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国家杰青」团队携手兰州化物所,王野/成康/吴剑锋最新JACS

MS杨站长 2024-05-16 11:18:04

第一作者:Mengheng Wang, Lanling Zheng, Genyuan Wang

通讯作者:王野、成康、吴剑锋

通讯单位: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论文速览

复合氧化物广泛应用于CO/CO2加氢制甲醇或作为双功能氧化物-分子筛的组分用于合成烃类化学品。本文研究了一系列尖晶石氧化物(AB2O4)在二氧化碳(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中的活性,其中基于锌(Zn)的纳米结构在甲醇合成中表现出优越的性能。

通过一系列(准)原位光谱表征,研究表明氢气(H2)的解离倾向于遵循异裂途径,并且通过Zn与镓(Ga)或铝(Al)的组合可以调节加氢能力。源自氧空位(OVs)的配位不饱和金属位点在ZnAl2Ox和ZnGa2Ox上的CO2解离吸附和活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实验详细阐述了在高温高压下尖晶石氧化物上的反应中间体的演变。通过与一系列分子筛或类似分子筛的集成,可以直接从CO2和H2生产具有窄分布的烃类化学品,为CO2利用提供了一条有前景的途径。

图文导读

图1:Zn基、Mg基和Ni基氧化物在300 °C和3.0 MPa条件下CO2加氢的催化性能

图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展示ZnAl2Ox和ZnGa2Ox的形貌,以及它们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图3:CO2温度程序脱附(CO2-TPD)分析氧化物的CO2吸附能力,并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和核磁共振(NMR)谱研究活性位点的起源

图4:氧化物H2-D2交换反应期间的标准化HD形成速率

图5: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in situ DRIFTS)研究CO2加氢过程中碳质物种的演变

图6:Zn基自旋氧化物上CO2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

图7:ZnAl2Ox/SAPO-34和ZnAl2Ox/H-ZSM-5在CO2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总结展望

尖晶石氧化物具有明确的结构,不仅提供了高比表面积,还提供了可调节的缺陷位点,用于H2和CO2的吸附和活化。通过一系列(准)原位技术,展示了尖晶石纳米结构在工作条件下CO2加氢的逐步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变化。

特别是,表面氧空位的形成导致了配位不饱和金属位点的形成,这些位点是CO2解离吸附的活性位点。H2的解离可能在-Zn-O-位点上遵循异裂途径,形成Zn-H和Zn-OH对,而-Ga-O-对提高了ZnGa2Ox表面上Zn-H物种的稳定性。CH3OH的形成遵循一个清晰的碳酸盐(CO3*/HCO3*)→甲酸盐(HCOO*)→甲氧基(CH3O*)途径。通过结合一系列分子筛/类似分子筛,除C2-C4烯烃和芳香烃外,还可以实现从CO2中选择性和直接合成乙酸、乙烯和丙烷等化学品。

文献信息

标题:Spinel Nanostructures for the Hydrogenation of CO2 to Methanol and Hydrocarbon Chemicals

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10.1021/jacs.4c00981

0 阅读:16

MS杨站长

简介:德国马普所科研民工,13年材料理论计算模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