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岩:摆脱美艳“诅咒”前,我差点成为职业客串

影视独舌 2023-12-20 11:10:24

小时候我觉得女演员是吃青春饭的,也不止我吧,所有人都这么认为。现在我觉得,女演员最好的时候真的是四十岁之后。

三十出头的那几年,我比较受关注,很多人找上门邀请我去参演各种作品,其中不乏大制作。但他们也不相信你的能力可以担任女主角。可我仍然去争取这样的机会。

《照明商店》里母亲与女儿是相互映衬的,珠珠会做的事越多,就越代表小梅姐照顾她有疏忽,亏欠越多。如果以后有了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巧懂事,因为那意味着我对她的照顾太少了。

柳岩在分咖啡时,与我十年前对她的印象一样,热心,细心。

电影《照明商店》宣传期行程很紧,柳岩刚结束《凡人修仙传》的拍摄飞回来。化妆间短暂寒暄过后,她忙不迭地招呼我从桌上拿杯热咖啡,瞄到杯上一行小字,又说这是燕麦奶的,不喜欢就换一种,直到我连忙说“喝哪个都行”,方才不再张罗。

我们要聊的是电影,又不止于电影。《照明商店》里她的角色叫朱小梅,一位和善却神秘的单亲妈妈,她带着只有几岁的女儿入住照明商店旁的阴森公寓,成为女主许念(章若楠 饰)的怀疑对象。

影片12月8日上映前,很多人被柳岩指甲长反的出圈片段吓到了。她慈爱地拍着女儿的后背,镜头下移,她的指甲盖赫然长在指肚上,令人汗毛倒立。

“那是妈妈,指甲长反也不会害我。”很多人被视觉奇观吸引进影院。看完电影,又被小梅姐与女儿珠珠(陈思诺 饰)的反转故事线深深打动。反长的指甲,夹杂的是沙尘、血肉、亏欠与哀伤。

毕竟,能亲手将昏迷的女儿从庞大的沙堆里挖拽出来,刨土至指甲脱落的,只有绝望又坚韧的母亲。

这不是柳岩第一次演母亲。事实上,从三十岁起柳岩就开始演妈妈。也不只演妈,少女、少妇、老太太,柳岩都不排斥。

早些时候,柳岩演过的很多角色都属于戴锦华教授所讲的定型化女性形象,要么是“时尚欲女”,美艳女神,《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燕子是代表;要么是“女巫”,恶毒女配,如《爱上查美乐》里的楚少茵。

《受益人》岳淼淼是这些形象的集大成者。岳淼淼的职业是网红主播,外表是“时尚欲女”;内核却是“大地母亲”,不虚荣、懂奉献的贤妻良母;还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被保人,而被蒙上一层“牺牲者”属性……

凭着这个角色,柳岩拿到了演员生涯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奖,第11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直到去年,《梦华录》让观众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柳岩。

直率彪悍、重情重义的孙三娘,最让人拍手称快的名场面是一脚将男人踹到河里。更多人经孙三娘这个角色重新认识了柳岩。

从主持人转型演员,柳岩像个劳模,打开她的豆瓣主页,待映作品还有十余部。

演了很多年戏,柳岩很少专门聊表演心得,但她对自己饰演过的角色如数家珍。在畅谈中,她从头聊起,讲述了自己“寻找”小梅姐的过程,道出了尝试各类角色的“爬坡”过往,也吐露了目前自己在演员道路上的困惑和焦虑。

以下,是柳岩的讲述。

“反甲”小梅姐:爱臭美又愧疚

拿到《照明商店》电影剧本的时候,我正在赶航班。没想到读完剧本,我在飞机上不顾形象地大哭了一场。哭小梅姐的愧疚,哭珠珠的懂事。

我没有做过母亲,说心里话,我并不完全了解母女相处的真实样子,跟小朋友相处的灵感全部来自我的小侄子侄女。特别是我的小侄女,她跟珠珠年龄相仿。我与他们很亲密,还在襁褓之中我就抱着他们取了名字。

小梅姐是很有代表性的中国式单亲妈妈。这是一个生命力很顽强的母亲,离婚后一个人艰难地拉扯女儿,珠珠是她唯一的依靠和念想。但她与传统上无所不能的“大地母亲”形象又不太一样。

她爱漂亮,审美却很俗气,纯纯是爱臭美,这点从她开服装小店能看出来。她的出场形象艳丽,中分波浪卷发,起球了的土红色格纹开衫,过膝的V领碎花长裙。在介入生与死的异度空间里,除了闯入者许念之外的人几乎都不换衣服,小梅姐这个造型我们试了50多套才试出来,手套也试了20多副。

她对女儿有所亏欠。电影里可以看到,母女俩一起去看电影,小梅姐一张嘴,珠珠就把爆米花喂到嘴里了;吃早餐时她一坐下,女儿已将三明治递到她手中……

母亲与女儿往往是相互映衬的,珠珠会做的事越多,就越代表小梅姐照顾她有疏忽,亏欠越多。

路演时我也说,如果以后有了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巧懂事,因为那意味着我对她的照顾太少了。

漂亮、粗糙、带着愧疚,当你慢慢把这些特点提炼出来的时候,小梅姐自然而然地跃然纸上,有了。

开机前我与导演蔡耳朵也探讨了很多,如何从细节上丰满小梅姐的人物底色。所以在小梅姐与珠珠吵架那场戏,我现场加了一句台词,“你总是照顾别人,那谁来照顾你?”

我不习惯在拍摄前做过多设计和准备,我更关注现场的真实感受,相比于沉浸在展现自我的情绪里,在片场跟导演、摄像、对手演员、道具置景做好配合,才会产生更真实的化学反应。

小梅姐跟其他人物的对手戏不多,基本上是跟女儿珠珠的戏份。导演经常将前半段故事比喻成狼人杀,前期的小梅姐就是狼人之一。

拖拽珠珠那场戏,本来设定是我架着她的腋窝。但我觉得这样不够体现小梅姐的凶狠,叫小演员思诺穿好保护措施后,我让珠珠完全平躺(头着地),我直接拽着她在地上拖行。

最后小梅姐送珠珠去照明商店拿灯泡,我抓住的情绪不只是遗憾和不舍,还有愧疚。有观众疑惑为什么小梅姐嘱托珠珠的话很不“大女主”,其实这正是一位俗气的单亲妈妈的全部眼界,有理想的爱人、美满的婚姻,是她能想到的女儿拥有顺遂人生的最好方式。

主持转演员:当头棒和小红花

我是1980年生人。二十多岁一开始做演员时,我是有些沾沾自喜的。

从主持人转型做演员,最大的优势就是台词,甚至背台词比主持人背稿更容易,很多同行会惊叹你怎么几页纸背得又快又清楚。

首先对我来说它不难。一个角色不会有整整三页纸从头到尾的台词,一般是你讲一句我讲一句,你提问我回答,你愤怒我安抚,角色之间会有情绪的勾连,对话也是有逻辑性的,演员在角色中体会人物状态,不需要死记台词。

但主持人说台词就是死记硬背。你一个人要牢记所有的赞助商,品牌,节目slogan,嘉宾,还要记住所有流程不能出错。“请看VCR!”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你不说,他们就没法放。整场晚会节目下来,压力非常大。

但做演员后,最大的缺点恰恰也是记台词太顺溜,过于顺溜了。

《咱们结婚吧》(2013)饰 蓝未未

不光是演员讲话,生活中大部分说话都不会像主持人那么丝滑,逻辑性那么强,正常说话就是会磕磕绊绊的,甚至不说话,用微表情、肢体语言表达潜台词。

我一开始沾沾自喜觉得台词很溜的时候,在表演上其实是很大的障碍,因为我只是在说词,忘记传达它背后的含义。我忽略了停顿也是一种表演,甚至不说词也是一种表演。

这一点在我做演员几年之后才慢慢调整过来。其实第一次演电视剧时就有觉察到。当时同组的一位前辈跟我开玩笑,“台词好溜!我都接不过来了。”我知道他没有别的意思,是夸第一次拍戏的我演得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6)

后来我才领悟到,他接不过来,是因为我不假思索地“啪!”就把台词一股脑讲出来,根本没有在表演上给他反应的时间。

我真正觉得自己或许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或是有价值的演员,有两个转折点。

一个是2015年,我在年代传奇剧《少帅》里演张学良的表嫂。这是一个集母性和感性于一体的女性角色。这次客串只拍了三天,我竟然入围了第22届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虽然只是提名,但真的很鼓励我。

我以前一直以为,配角戏份那么少,是不会被看到的,但行业会认可你,观众也会看到你,做演员真的不用在乎戏份多少。

年轻时我是不懂这个道理的,我会计较。说真心话,曾经有段时间大部分作品找到我都是演女二。当然也跟那时的大环境有关,很多编剧笔下的女二都是有掠夺性的“女巫”形象,我不情愿。

《少帅》

第二个节点就是2019年《受益人》。岳淼淼的性格状态,抑扬顿挫的语气,丰富的肢体语言,其实表演灵感来自我妈。

我妈热情活泼,既外向又敏感,情绪很外放。岳淼淼在底层摸爬滚打,走南闯北,即使遇到再多挫折,也很阳光有生命力。

上映前我还怕我妈不高兴,给她打预防针,“妈妈,我演的岳淼淼很大一部分是参考了你噢!”

我妈很荣幸,“是吗~”然后看完电影,她也没看出来我哪里参考了她。

很多人说我在《受益人》里是超常发挥、本色出演,我觉得是我正常的发挥。那年我三十九岁,拿到了人生第一个最佳女主角奖,还入围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这让我第一次有了作为演员被尊重的感觉。不是说大家之前不尊重我,更确切地说是大家有点对我刮目相看了。《受益人》也成了我的代表作之一。

三十九岁这一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表作。

最好的状态:坚定与迷茫并存

《梦华录》孙三娘是我表演生涯的一次转型。

2021年刚接到《梦华录》剧本的时候,是有点奇怪的,竟然没有让我演张好好或是其他美艳的角色。

当时我正好在跟陈晓拍都市剧《无与伦比的美丽》,我跟他提了一嘴。结果一到《梦华录》片场,他看到我的孙三娘杀猪扮相,他就乐了,“我以为你演张好好呢!还以为孙三娘是吴君如来演。”

这就很有意思,别人以为你适合什么样的角色,其实你作为演员就是应该挑战不一样的,或者说是打破大众认知的角色。

孙三娘其实也是我正常发挥的一个角色,可能因为她的人设比较招人喜欢,再加上我表演的时候会微调一些台词,借她之口我说出了很多我的心里话,孙三娘得到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喜爱。

三十出头的那几年,我比较受关注,很多人找上门邀请我去参演各种作品,其中不乏大制作。但他们也不相信你的能力可以担任女主角,于是我常常只能被安排客串角色的戏份,大多数时候发挥空间有限,大家不太会看到我。

没人说我演得好,也没人说我演得差,大家根本不讨论,而我只是完成了客串角色。

可我仍然去争取这样的机会,我觉得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我在三十到三十五岁之间,就是不断地去尝试各种角色。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很迷茫,因为即使竭力想要尝试,接到的很多角色还是比较符号化、脸谱化。

这也跟当时的流行有关。以前大男主的戏比较多,重要的女性角色通常是男主的妻子、女朋友或追求者。后来流行风向变了。

小时候我觉得女演员是吃青春饭的,也不止我吧,所有人都这么认为。三十五岁以后,对表演有了一定认知,才真正发现演员这个职业的魅力。

我觉得女演员最好的时候真的是四十岁之后,这时你的表演经验,人生阅历,生活状态,都走到了一个比较成熟和丰富的阶段。这种成熟的感觉大抵像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我现在的心态就是,演员不是明星,它只是一个职业,一个很有意思、值得用一辈子去挑战的职业。

迷茫?我常常迷茫。这跟我觉得当下是我最好的时候并不矛盾。

比如此刻的我就是迷茫的,因为截至目前,我后面的戏还没定。我每年会拍三、四部影视剧,每到后面还没接到戏的空档期,就习惯性迷茫焦虑。

迷茫和焦虑,本就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最近想得最多的问题是,究竟该保持一个怎样的外形状态。这两年我努力维持着一个姣好的、青春的外形,包括高强度健身瘦身,让自己在镜头里不会有油腻感,因为有时大家会觉得我圆圆乎乎的。遇到同行他们都说“你状态挺好的”。

但当我去面见导演,想挑战一些有难度的角色时,又会被认为外表太年轻,“有少女感”,没有岁月沉淀感,怕我演不出角色的厚重感和复杂性。

我究竟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去迎接心仪的角色?现在我还没太找到答案。

没有去演中偶,确实是我之前不太敢接这种谈恋爱的、你侬我侬的戏。很多人是看着我的节目长大的,大家都知道我是阿姨,早就不是姐姐啦。当然,如果有好剧本愿意找我,我一定会试试的。

【文/赵简一】

4 阅读:2811
评论列表
  • 2023-12-21 05:31

    柳岩的观点颇具启发,她认为女演员最好的时候是四十岁之后,这与传统观念有所不同。她的坚持和努力为她赢得了更多的机会,这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信任

  • 2023-12-21 12:38

    柳岩的经历告诉我们,外表并不是决定女演员能力的唯一标准。她在三十出头时就受到了很多关注,但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机会。她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为其他女演员树立了榜样

  • 2023-12-20 12:57

    让她感受一下红色感叹号就完事了

  • 2023-12-21 03:25

    吾观柳岩之近照,其形貌已非昔日之美艳。然而,人之容貌常随岁月而变化,正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2023-12-21 13:16

    没有主演的机会真没啥

影视独舌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