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陷入“畸形消费观”,凭什么我的1500和别人的1500不同?

小聆学姐 2023-11-30 15:02:54

学生们上了大学之后,好像经常会因为生活费多少的问题和家长产生矛盾。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是,每个月的生活费不仅要用来吃饭,还要买水果,买生活用品,偶尔出去玩,和室友同学聚餐,买衣服鞋子,买学习材料等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加在一起,根本就不够用。

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却是。我们挣钱也很不容易,在家里面可能两个人一个月生活费加在一起才还不到1000元钱,但是考虑到学生在外地求学不容易,给学生每个月1500元的生活费,希望孩子能省着点花,这难道有什么问题吗?

可是在部分学生的眼中,在发现了室友有自己的不同之处后,就很难接受这种差距,更因此形成了不正确的消费观。

女大学生陷入“畸形消费观”,凭什么我的1500和别人的1500不同?

有一位女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视频分享了自己的痛苦。现在她已经可以工作挣钱养活自己,但是在购买一些比较贵的物品时,还常常会出现负罪感。

她将造成这种“负罪感”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大学的时候父母每个月只给她1500元的生活费。而她的这1500元和室友的1500元是不同的,让她久久不能释怀。

她的生活费是一个月1500元,她的室友和她一样也是一个月1500元。女生比较好奇为什么两个人一个月都是同样的生活费,但是室友用比较贵的护肤品。一开始女生还以为是有羊毛可以薅,也想知道渠道。

但是仔细聊了才发现,室友的1500元仅仅是吃饭的钱,其他的费用家里面都是报销的,而这套比较贵的护肤品,是室友家长给她购买的。

这个时候女生就发现了很大的区别,她的1500元是要包括全部的花销。如果她和父母抱怨的,妈妈总会告诉她要体谅大人,不要乱花钱。但是女生认为,家长并没有教她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

她一直用愧疚感来压制需求和购买欲望,这也导致她现在的价值观比较不稳定,有的时候会买一些又贵又没啥用的东西。

她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只会语言来PUA她,却不懂她明明高中三年三次模拟考试都超过了重本线,但是最后却只考上了双非的痛苦,也不能理解她现在只要花钱就觉得自己有罪的痛苦。

大学生切勿与不要与别人攀比,避免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

家长让孩子体谅大人,不要乱花钱。但是这句话刺痛了女生,认为家长在给她灌输花钱就要愧疚的心理,道德绑架让她在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时,都会想起这句话。

以至于女生认为这些观念一直影响着她,让的内心比较矛盾,哪怕是在已经工作之后,也还是会在花钱的问题上钻牛角尖。

但其实如果学生不和自己这个同样1500元生活费,但是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学生比较,去和一个月1000元生活费的同学比较一样,是不是心里面就好受一些了呢?

当你觉得1500元太少的时候,当你觉得家长让你省着点花钱刺痛了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家长一个月的收入是多少,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你现在工作了,一个月能拿出1500元来回馈自己的家长吗?如果可以,你能坚持4年吗?你可以在既给家长生活费的基础上,还每个月还报销家长其他的开销吗?

影响到女生消费观的,绝对不是女生的父母。而是女生那有些脆弱自尊心,教导子女节俭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种自卑的心理,和畸形的消费观,绝对不是家长造成的。归根结底还是难以消化的攀比心理导致的问题。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一直和别人比较的话,那么不仅会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还有可能钻进牛角尖里面。

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方面,都希望学生们不要和其他人攀比,勇敢做自己就可以了。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生活都只和自己比较,看着自己一点点不断进步,不仅成绩提高了,生活条件也会比以前要优越很多,这就是进步。

人和人生来就是不一样的。生活条件会有很大的差距,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是与其自怨自艾,陷入牛角尖里面不可自拔,不断的精神内耗,还不如不断努力,不断提高。既然不能选择,就努力改变。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4 阅读:6759
评论列表
  • 2023-12-01 15:11

    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家长给你3000你还是会觉得少,但这是现代人的通病,就是信息太发达看的太多自己拥有的太少导致羡慕嫉妒恨,心态不稳定。不是一个人这样。

    白云 回复:
    反正有问题怪父母就对了,绝对不是自己的问题[笑着哭]。就像文中说的,你觉得父母给你1500少了,那你现在出来工作了,每个月能给父母一个月1500吗?能坚持给四年吗?要知道,你这四年里不是单纯只每个月给1500生活费,还有你四年的大学学费。你要是上的公立大学一年几千的学费,要是一本二本一年就要几万学费,父母上面还有你的爷爷奶奶,过年过节的人情往来,如果你的父母都只是低收入群体,有没有想过他们要多省才能省出这些钱供你上大学呢?要是月入过万,那你也要看看家庭还有没有其他额外的开销呢,比如房贷,老人或者父母身体不太好之类的
  • 2023-12-01 23:19

    我上大学时07年,我当时也有负罪感,现在也有,当时的负罪感是我花了父母这么多钱,花的越多负罪感越重,吃饭都吃便宜的,学校挨着外环,周边有市场,买一小袋苹果吃一两个月,当时全宿舍都是这样。后来工作了花钱多了还是有负罪感

  • 2023-12-01 20:18

    标准不一样。生活费像更多的人看齐叫嫌贫爱富,生活费朝更少的看叫珍惜父母给你的生活;学习需要像更好的人看齐叫上进,学习和不如自己的比是堕落;和父母更好的人比较父母叫攀比,和父母更差的人比父母叫孝敬,避免父母的不开心[笑着哭]

    xingsjzdren 回复:
    我05年是毕业年,比之前花费的多了点,但也没超过500。大致在三四百的样子。
    慵懒的卡比兽 回复:
    07年毕业的,每个月生活费400-500只够吃饭的,没钱出去玩根本就没有女的愿意和你耍的[吃瓜]
  • 2023-12-02 18:57

    觉得很奇怪都被作者带弯了,故事里的女主人公他没有对比更高的,也没有更低的,他和自己生活费一样的1500作比较,有什么不对吗?只能怪以为一样然后实际不一样破防了而已,不是很正常的吗?家境不一样呗,说两句还不能说了,这就是攀比了,未免也太看不起攀比了

  • 2023-12-03 06:47

    从小树立正确的适合自己和家庭环境的消费观价值观还是很重要的

  • 2023-12-02 04:04

    一句话,没有公主命,一身公主病。

    大师球 回复:
    后面再补一句:不是小三就是鸡
  • 2023-12-03 00:41

    当你和别人对标的时候已经说明了不同

  • 2023-12-02 15:00

    我都没有一千五,就1200左右,我一个院子长大的几个女孩子2500,有额外支出还可以爸妈报销。现在我的消费观被锁死了,我在积极打破它,但是成效甚微

  • 2023-12-01 13:38

    给1500元生活费已经很高了,自己毕竟学生,节省开支,自己挣钱花才心疼挣钱的不易

  • 2023-12-01 14:20

    2018年在重庆上大学,大一我爸给的生活费600,除了来回的火车票和五一十一出去旅游的费用另外给,每个月这600包含了我所有的生活费,我都够用。到大三的时候我爸听说他朋友都给他女儿一千多一个月,于是我的生活费涨到每个月800,一直到毕业。其实只要不买奢侈品,都够用。化妆品是宿舍推销的雅芳,衣服是夜市或者格子铺买的,三餐吃学校食堂,周末还能跟朋友们AA吃大餐,甚至每个月都能存下150元[红脸笑]

  • 2023-12-01 20:04

    为什么我的1万五和别人的不一样

  • 2023-12-02 15:49

    一打三没问题

  • 2023-12-02 19:24

    我11年毕业生,生活费一月800,包含全部,也许男生比女生省钱吧。

  • 2023-12-01 13:49

    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够花吗?

  • 2023-12-01 10:00

    贫僧曾闻佛言:“出家人要虚心修行,才能得到解脱。”这位女大学生陷入畸形消费观,正是因为她心中的虚荣和自卑所致。

  • 2023-12-02 23:01

    有本事的大学都开始赚钱了,没本事的还在抱怨父母给的不够用[抠鼻]

小聆学姐

简介:专注分享学习方法,教育感悟和校园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