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后梁第一猛将王彦章

文一史二ywh 2024-03-09 08:41:06

余少时读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始知王彦章。杨康之父杨铁心死于嘉兴铁枪庙。铁枪庙者,祭祀的便是这位后梁第一猛将王彦章。

王彦章者,唐末五代时后梁骁将,因其善使一铁枪,世人称其为王铁枪,后以身殉国。

网图 铁枪庙

北宋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感其忠义,将王彦章列为《死节传》第一人,并称赞道“世乱识忠臣”。

近读宋人刘斧《青琐高议》,内有托名为欧阳修所写的《王彦章画像记》,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嫌其长,恭录于后。

《青琐高议》封面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仕梁为宣武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郓州之莞城。晋天福二年时,赠太师。王公素以忠勇闻,梁唐之争百战,其为勇将多矣,而唐人独畏彦章。自乾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多以谗间见逐而不用,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不少屈,志虽不就,卒死忠节。公既死,而梁亦亡,悲夫!

后梁与后唐互为敌国,交战多年,作为后梁骁将的王彦章身经百战,后唐庄宗这边的一干猛将就怕王彦章一人。屡次破敌,但终受奸佞用事,不被重用,等到王彦章一死,后梁便土崩瓦解。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二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直,常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心,及观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集公之事。

五代虽然时间不长,但改朝换代如走马灯一般,而王彦章却能全节而亡,可惜欧阳修在修《新五代史》的时候,便感叹有关王彦章的资料缺失严重。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于旧史。其记战胜攻取皆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形胜,历历可据。又言:公有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闻: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赢兵不满数千,公选五百人保銮舆往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非也。公之攻德胜也,期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料敌,公之善出奇兵,何其神哉!

后来欧阳修在宋仁宗康定元年,来到此地当节度判官。得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所写的家传,和旧史相比,资料异常丰富,可补旧史之不足。王彦章有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也和其父一同战死疆场,以身许国。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日王元昊反,败军没将,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攻守之说,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惑,忽而不听。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传,知战胜攻取一出于奇,然后能胜。然非审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之伟才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策之士所到也。

当时的北宋承平日久,罢兵四十余年,但是没想到西夏的元昊造反。欧阳修不禁感叹当时的北宋再也没有像王彦章那样懂军事的人了。

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予过此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其像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他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善用铁枪,时人号为“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人犹以名其寺,儿童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

像百余年矣,葺之复可百余年,然名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否也。而尤区区如此者,盖感仰希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

画甫完,予题数言于后而归其人,使之藏焉。

读欧阳公此文,感慨良多。古人讲,忠义千秋,千百年来能做到者能有几人。而王彦章一武人,生逢乱世,不苟且,说到做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难矣!

世人不知王彦章,

读尽史书也枉然。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