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扬州后曾十日不封刀,并屠城80万人,百年后人们才知真相

浅弋道历史 2024-02-20 10:40:57

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厚博大,沿着悠久的历史长河,我们的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所熟知的故事也是由前人传承下来的。在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隐藏着被掩埋的真相。随着时光的推移,这些真相终将浮出水面。

从古至今,我国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战争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上演。众所周知,战争的残酷是无法回避的,但相对于至高无上的权利而言,人命显得微不足道。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伴随着老百姓家破人亡的悲剧。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每个朝代末期的时局都充满了动荡和不安。

这一切都被史书所载,而在明朝末期,清军曾一度入关扬州,发动十日的屠城行动,造成了80万人的惨痛牺牲。这段历史真相直到百年后才为人们所知。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频仍,多地爆发农民起义。当时的皇帝明思宗朱由检怀揣治理国家的雄心,但面对明朝命运的不可逆转,他的理想显得力不从心。清军崛起,大举南下中原,对无数汉人构成威胁。尽管明朝军队一直奋起抵抗,但明显劣势让人忧心忡忡。

争一旦爆发,中原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这场战争中,后金将领丧生,其子皇太极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与父亲不同,皇太极治理辽东时十分关心百姓,不分汉胡,尽心守护他们。甚至在战乱饥荒之际,他亲自提供食物给汉人,赢得了他们的认可。

战争的残酷无情,百姓却是无辜的受害者。1629年,皇太极计划南下攻打明朝北方,却在山海关遇到困难。他设法绕过山海关,但被袁崇焕挡在广渠之外。袁崇焕凭借军事才能成功阻击皇太极,后者深知攻城不下的困境,便巧妙地使用反间计,迫使袁崇焕下马。

尽管大明朝的统治者发生变迁,山海关并非易攻之地,皇太极心知此事,不急于进攻。相反,他在这个时候奠定了后来的大清王朝,正式与明朝拉开了对峙的序幕。在皇太极的领导下,清朝逐渐繁荣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与此同时,明朝陷入内乱,百姓四散流离。皇太极所期待的机会,就是这个一举歼灭明朝的时刻。

在1629年到1642年间,皇太极率领清军多次发动战争。而此时的明朝陷入混乱,内部纷争不断,各地农民起义规模庞大。明朝已经身陷困境,无法与清军抗衡。皇太极深知山海关难以轻松攻占,因此他选择在关外驻守军队。

皇太极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于1645年离世。此时,战火蔓延至扬州城外。清军面临一个艰难的局面,扬州城的将军是著名的史可法,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击败清军。无奈之下,清军只能请来英勇善战的将军多铎,即扬州十日大屠杀的策划者。

得知多铎前来,史可法早早向朝廷求援,希望能得到增援。然而当时的朝廷已经四分五裂,无法派兵支援史可法。最终,史可法只能率领扬州城内一万兵力孤军奋战,结果不可避免地战败。多铎将军在清军中备受崇拜,却以暴躁著称。在一时冲动下,他发动了扬州十日大屠杀,使得这段历史沦为残酷的一页。

当时的扬州城,除了寺庙内的和尚外,几乎无一幸免于屠杀的浩劫。多铎之所以放过寺庙内的和尚,并非出于对佛教的尊重,而是因为需要有人为扬州城的百姓收尸。这个决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任何时代的百姓都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因为政权之争而失去生命。这场规模巨大的屠杀深深地刺痛了明朝百姓的心灵,成为他们无法磨灭的伤痛。

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在多年后才被揭露,而清朝建立后,统治者对这一事件一直心怀愧疚。这次大规模的屠杀给百姓带来的心理创伤是永远无法愈合的。乾隆皇帝继位后,为掩盖十日扬州的残忍行为,下令将与此事相关的记录全部销毁。乾隆晚年时,更发起文字狱,许多珍贵的资料在这次运动中被永久毁坏。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扬州的幸存者将扬州城百姓的经历记录成一本名为《扬州十日记》的书。这本书巧妙地被反清人士带到了日本,幸好逃过了文字狱的波及。后来,在辛亥革命时期,爱国之士将这本书带回国家,正是在这个时候大家才得知了当年这段被尘封的历史。尽管战争难以避免,但这一段历史让人深刻理解战争对百姓的无辜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深刻认识到战争所带来的伤害。这些鲜血淋漓的历史教导着我们珍视和平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士兵,我们应该以保护人民和国家为己任,而非肆意妄为、加剧杀戮。尽管大清王朝对扬州城的残忍行为被乾隆抹去,但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多么宝贵,而对历史真相的了解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阅读:1189

浅弋道历史

简介:一杯浊酒,一首古诗,畅谈历史 喜欢历史的朋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