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风术”还是巧合?为何台风每次吹向中国,大多拐弯直冲日本?

宇宙天文馆 2024-05-15 22:02:09

在每年夏秋之际,东亚地区都会出现台风天气,暴风雨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对台风天气的观测中,发现有不少台风在即将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时候,突然急刹车,扭头就冲向了日本、韩国。

这一现象引起了中日韩网友的热烈讨论,国内有些网友说是妈祖显灵,外国网友则认为是中国会“控风术”。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台风总是选择绕开中国而选择袭击日本呢?这是“控风术”还是巧合?

“控风术”还是巧合?

台风“玛娃”是2023年台风中的超级大BOSS,它是今年西北太平洋乃至整个北半球台风季中最强的存在。

玛娃的等级已经超过了17级,中心附近区域的平均风速达到了82米/秒。

5月20日台风玛娃在西北太平洋诞生后,从美国关岛附近呼啸而过,一路加速,直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的气象部门发布紧急预警,布置了多项防御措施,严阵以待。

就在这个紧急关头,台风玛娃突然九十度拐弯,像是被什么力量弹开了似的,转头就去了日本,并在6月初登陆日本,而我国在确定玛娃离开后也宣布撤销预警。

超级台风玛娃携带着大量的水汽来了到日本列岛,给日本本土带来了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达到了400毫米,日本当地多条河流因为暴增的降水量决堤。

玛娃带来的狂风暴雨对日本九州、四国等地区的通信、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监测记录来看,台风在即将登陆我国却突然拐弯的事件不是只有这一次。

2022年的第14号台风南玛都,等级达到了17级,中心区域附近风速58米/秒,根据台风南玛都的路径预测图,它是朝着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北地区移动的。

但是就在它到达我国东北区域附近,却突然顺时针90°拐弯,直扑日本。

除此之外,2017年的最强台风“兰恩”原本路线也是朝着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移动,但就在人们担心它是否会登陆我国的时候,它直接扭头,毫不留恋的冲向了日本。

然而,美国有关部门竟然指责说,这是中国通过人为手段才改变了台风的路径,故意使日本遭受巨大的损失。

人类与大自然相比宛如蚂蚁和大象,这种无端指责实在是惹人发笑。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台风路径突然改变的呢?“护国大阵”真的存在吗?

对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风的形成。

台风是如何形成的?

台风是一种气象现象,它往往伴随着极强的风力和暴雨,沿海地区的朋友感觉应该更深刻一点,台风天气,狂风暴雨,仿佛世界末日降临。

那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呢?

台风的形成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足够高的海洋温度、适度的纬向温度梯度以及较弱的垂直风切变。

海洋温度就是当海洋表面温度超过26°C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和湿度,为台风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纬向温度梯度是指从赤道到温带的气温逐渐变化,这种变化有助于增加台风形成的动力。

垂直风切变是指高空和低空的风向和风速差异,合适的风切变可以使台风保持稳定,不容易消散。

海洋温度是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每年夏秋季节,在西北太平洋海面上有着充沛的阳光,海水经过充足的光照,产生了大量的水汽。

当海面的温度超过26摄氏度的时候,海水就会加速蒸发,为台风的形成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蒸发的水汽上升,周围的冷空气涌到中央,这时就形成了一个低压热带中心。

热空气逐步上升,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能,于是低压中心也就越来越热,气压相对周围来说越来越低,这时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气团开始逆时针旋转。

就像洗衣机在洗衣服时,滚筒转动,速度越来越快,就会形成一个漩涡,中间会有一个洞,这就是台风眼,台风也就形成了。

有的台风产生后不足为惧,直接就在海上消散了,有的台风比较顽强,不断移动,登上陆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台风分为外圈、中圈、内圈,外圈是大风圈,面积最大,半径最大能达到300公里。

中圈的破坏性最大,对流强烈,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半径约为100公里。

内圈也就是台风眼,半径一般为5~30公里,台风眼一般是无风无雨,相对于外圈和中圈来讲,可以说是一片祥和。

由此可见台风是不可以人为干预的,所以那些所谓的我们有“控风术”的,扣帽子称认为干预台风路径的都是无稽之谈。

为何台风会“拐弯”?

既然没有“控风术”,那台风为何会突然拐弯呢?

这也不能完全归于老天有眼,影响因素主要还是自然。

台风路径改变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有地形因素、大气环流系统、海洋条件等三方面。

大气环流系统在台风路径的改变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东亚地区夏季的大气环流系统主要有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副热带气候带,而日本则处于温带气候带。

副热带高压是我国夏季常见的大气环流系统,它会使台风偏北移动。

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也有一股在热带地区形成的东北季风,在两者的作用下,会使台风路径偏移。

台风到达我国沿海地区,发现根本冲不破副热带高压,于是就非常干脆的转变路线,向日本地区移动。

除了大气环流系统的作用,地形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多山脉和丘陵。

当台风遇见这些山脉时,就会产生山脉阻挡效应,路上堵了一扇“门”,台风无法穿过,就会改变移动方向。

海洋条件就是海洋的表面温度,当台风逼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时候,它会先遇见海洋温度较低的海洋区域,海洋温度是台风形成的重要条件,较低的海洋温度就会使台风的能量减弱,导致降雨和风力减小。这就使台风改变方向,选择更加有利的海洋环境。

台风的路径并不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它充满了偶然性和气候不确定性,现在也不能通过人为去干预台风,只能提前预警、积极做出防御措施,来降低因为台风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钟萃相.飓风、台风和旋风的形成原因和预防策略.《科技视界》 . 2019 年 00 卷 07 期

2.俊松.台风的形成及功过.《民防苑》. 2006 年 01 期

3.沈如松.海洋环境对台风活动的影响.《黄渤海海洋》

1 阅读:9

宇宙天文馆

简介:宇宙天文馆,不止有宇宙天文,万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