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临终前,叫来张幼仪和孩子,张幼仪事后回忆,似乎也能理解

红色记忆录 2023-12-06 09:57:50

徐志摩是众所周知的大才子,但他的一生,都在和女人纠缠。就连林徽因都没能逃过他的魅力。

或许只有和徐志摩在一起时,林徽因才感觉到了不一样的爱情。

徐志摩的出现,是林徽因一生命运的转向,也与他纠缠了半生。1947年,林徽因在临终决定要见一见张幼仪和她的孩子。对此,同为女人的张幼仪也能体会她的感受。

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

众所周知,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识于英伦。1920年,16岁的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前往欧洲游历,住在了伦敦。在此期间,徐志摩结识了林长民,两人成为了忘年交。

随着两人的交往,十六岁的林徽因和徐志摩逐渐熟悉了起来。

一开始,林徽因是带着敬畏之心结识徐志摩的,因为父亲曾说过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

后来接触多了,两人开始谈文学,谈诗歌,谈人生。自然而然地谈到了感情。对于徐志摩浓烈的爱意,林徽因首先拒绝,因为按照父亲的意愿,要门当户对,而且她已经和梁思成定了亲。

但在徐志摩的软磨硬泡下,一个16岁的少女怎么能抵挡一个多情才子的爱意,并且她也非常喜欢徐志摩。因此,他们就这样相爱了。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处境,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他们两个人。

可当爱情回归现实,林徽因是痛苦的。她的内心非常纠结,她非常感动徐志摩能够为她抛弃家庭,但也愤恨徐志摩对家庭的无情。

在无意间,她得知林徽因的妻子张幼仪在他出国期间一直等候着丈夫的归来。同为女人,林徽因怎能不明白这种感受。

林徽因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后来也娶了小妾,母亲一生悲痛。她不想因为自己,让张幼仪承受这样的痛苦。

于是在两人交往两个月之后,徐志摩写信向林徽因求爱,却被林长民父女婉拒了。父亲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林徽因,徐志摩是个始乱终弃的才子,她也不过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场流星雨而已。

姜还是老的辣,林长民果然说得没错。在和林徽因分手之后,徐志摩的生命中女人从未间断。

在父亲劝说林徽因的那晚,她整夜未眠,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段爱情。

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本身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也喜欢才貌出众、与自己个性契合的女人,并热衷于欣赏、赞美、怜爱和追逐她们。

在一次散步中,张歆海对徐志摩说道:“你这家伙,真是个情种,一刻也离不开女人的慰藉”徐志摩回答说:“女人是上帝最得意的作品。在他们身上寄托着我那份‘爱、自由、美’的理想。”

林徽因对徐志摩身上的某种特质是非常吸引的,她认为是徐志摩把她领上了文学这条路,她感谢他对自己的欣赏,因此在林徽因的作品中,总能看到徐志摩的影子。

可在后来,她也知道了徐志摩的秉性。她有不止一次地想过,徐志摩其实并不是真正地爱她。

多年后,林徽因写信给他们的共同好友胡适说:“徐志摩其实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

对于这段感情,徐志摩也可以说是有些赌气的。

于是,后来徐志摩给林徽因写了一首《偶然》。诗中的几句话,像是在和林徽因最后对话。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这句话有遗憾也有赌气,但至少语气是平和的。但好在,林徽因是理智的,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们之间是没有结果的,更不可能会有未来。

即便两人最终说了分手的话,林徽因也仍然思念着徐志摩。徐志摩也对她还留有一丝情意。因此在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演讲,因飞机失事而失去了生命。

对于林徽因,徐志摩始终是多情的。可他对于张幼仪却是冷漠的,就连林徽因都对她很是同情。

林徽因临终前叫来张幼仪

徐志摩是一个对爱情有着极致追求的人,为了得到“爱、自由、美”,他可以不留情面,而他就是这么对张幼仪的。

他和张幼仪的婚姻,是典型的包办婚姻,门当户对。可这样的婚姻根本无法引起徐志摩的兴趣,也束缚不了他。

他和天下所有的男人一样厌恶包办婚姻,一开始对张幼仪就满是嫌弃,和林徽因对比简直是“乡下土包子”。

他从心底里认为,张幼仪根本配不上自己。

因此在徐志摩在英国期间,张幼仪也到达英国和徐志摩团聚。却遭到了丈夫的冷遇和精神上的出轨。

当张幼仪告诉他自己有了身孕时,他毫不犹豫地让张幼仪去堕胎,之后悄悄离家出走。

对于徐志摩的冷暴力,张幼仪也曾想不开,想要自杀,但在家人的关怀下,她还是重新振作起来打消了这个念头。

徐志摩固执地认为,是张幼仪阻挡了他和林徽因的结合,于是提出了离婚。

一个女人,在异国他乡,生下孩子一个月的情况下,签了离婚协议。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是旁人不能体会的。

徐志摩对张幼仪母子无情,甚至还很是委屈。父亲骂他离婚时,他还委屈地哭诉说:“你们也要体谅体谅我的痛苦。”

在世俗的眼中,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显得薄情寡义。但当他选择了陆小曼之后,又是另一种态度,极其负责任、有担当、无怨无悔。

在很多人看不惯陆小曼时,徐志摩挡在她的面前,谁都不许说,始终站在他这一边。为了讨妻子欢心,他到处奔波赚钱增加收入,可仍然陷入了经济危机。

1930年,当他决定去北大任教时,陆小曼不肯北上,徐志摩苦苦哀求。当时的陆小曼精神状态是非常糟糕的,奢靡、堕落、颓废,整天抽鸦片。

徐志摩想要她好起来,陆小曼不以为然多次回怼。徐志摩即便被伤得遍体鳞伤也没有生出离婚的想法。当别人劝他离婚时,他说道:“我不能因为只顾自己而丢了她……”

对陆小曼,徐志摩是讲情分的。

似乎在徐志摩的一生中,最爱他的女人张幼仪成为了最可怜的女人。

不过好在,她逃离了婚姻的枷锁,开启了她新的人生篇章。她迎来自己人生的新阶段。就连他自己都说,去德国之前她什么都怕,去德国以后,她什么都不怕了。

甚至,这个可怜的女人对徐志摩更多的是感谢。如果他们没有离婚,她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唯唯诺诺。但如今她已经实现了自我成长。

张幼仪回国之后,事业迎来了巅峰,在东吴大学教德文,后来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担任云裳制衣公司总经理。

此时的她,成为了一名职场女性。可在与徐志摩的情感中,这个外表坚强的女人始终都没有释怀。她自知自己没有像林徽因那样令徐志摩迷恋,也没有像陆小曼那么让徐志摩甘愿付出。

张幼仪对林徽因一向不感冒,她认为林徽因就是徐志摩离婚的导火索,因此对她不会有任何好感。尤其是徐志摩为了参加她的讲座,飞机失事遇难。

1947年,林徽因在医院里熬过了肺结核大手术,所剩时日无多,于是便叫来叫来张幼仪,让她带着阿欢和孙辈去。

在见面那天,她虚弱地不能说话,只是看着他们,头摆来摆去,好像要把他们看个真切。张幼仪也不知道她在看什么。

不过后来,她似乎也理解,林徽因想要见她一面,是因为她爱徐志摩,也想要在临终前看一看他的孩子,到底长什么样子。

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两人的关系开始变得不错,经常来往,成为了朋友。

曾有人问张幼仪爱不爱徐志摩,她自己都不清楚: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以称为‘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的几个女人中,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个女人凄苦半生,涅槃重生,重塑自我,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勇气,将那颗破碎的心重新修复,找到自我。这样坚韧果敢的女人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逊色,值得我们学习。

1 阅读:98
评论列表
  • 2023-12-30 18:35

    林微因死在解放后,张幼仪在解放前已经离开大陆,临终如何见面,小编梦游吧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