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为百姓餐桌“保鲜”

中原网 2024-05-17 08:35:50

冷链物流业为加快产品流通、畅通经济大循环提供了强力支撑

记者 成燕 孙婷婷 文/图

初夏时节,不少市民喜欢回家打开冰箱吃上一盒冰凉可口的冰淇淋;到自助餐厅品尝美味的海鲜……你可曾想到,这些美好的生活体验都离不开冷链物流“保驾护航”。

冷链物流,一头链接着生产端,一头链接着消费端。优质的冷链物流,能持续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服务能力提升,进而促进区域消费升级,提振区域经济活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产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大幅提升。近日,记者走访绿城多家企业,采访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触摸郑州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打通环节 助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田是冷链食品产业链的起点。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农产品与食品加工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上较强的加工转化能力,使得河南成为产业规模超万亿的食品产业大省,对冷链食品由原料向下游的延伸和拓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为河南省冷链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全国范围内冷冻食品相关企业共有115.3万家。河南冷冻食品企业共有4万余家,位列全国第12位。近年来,河南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农业产业发展空间逐渐缩小、产品附加值偏低、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发展集约集聚性偏低等问题制约着郑州冷链食品发展。”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冷链物流行业贯通一二三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为加快产品流通、畅通经济大循环提供了支撑。如何激活物流“最先一公里”这源头活水?

“我建议,通过产业科技、数字化科技与传统产业链融合,面向河南农产品生产、流通基地和现代食品集群,以新发展理念共同打造河南食品集群服务平台,促进产融结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助力链群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产业集群服务生态。”谈起如何推动郑州冷链行业快速发展,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物流协会副会长王焰提出真知灼见。

郑州位居中原腹地,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在冷链食品生产、仓储、运输等方面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里催生了三全、思念、锅圈食汇、花花牛、好想你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研发基地和物流中心。

今年4月,相关部门发布的《2023郑州市冷链数据监控平台年度报告》显示,目前,郑州市冷链食品相关产业主要包括速冻米面制品、冷鲜肉制品和乳制品三个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0家,其中速冻米面制品规上企业超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速冻食品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据了解,2024年,郑州市已明确在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方面发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县(市)建设或改造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立集加工、运输、储存等一体的冷链物流体系,补齐农产品冷链“最初一公里”短板。

“链”上发力

增强冷链物流内生动力

生产助力供应,供应带动市场。“农产品供应链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上承乡村振兴、农业发展,连着现代农业的‘最初一公里’,中端是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物流体系,下接社会就业、内需消费,通达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市场主体众多。”王焰分析说。

“目前,万店品牌的主场主体有蜜雪冰城、瑞幸咖啡、肯德基;超大规模的有麦当劳、张亮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等;巨大规模的有杨铭宇黄焖鸡米饭、海底捞火锅、半天妖烤鱼等;较大规模的有米村拌饭、花小小新疆炒粉、百基拉、马路边边等;大规模的有胖哥俩、姐弟俩等。”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小吃小喝”,彰显出郑州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也有力激活了冷链物流运输业。

冷链物流到底对食品产业有多重要?“拿某知名烧烤连锁店来说,其冷链运输的食材占比2/3。” 据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目前餐饮门店对冷链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强。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口感,很多食材,特别是肉类、海鲜和速冻食品等,都需要通过冷链运输来保持其品质。”

一袋鲜牛奶,催生一条“锁鲜链”。为确保乳品新鲜度,花花牛乳业围绕加工基地布局牧场奶源,以郑州为中心150公里“新鲜半径”之内建设自有奶牛养殖场,原奶采集到工厂加工仅需2小时。目前拥有自有冷链车辆 300余台,省内配送线路120余条,日配直达省内各地级县级城市。此外,随着市场的拓展和消费需求的提升,花花牛以郑州为中心,自建7座中转冷库,终端投放冷柜约2万台,建立了从原奶采集(新鲜奶源)、生产(新鲜工艺)、贮存(新鲜储藏)到运输(新鲜配送)、销售(新鲜消费)等环节的全链条冷链无缝运营,保障乳制品“新鲜”每一天。

据了解,2024年,郑州市将在强化特色物流产业提升上发力。突出冷链物流培育,布局南部国际冷链物流基地、东部国家冷链物流基地(依托万邦农产品物流园和占杨铁路物流基地)、中部区域冷链物流基地(依托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西部大都市区冷链物流基地(依托广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4个冷链物流基地,培育四季水产物流港、陈寨双桥花卉、冠超食品等3个农副产品产销集配中心,华夏易通等4个第三方冷链产销集配中心。

顺势而为

推进冷链物流数智化发展

夏日炎炎,当你打开冰淇淋包装袋,发现产生形变、影响口感,想必不少市民经历过此种情景,这就是食品行业在冷链运输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之一。

“在一些小型餐饮门店或者传统餐饮企业中,由于成本、意识等原因,冷链运输可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冷链运输在餐饮行业中的普及度和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对于供应端来说,目前很少可以解决送货上门的需求。多数操作都是到达当地市场,利用人员接货后统一进行市内配送,费时费力。此外,专业冷藏车面向全国数量较少,导致保鲜货越来越多,保鲜车辆无增长。同时,餐饮供应链的城区配送‘最后一公里’,受车辆限制影响,迫不得已用面包车依维柯改装后,加盖棉被。因为配送时间较长,有些食材会受影响。”

破解冷链食品行业的流通环节限制,郑州开出了“良方”——让冷链行业有专属的“标尺”。4月中旬,郑州市通过《冷链配送到店系统功能要求》《冷链物流温湿度监控平台建设指南》两项标准的审查。其中《冷链配送到店系统功能要求》,规定了食品冷链配送信息系统的构成和要求;《冷链物流温湿度监控平台建设指南》,规定了冷链物流温湿度监控平台建设的原则、基本要求、平台框架、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接口要求和安全要求。标准的审查通过让郑州冷链物流标准化迈出新步伐,推动冷链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冷链食品安全和经济向好发展。

冷链物流正在深度拥抱数智化发展。《2023郑州市冷链数据监控平台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郑州市共有88.73万平方米大型冷库在平台上接受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同比增幅达36.36%。郑州市通过智慧化监管,实时监测冷藏车的运输状态、温度控制等关键信息,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个冷链行业的运输水平。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提升科技含量。从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经营理念、成本品控等方面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从上游的农副产品原料及初加工,到中游的精深加工,再到下游的渠道及终端,需要加强链式思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冷链物流重点学科带头人于晓胜认为。

“千淘万漉虽辛劳,吹尽狂沙始到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支持现代物流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河南省加快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等支持政策,提出培育专业物流新优势,积极发展冷链物流。2023年11月印发的《河南省培育壮大冷链食品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了河南冷链产业近阶段发展目标。

放眼世界,冷链物流正在为郑州“买全球 卖全球”注入全新的动能,推动郑州冷链物流行业行稳致远,阔步向前。

中原网

lly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