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一对公婆一双儿女和植物人丈夫,无锡惠山“好媳妇”用坚韧“缝补”缺憾

扬眼 2024-05-08 16:55:21

在30多岁的年纪,原本幸福的家庭突遭变故:正年富力强的家中“顶梁柱”丈夫因突发脑出血成为“植物人”,从此,她靠着缝补手艺,一个人独自抚养一双儿女长大成人,照顾一对年迈多病的公婆,为他们支撑起一个“家”……她就是无锡市惠山区的“好媳妇”金凤琴,一位面对生活的重挫,选择坚韧不屈,努力前行的、了不起的女性。

金凤琴在照顾丈夫

幸福生活突遭重大变故

她决定自己撑起整个家

1984年出生的金凤琴,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2001年,18岁的她从江西老家来到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在当地一家羊毛衫厂打工。之后,经亲戚牵线,她认识了一个老实敦厚、肯干勤奋的本地男生胡科强,并相知相恋。2003年,两人结婚,婚后生活非常美满,育有一子一女,这样的“好”生活,让两口子感觉幸福。时间静悄悄地流逝,生活安稳向前,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但生活就是这么充满两面性,不幸突然降临。

2018年12月的一天,在单位从不请假的胡科强,像往常一样到山东潍坊出差。但当夜,身在无锡家中的金凤琴接到电话,丈夫因高血压突发脑出血昏迷,正在当地抢救,她连夜奔了过去。晴天霹雳,医生说胡科强醒来的概率只有四成,即使醒来也是“植物人”。

那一刻,她怔住了,感觉天都要塌了下来。“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抚养,老公是家中独子,还有年迈、生着病的公婆需要照顾,怎么办?”短暂的惊恐和无助后,金凤琴定了定神,决定振作起来,“以后,这个家,我要撑起来!”

金凤琴参加志愿服务,为老人理发

一心照料家人

忙碌的她快忘了自己

决心好下,但要做到,却并不容易。

处于植物人状态的丈夫,24小时身边都要有人,从吃喝拉撒到日常喂药、护理,必须时刻盯着。

由于丈夫没有吞咽功能,她每次都要先把吃的打碎,然后流质管饲;考虑到肌肉萎缩,每天除了定时喂药,白天夜里还都要多次拍背,同时保持3小时翻一次身;无法自主排便,只能金凤琴每次搓揉腹部,辅助排便过程长达2—3小时。更糟的是,还并发了癫痫,病情有所恶化,照料起来难度更大。

同时,作为失地农民的公公婆婆都已经70多岁,本身没有什么收入,公公曾患食道癌开过刀,身体虚弱,婆婆身体也不好患有高血压,常年吃药。更不要说,还有两个年仅6岁和14岁的孩子要抚养,经济上、照料上、学业上都需要她操持。这一切如同大山,压在了她的肩膀上。

为了方便照料家人,她辞去了厂里的工作,寻了一个修补摊位的活干,这样来去自由。每天6点,金凤琴就起床做好全家人的早饭,然后接孩子上学,跟着去摊位上忙活。等到中午,她回家照料下老人,然后再接孩子放学,之后又是一家人的吃喝拉撒,一直要忙到很晚,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更不要说收拾打扮自己,她有肾结石,时常疼得冒汗,她也尽量忍着。就这样,靠着衣服修补摊位和平时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以及几乎24小时连轴转的忙碌,艰难地支撑起了一个家。

金凤琴(中间红马甲)与志愿服务对象老人在一起

坚韧的爱与不屈的心

她用行动回报社会

“我还是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人需要乐观面对生活,自立自强!”每当要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她总是这么告诉自己。

好在,一些情况在慢慢改变。靠着年轻时在老家学的缝补手艺,加上这些年的琢磨,她的缝补技艺提升了不少,找她缝补的居民也很固定,如今她还盘了一个小摊位,靠缝缝补补,每单收个三五块钱,尽可能维持家用。公公婆婆尽可能帮忙照看卧床的丈夫,有时候捡纸板卖旧货补贴家用,一家人有个信念,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救助胡科强。

特别令金凤琴高兴的是,孩子慢慢长大,变得很懂事,大女儿如今考上大学医学专业,并且在学校入了党,她还积极勤工俭学,挣钱补贴读书花费。同时,同在惠山区的娘家哥哥、姐姐两家人不但替她“尽孝”,照看她自己生病的老父亲,也尽可能对金凤琴这边帮忙。

作为一个“外地媳妇”,金凤琴的坚守和毅力,获得了公婆的认可,街坊邻居们对她也是佩服不已并施以援手,社区也经常帮助和关心这一家子。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助,她还专门跟公公学了理发技术,有空就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为老人们免费理发,作为志愿者已经有两三年,有时候还带着一双儿女共同参加社区保洁服务,教育他们要有感恩之心。

面对生活的不幸,金凤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精神,她面对不幸的顽强则是大部分人很难做到的。毕竟,对艰辛的复述也许容易,但一道道坎却是需要她实实在在去付出,去拼尽全力地迈过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王菲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