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战军到底有多强?解放军没有四野,还叫解放军吗?

彼岸紫竹 2024-04-15 14:45:25

《亮剑》中丁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解放军没有四野,还能叫解放军吗?”

即便到了今天,四野出身的部队仍然有很多是解放军当之无愧的王牌,军队是有传承的,那些前辈的英勇事迹,激励着这支部队的后辈们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那么东北野战军到底有多强呢?

为什么三大战役从东北开打?

中国那么大,为什么经过解放战争前期的战略防守跟战略相持,在决战阶段,中央要选择东北作为战略决战开打的地点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东北战场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地位。

解放前,东北的地域大致包括现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还包括今内蒙古东部和冀东地区,面积约150多万平方公里。在地理位置上,东北紧靠苏联,西接蒙古,东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与冀热辽解放区和整个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可以说,东北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早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就指出:"东北四省是极重要的区域,有许多工业设备,有大工厂、大城市,如果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现在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因此,如果能够取得东北,东北解放区将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总后方,东北野战军将成为中共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对于夺取战略决战的胜利,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是东北地区良好的经济条件可为战略决战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农业方面,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土质肥沃,而且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东北平原是旧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地,大豆、高粱的产量居全国之冠,小麦、水稻的产量也位居前列;东北历来也是粮食出口之地。在抗战胜利后八路军挺进东北,建立根据地的过程中,正是利用东北丰富的物产,成功地解决了根据地建设中的经济困难。

工业方面,东北地区是旧中国的工业中心之一,尤其是重工业占全国的90%,钢铁、煤炭、电力、森林、矿藏资源居全 前列。随着一批大、中城市相继解放,东北解放区工业基础大大增强。

据统计,到1948年夏,东北解放区共有大小军工厂55个,除修理各种武器外,可年产60毫米炮2000门,迫击炮弹50万发,山炮、野炮炮弹20万发,手榴弹150万枚,子弹1700万发,复装山野炮弹25万发,军需生产可日产单衣1.9万套,胶鞋、布鞋1万双。军工、军需产品除充分满足东北部队之用外,还大量支援关内各野战军。

交通方面,东北的交通运输十分发达,分布在东北的铁路有1.4万公里,占全国铁路总长的1/2以上;公路约有10.8万公里。此外,东北地区南临黄海和渤海,港湾众多,有著名的大连、营口、安东、葫芦岛等优良港口,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等数条河流及其支流形成广阔的航运网。

三是东北战场上双方兵力对比解放军占绝对优势

经过几年的内战,国共双方的军事数量对比已发生了巨大转变。

就全国论,三大战役前后国共双方战场态势是,国民党军队365万人,被分成了几个重兵集团。其中东北战场50万,中原战场70万,华北战场60万,西北战场30万。而我军只有280万军队,被编成了五大野战军,东北70万,华东36万,中原20万,华北30万,西北不到10万人。国共兵力对比为365万对280万。从数量和装备方面论,国民党仍占优势。

但是,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人民解放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而且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军政素质大为提高,战斗力大大增强。

土地改革后,成千上万的翻身农民在"翻身、复仇、保国保家乡"的号召下踊跃参军。据统计,在解放战争时期"共有165万东北人民的优秀子弟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同时,通过升级地方部队,改编投诚的国民党军队以及争取和教育俘虏,东北野战军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在主力部队不断充实和壮大的同时,东北野战军又在全军率先组建了炮兵、工兵、铁道兵、骑兵等特种部队,其中铁道兵为全军所独有。至1948年8月,东北解放军发展到103万人,其中野战军共12个步兵纵队,三个骑兵师,15个独立师,共70余万人;1个炮兵纵队,有3个野战榴弹炮团,2个摩托化重炮团,1个重迫击炮团,2个摩托化高炮团,1个炮兵1个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1个坦克团。地方部队33万人。至此,东北解放军在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

四是东北战场拥有坚强的领导力量

由于东北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环境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当机立断,调动精兵强将,与国民党全力争夺东北,为最终夺取东北准备了充分的主观条件。

在抢占东北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先后从全国调集了两万余名干部去东北工作,其中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20人(占七大中央委员总数的1/4以上)。此外,黄克诚、肖劲光、谭政、程子华等都是军队中的优秀将领。可见,众多政治家、军事家齐聚东北,形成了强大的领导阵容,为东北局势的迅速发展准备了充足的领导条件。

东野取得哪些辉煌的胜利?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中央军委的组织指挥下,发起战略性的战役决战——辽沈战役。整个战役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共歼敌1个"剿总"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整师约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发《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规定》。据此,东北野战军将纵队改为军,师和旅统一改为师。

同年11月,东北野战军主力 84万人,由锦州、营口和沈阳等地出发,向关内挺进。

为统一指挥东北和华北野战军联合作战,党中央于1949年1月10日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党的前线委员会。

1948年11月29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发起平津战役,在华东、中原和西北野战军的配合下,于1949年1月底,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共歼敌1个"剿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4个军部、48个整师,约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和安阳等几个孤立据点外,全部获得解放。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从东北转战海南岛,从中国的最北端打到中国的最南端,承担了解放战争三大战略决战中的两场,先后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180余万人,解放了广大国土和亿万人民,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东野入关时武器装备有多强?

很多人以为解放军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赢了国民党反动派,这种说法也不能说错,解放军确实也有装备比较落后的部队,但是肯定不能用在东北野战军身上。

东北野战军器装备方面相对充实,其纵队普遍拥有炮兵团,而步兵师则设有炮兵营。团级和营级的单位也配备了较多的迫击炮和自动火器。在机枪方面,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前装备有轻机枪15582挺,重机枪3136挺。冲锋枪方面,装备有12960支。此外,东北野战军还拥有长枪385134支、短枪50352支、山炮324门、野炮194门、榴弹炮92门以及六零炮2890门和迫击炮986门。

实际上,当时东野普通的纵队,重火力足以和国军五大主力媲美,几个主力纵队拥有的重火力武器,是国军五大主力的2-3倍。

至于那些国民党杂牌军队,和东野的火力差距可能有十倍以上了。

豪横的东野,有两个炮兵师,甚至还有整个解放军唯一的一支坦克部队,48年年底入关的时候,东野全部火炮加起来有九千多门。之前文章中曾经提到在八路军主导的抗日敌后战场,八路军若能弄到一门日本人的92式步兵炮,一炮能干掉日本人的一座炮楼,能充分发挥战略威慑作用,当时的八路军是当作宝贝疙瘩的。

而此时的东北野战军,有的纵队已经看不上小日本的92式步兵炮,75MM山炮都不太稀罕,一水儿的美制105MM榴弹炮。

邓公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战斗前有句名言:“我们必须拿出倾家荡产的气魄打,只要歼灭南线敌人的主力,中原野战军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野战军也可以取得全国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

这里邓公提到的全国各路野战军,恐怕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东北野战军。

辽沈战役打完后,亲眼见识到了东野战斗力的杜聿明,心态已经崩了,他和傅作义聊天的时候说:“关外共军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万,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武器装备、战术素养都远超关内共军,一但入关,必然势不可挡。单纯从军事的角度来讲,共党将在一年内统一全国。”

听了杜聿明的话,傅作义才开始考虑投共。杜聿明本人在回忆录里说过,在他看来,徐州(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部)就是一个刑场,自己等待着去往处刑场的日子。

东野的四大王牌军

一、38军

38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其猛打、猛冲、猛追的"三猛"精神很有特色,以第四野战军的几个第一闻名于世:编制序列的第一个纵队、第一个军,打赢出关后的第一场歼灭战,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之一,被誉为东北第一只虎。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记载:第一纵队从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起,在东北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中都担任主力,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第三十八军及其前身部队对"一点两面"等战术的运用相当熟练,防御、进攻、野战、攻坚的能力都非常突出,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通过电影《志愿军之雄兵出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军长梁兴初指挥38军行动迟缓,没有及时穿插到位,梁兴初挨了彭老总的批评,38军的前身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老部队,彭总是爱之深、责之切。

第二次战役,38军顺利攻下德川,部分敌人逃脱,为了一举歼灭敌人,梁兴初下令113师孤军深入,向敌后的三所里迅速大胆穿插。113师的战士们利用14个小时强行军72.5公里,电影中对这段也有展示,14个小时,72.5公里山路,这是在挑战人类极限,一路上不断有战士跑着跑着就倒下了,甚至口吐鲜血……

英勇的113师指战员,硬是用双腿跑赢了美军的机械化车辆,早敌5分钟抢先占领了三所里,关闭了敌人难逃的大门。经过7天左右的死守,38军以伤亡2000多人的代价,歼灭了“联合国军”近万人,并且成功阻击了数十万敌军,间接地为西线志愿军主力创造出极佳的战斗条件。

捷报传来,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报,在嘉奖令的最后,彭德怀仍然意犹未尽,他挥笔写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

以“万岁”之称通令嘉奖,这在我军历史上绝世史无前例,绝无仅有。

从此,38军就成了我军历史上,唯一的一支“万岁军”。

二、39军

39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其战斗经验丰富,战斗作风顽强勇猛,进攻、防御、攻坚、野战能力兼备,尤其擅长野战,土工作业在第四野战军部队中最佳,具有极强的战斗力。《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记载:"第二纵队历史较老,战斗力有基础,攻击力强,各部队均善于野战,是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

三、40军

40军是在解放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支劲旅。其前身是由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三师、鲁中军区警备第三旅与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分区第二十一、第二十三旅合编组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辖第七、第八、第九师。司令员先后为程世才、曾克林、韩先楚,政委为罗舜初。《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记载:"第三纵队历史不算老,但战斗力却很顽强,在南满困难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进步甚快。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第四十军及其前身部队尤其擅长攻坚。

四、43军

43军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记载:"第六纵队历史比较老,战斗基础巩固,战斗经验较多。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军。"第四十三军及其前身部队装备好,行军能力强,战斗作风勇猛,进攻、防御、攻坚、野战能力兼备,尤以攻坚见长。爆破作业技术,在四野部队中是最娴熟的。

结语

看看东野入关时照片,坦克、大炮一应俱全,据说当时关内的国军,一看到带着狗皮帽子的东野,仗还没打,心理很快就奔溃了。

什么是主力?,什么是王牌?看看解放军的四野就知道了。

7 阅读:1687
评论列表
  • 东风 27
    2024-04-16 05:54

    四野又是抗美援朝的主力先锋部队,足以抗住了美军的攻势,并且取得前几次战役的胜利,足见四野的强大!

    彼岸紫竹 回复:
    东北的部队,更适应严寒,装备也更强

彼岸紫竹

简介:挖掘真相,用冷静的理性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