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不过是《后周殿前巡检》,为何陈桥之变如此顺利?

老合说史 2024-01-23 13:17:30

周世宗柴荣,于九九年攻下幽州,得了一场大病,回汴梁病逝,其七岁之子柴宗训登上皇位,号周恭帝。九六零年,辽国突然与北汉联手,发动了进攻,朝廷任命赵匡胤为元帅,带领军队,抵御辽人的进攻。赵匡胤起兵,刚至开封东北二十余里的陈桥驿,便发动“陈桥兵变”,黄袍重归汴梁,一战定鼎,建宋。

这听起来就是一出大戏,赵匡胤是“禁军统领”,三十三岁,还是个年轻的将军,资历和声望都不够。赵匡胤登基之后,开封并没有像前五代那样,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被人放火烧杀劫掠,这是一个很好的政权交接过程。

北宋开国之初,慕容延钊、韩令坤等在边关的大将,都支持宋太祖登基,唯有潞州的李筠、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赵匡胤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打败了李筠、李重进。自此之后,其它小藩镇更加感觉没有了和朝廷对抗的力量,只能表示臣服。至此,后周全部被北宋收入囊中。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赵匡胤的叛乱如此轻易就被推翻了?作者通过对那一时期的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皇室势力削弱。后来周太祖郭威造反,他在京的家人,包括郭威的孩子,都被刘承佑杀了个精光。郭威一家老小都死光了,再也没有子嗣,所以他的继承人就是二儿子柴荣。柴荣的子女也都死于刘承佑之手,柴荣暴死时三十九岁,长子柴宗训七岁,是造反之后得来的。小皇帝登基之时,政局并不稳定,后周立国只有十多年,底蕴浅薄,皇族中也没有什么经验丰富的将领。

其次,五代十国,在短短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就换了五个王朝,十多个皇帝,那个时候,礼乐崩坏,武力崛起,军阀割据,这并不奇怪。对于文武百官而言,不管是哪一方掌权,都是拿着同样的俸禄,为朝廷鸣不平,没有人会多给他们一文钱,反而会因为支持而升官。再说了,赵匡胤登基之后,也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百姓们也都过得很好。所以,在北宋建国之初,周朝就已经没有了复辟的基础。

第三,其时天下尚未一统,南有南唐,南有巴蜀,北有辽,有北汉,赵匡胤将重心移向外,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南征北征,一统天下,文武兼备,为他的登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桥之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与赵匡胤的周密部署是分不开的。先是散布辽河一带的消息,说北汉要进犯边关,而此时只有他才是最合适的统帅,逼得后周朝廷不得不将兵权交与他。陈桥驿,他的心腹赵普、他的哥哥赵匡义散布谣言,夺了皇位,回到了京城,赵匡胤兵不血刃,以“结社兄弟”之名,镇守京师的禁军统领石守信和王审琦,就成了他的“结社兄弟”。

0 阅读:480
评论列表
  • 2024-01-23 23:34

    赵匡义是弟弟

  • 2024-02-01 16:09

    写得乱七八糟

老合说史

简介:历史爱好者 分享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