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韦昌辉败亡启示,接近成功时要学会镇定

聊聊历史 2024-03-15 09:00:45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韦昌辉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太大了。没有韦昌辉注入雄厚资金,太平天国就没资本原始积累,金田起义也玩不起来。韦昌辉不支持,洪秀全也杀不了杨秀清;韦昌辉不滥杀无辜,天京事变也能控制规模,不至于元气大伤。

韦昌辉是天京事变的主角之一,也将会是主要受益者之一。但是,韦昌辉最终失败了,他成为天王、翼王的工具,自己种下的树,被他人摘了果实;北王首级送给石达开,其余暴晒数天,着实可惜。

韦昌辉沦落到如此下场,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当我们接近成功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镇定,不要失去理智,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大局未定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千万不能放松。

1856年,韦昌辉率兵南征,前往江西作战,在瑞州与湘军刘腾鸿部厮杀,互有胜负。韦昌辉是一员猛将,可惜被杨秀清“雪藏”4年之久,谁让他是西王萧朝贵的人呢。

韦昌辉作战受挫,但胜负未分,且赖裕新坚守城池,湘军也奈何不了他。此时,天王的使者来到瑞州,传达洪秀全“勤王”口谕,让韦昌辉率兵回京,诛杀东王杨秀清。

天王使者到来,韦昌辉并不感到诧异,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策划诛杀杨秀清,是天王、北王、翼王一起商议的结果。这一点,忠王李秀成在自述中明确提到,但只能杀杨秀清兄弟三人,其余不得多杀。

洪秀全是天王,但没有实权,在军师负责制下,天王是虚位元首,实际大权掌握在军师以及诸侯王手中。洪秀全经常被杨秀清凌辱,天王没直属部队,想要武力消灭东王,只能借助北王、翼王之手。

韦昌辉、石达开,跟杨秀清有深仇大恨。韦昌辉,北王六千岁,仅次于杨秀清的实力派,经常无缘无故被杖责,还剥夺了京师卫戍权,以及水师统领权;韦昌辉两次挂帅西征,也被杨秀清阻拦,脱离军事一线长达4年之久。

石达开经常率兵出征,在南京的时间并不多,也没有被杨秀清杖责。但是,石达开所受到的屈辱,并不比韦昌辉少。黄玉昆,石达开岳父,也是翼王集团的二号人物,被杨秀清杖责。

单纯杖责黄玉昆,石达开还无话可说。问题是,杨秀清派人来翼王府,让石达开亲自去捉拿黄玉昆,然后“送来”东王府,接受“天父”的惩罚,这就是让石达开颜面尽失。

杨秀清欺人太甚,而之所以这么嚣张跋扈,是因为他具有“天父下凡”资格,这是太平天国信仰的纽带。杨秀清认为,不到万不得已,大家是不会撕破脸,不敢掀桌子,否则都没好果子。

从硬件实力看,杨秀清家族背景太弱,直属武装力量整体上也不如北王、翼王这两个武力强宗。这一点,韦昌辉、石达开也知道,故而只要天王下令,愿意承担杀东王的责任,他们会冲杀在第一线。

天京事变,是韦昌辉、石达开一起策划。但是,韦昌辉更加积极,除了仇恨更深之外,也跟韦昌辉是“军师”有关,杨秀清被处死,韦昌辉就能接管权力,填补东王留下的权力真空。

石达开并非军师,且“首义五王”排序上就不如韦昌辉。如此,石达开在天王使者到来时,也表示立刻率兵勤王,却并未实际行动,而是坐山观虎斗,想成为摘桃之人。

韦昌辉跟石达开不一样,既然天王洪秀全已经打算动手,就要抓紧时间,以免夜长梦多。如此,韦昌辉以夜色掩护,率3000精兵离开前线,星夜兼程,赶回南京。

“勤王”军团如何进京呢?要知道,南京的守卫部队都是东王的,没有杨秀清的同意,外地诸侯不可能入京,否则就是造反。但是,杨秀清得罪太多人,包括身边的亲信,东王府首席文官陈承瑢。

陈承瑢以东王名义下令换防,让韦昌辉的“勤王”军团入城,然后迅速抢占各个战略要地,布置障碍,随时迎战东王士兵。接着,韦昌辉突袭东王府,斩杀杨秀清,及其亲信数十人,完成了勤王任务。

冲入东王府的这一刻,韦昌辉已经接近成功了,却不能冷静处置杨秀清,结果把自己赔了进去。因为,韦昌辉找不到处死杨秀清的“大义名分”,可能会成为背锅侠。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内部一场权力斗争,谈不上谁对谁错。洪秀全,希望结束军师负责制,由自己来掌握大权;石达开坐山观虎斗,想摘桃子;秦日纲、陈承瑢,则是为了复仇;韦昌辉复仇的同时,想接替杨秀清职务。

杨秀清,无疑是各方权力博弈的焦点,但如何处置他是个麻烦。因为,杨秀清具备两个优势,一旦不能灵活处置,很容易让事态扩大化,且一发不可收拾。

杨秀清第一个优势,就是享有“天父下凡”资格,是信仰的纽带。否认“天父下凡”,太平天国就会陷入混乱,建国理论依据不足,加快灭亡步伐。

如此,想要除掉东王,必须有洪秀全的圣旨,或者书面说明。洪秀全是天父的二儿子,他有千万种“理由”来为“天父”抛弃杨秀清做出解释。因为,洪秀全当年表演“升天”戏并不少,可以说自己上天授命,得到“天父”旨意。

杨秀清第二优势,就是强大的东王集团。单纯看硬件实力,杨秀清不如韦昌辉、石达开,但东王集团在南京的力量很强大,这就不是韦昌辉带来的3千兵马所能应对得了。

杨秀清掌权年代,为了巩固权力地位,东王大力提拔基层将领,给东王六部尚书足够多的权力与地位。傅学贤、吉成子等人有东王撑腰,连北王、翼王的面子都不给。每当商议军国大事,东王的尚书言辞激烈,无视他人存在。

依附于东王的人马太多了,他们不可能轻易让出权力。如此,韦昌辉必须想办法妥善解决东王余党的问题,既要保证他们安全,又需要许诺不变动现有职务,这也需要天王出面,因为北王没有这资格,从法理上说就是如此。

所以,韦昌辉入京之后,最关键的时如何让洪秀全出面,以文件形式来承认这次事变的合法性,以及接下来的处理方案。考到事态紧急,韦昌辉不可能在冲入东王府前去做这件事,而是应该先擒拿杨秀清,然后再考虑后面的事情。

如此,韦昌辉来到东王府这一刻,应该保持清醒头脑,不要立刻砍了杨秀清的首级,而是将其抓获,让洪秀全拿出书面说明。杨秀清活着,问题很棘手,洪秀全没有拖延的理由,以防不测。

可惜,韦昌辉太着急了,没有考虑周到,终究是输家。韦昌辉能否活下来,并顺利接管杨秀清的职务,就看他是够足够镇定自若,灵活处理东王问题,布局新的权力架构。

0 阅读:50

聊聊历史

简介: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