂里面,过了不大一会儿,马钰、谭处端、郝大通、王处一和邱处机都来了。因为孙不二已经和玄靖去了洛阳,刘处玄受命去了马家全真庵照应,如今只有这五个人在王重阳面前跟随听教。

王重阳看一眼齐齐整整站立在面前的五个弟子,心中升腾着淡淡的喜悦: “如今算是颇有小成,看起来全真兴旺只在我这几个弟子身上。”想到此,他不由微笑问道: “近来你们可有什么心得?”

“师父,近来弟子和前来听课的道徒接触较多,勉力指导之余对自身修行也颇有进益。”马钰说道, “弟子之前一向十分自得,自认为道德高深少人可比,如今听道徒说起各自的苦恼与欢欣,才深切感知到原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善缘、善念,无论穷富,也并非单单就只为了自己的眼前之欢,即便是极为穷苦之人,心中的那一点善念都足以令人感动。因此弟子再无分别之心,信了师父原来所说的‘人皆具有神性’一说,只是这神性的觉醒与成长需要不同的磨练与修行。”

“嗯,不错。”王重阳微笑着看向谭处端, “长真,你呢?”

谭处端脸上微微一红, “师父,弟子刚从全真庵赶回来,还没及时聆听师父指教,所以……”

“哦,是了,”王重阳看看郝大通和王处一,这二人也是和谭处端一起赶回来的,因此就直接把目光看向了邱处机: “长春,你最近又有何进益?”

听到师父问自己,邱处机走上前来: “师父,弟子拜师后听从师命,平日里多是洒扫庭院、照料师父饮食起居、迎送道徒往来这些事宜,平时听讲倒少。不过近日有机会听师父讲授,弟子觉得心有所得。

尤其是昨天听到师父讲那‘静’字的功夫,听师父讲得实在是透彻精辟,之前闻所未闻,这两天就一直细思其中的精妙所在。听师父讲,这静字有千万般妙处,只是要人得静却殊为不易,便如弟子听讲,若师父只管求静,那弟子就没有内容可听;若是听完了课,只管和师兄弟们相处,只有静字却又无法相处。因此弟子思量这‘静’字,实在不知到底应该如何自处?”

听着邱处机讲话,王重阳先是皱眉看他信口讲来,后来看他越讲越神采飞扬,慢慢地就进了自己编的圈子里,不由轻轻一笑: “长春,你初知道,却还没有深入悟道,尤其是如今讲到‘静’的妙处,你只浅听心有感触尚且不够,需要亲自行去才能得来真切。

我一向主张知道者必行之,知道、行道、悟道总要一样样行去。这样也好,就留你在此看守金莲堂,每天打扫清理务必亲自动手,不得假手他人。另外,如有人前来拜访你可接待照应,如果没人来你当静默细思,这样,你自然就能悟到‘静’字的妙处。”

“师父,那你们去哪儿啊?”邱处机正讲到兴头上,听师父这么一说,不由发愣地问道。

“我要带着你的几位师兄去登州走一趟。”王重阳说道。

“登州?”邱处机听了这两个字不由微微一愣, “师父,登州原是弟子家乡,仔细想来,弟子离开登州栖霞已有八年之久,虽然志在修行,不过于家人却也偶有挂念,不知道我那兄长和妹妹如今如何。师父,不如您就带我也去一次?”说到后一句时语气弱下来,用恳求的目光看向王重阳。

“长春,你既一心出家,为何今天反倒又留恋起来?”王重阳说道: “别说你现在修行功夫未成,我断不许你轻易回家探望,就算修行有成,出家人又似在家人那样经常回家探视,又是什么道理?我并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不过出家人就不要说在家的话!还有,你总要想一想当初离家的缘由,如今回家探望空惹得家中牵挂,又乱了自己的清静之心,又有什么益处?”

“是,师父。”邱处机听了师父这番话,不由低下头去, “那弟子就留在金莲堂,细细体会静字功夫。”

“须知‘静’字也是修行至要,不要小瞧了它的功用。”王重阳说道, “说不得你更多的体悟、得道与否都从这静字之中得来。”

“是,师父。”邱处机应道,看着几位师兄都兴奋地去筹备外出的行囊,心中颇为不舍。

郝大通偏偏喜欢逗弄人,他见邱处机形容落寞,不由故意和师父说道: “师父,我听说那登州府山水秀美,能够清心修行之外,还有不少景致可以欣赏,这一路去定然十分有趣!”

王重阳看了郝大通一眼,知道这个外表憨厚的弟子此时有些调皮,只得微微点头说道: “景致虽然不错,但恐怕你们不会有时间欣赏。此去登州府福山县,是要再兴建起一座庵堂来。我听那前来相请的姜先生讲,他家宅院颇大,庵堂也建得更宽阔宏伟一些,倒真需要你们师兄弟几个日夜督建,辛苦自然是少不得的。”

“就算是再辛苦弟子们也在所不辞!”郝大通说道,他听王重阳说了这番话,不由对邱处机说道: “师弟,你看,让你留在此地原是师父心疼你,怕你受这份辛苦,你这回可满意了?”

邱处机此时正觉无趣,听郝大通如此说,不由说道: “既是这样,郝师兄何不就留在此处,让我陪师父和师兄们前去?”

“这怎么行,这是师父说定的事,我们做弟子的怎么能自行更改?”郝大通听邱处机抢白自己,不由自我解嘲地一笑。

“大通,你不要只管逗他,我虽然让他在家专修这静字的功夫,其实你也应该修修才是。”王重阳看着郝大通说道, “难道在全真庵,你们就只是一味地这样耍嘴调笑不成?”

(未完待续,欢迎期待)

0 阅读:14

俊颜聊文史

简介:讲述过往人物,让历史更鲜活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