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急电毛主席:你们赶紧派两个师来边境

纵观历史2021 2024-05-17 23:26:24

1942年,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斯大林招架不住,紧急致电毛主席,提出:“你们赶紧派两个师来边境!”

毛主席如何回复?

一、毛主席的大局意识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当时中国正进行抗日战争,日本在我国东北赖着不走,还举行了70万人规模的大军演。

苏联与东北接壤,自然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前要对德军,后要防日军,形势很严峻。

于是斯大林给毛主席致电,希望中共方面能牵制日军。中苏既是反法西斯的同盟,又是共产主义的同盟,毛主席认为必须援助苏联,但他仍有很多考虑。

毛主席一面联系前线的彭德怀,说:“苏日战争很有可能爆发,你们要做好准备,一旦开战,我军一定要协助苏军,密切侦察日军的行动,可以通过破坏交通来牵制敌人。”

毛主席指出:“我们和苏联的合作是长期的、战略性的,而不是只为配合一时的战术,所以不宜大动,否则双方都可能元气大伤。”

另一边,毛主席并没有给斯大林肯定的回复,他说:“我们现在也面临很大困难,部队一旦集结到一起,目标就很大,容易遭到袭击,那样的话就亏大了。而且我军的武器比较落后,不适合与日军进行大会战。”

当时战况还没到十万火急的地步,斯大林也没多说什么,继续打他的仗,毛主席则时刻做着准备。

二、斯大林的三次致电

1942年7月,德军向斯大林格勒进攻,当时日本的重心放在太平洋战争,理应对苏联的威胁小一些,但当时却有不少传言说日本要进攻苏联,一时间人心惶惶。

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斯大林赶紧又给毛主席致电,说:“你们快点抽调两个师来边境,接受我们为你们提供的新式武器。”

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回电:“我们部队确实很需要武器,但如果让一两个师的兵力经过蒙古草原去接收武器的话风险很大。因为敌人有空军,部队很可能还没到边境就被敌机消灭了,这个方案不可行。”

过了一段时间,斯大林再次来电,退了一步,说道:“也不用派一两个师了,你们就调一支小型游击队过来,轮番接收少量的武器,这样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对于这个提议,毛主席依然拒绝。

当时日本在这一带管控甚严,制造了无人区,哪怕是少量人员,想要越过去也十分困难。

毛主席是分析利弊,但在斯大林耳中就是八路军不愿帮忙。

毛主席首先要顾及的是中国的利益,而不是与苏联的交往,斯大林则是完全站在苏联的角度,要求中方出人出力。

几次三番被拒绝,使得斯大林对毛主席颇有意见,不知道他不满的是毛主席拒绝帮助,还是挑战了他的权威,斯大林批评毛主席是个民族主义者,而不是个国际主义者,总之,两人之间的关系越发微妙。

1943年初,斯大林再次致电毛主席,提出:“希望中共中央可以调几个师团,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这样至少可以让日军有所顾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他们。”

其实,早在1942年秋,毛主席就已经在布局了,知道苏联那边打仗,中共这边势必要出手协助,于是将部分八路军一点一点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打算慢慢向东北渗透。

在毛主席的精准决策下,八路军悄悄占领了长城沿线,既没有打草惊蛇,又为迅速出兵东北做好了准备。

三、毛主席拒绝的原因

都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他神就神在前瞻性,大局观,不会只看当前形势,而是提前预测未来局势,并且纵观全局,不会“拆东墙补西墙”。

当时苏联是强国,中共的实力偏弱,但在处理与斯大林的关系时,毛主席始终不卑不亢,表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意识,需要苏联却不依附讨好苏联,这也为将来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定下了基调。

当时毛主席也并非有意推脱,而是中共形势确实艰难。

国民党与共产党不是一心,已经发动两次反共高潮,尤其是1941年的皖南事变,对共产党造成了毁灭性的伤害。

在共产党和日本之间,国民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日本,与侵略者狼狈为奸,却美其名曰“曲线救国”,共产党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八路军既要面对比他们条件好的日军,又要防着背后放暗箭的国民党,何尝不是腹背受敌?

物资方面,共产党还是比较依赖国民党的,毕竟他们有钱有武器,结果那边给断了援助,共产党在物资不足、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如果北上支援苏联,无异于是去当炮灰。

从小了说,是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利,从大了说,是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不利。毛主席的考虑是周全的。

4 阅读:1851

纵观历史2021

简介: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