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为何三国里的“老兵”为何不被待见?

历史战争 2024-05-20 08:37:45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是某款网游游戏里黄忠的台词。这句话出自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演讲。意思是虽然老兵会随着时间老去,但他们的精神和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这样来看老兵听起来也是个不错的称呼,但如果你穿越到三国,当着黄忠的面可不能叫他老兵,否则的话就别怪他对你拔刀相见。

因为“老兵”这个称呼,在当时是很不雅的,这个词带有强烈的歧视色彩。

汉中之战时,黄忠在定军山一战斩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这一战扭转了战局,迫使曹操撤军放弃了汉中。后来刘备当了汉中王,对众将论功行赏,把黄忠从讨虏将军提拔到了后将军。

黄忠就这样一下子成了和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并列的名将了。刘备在决定加封黄忠为后将军的时候,诸葛亮提醒他说:黄忠这个人素来没有什么名望,马超、张飞见证过他立下的大功,对你这个决定没有什么意见。可是关羽远在荆州,他估计会有怨言。

后来刘备派费诗去荆州授予关羽前将军印绶的时候,关羽听说黄忠当了后将军后,果然不满。他怒气冲冲地对费诗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关羽不愿意与黄忠这样的“老兵”并列,拒绝了前将军的封号。好在刘备知道关羽会闹情绪,因此才派来能说会道的费诗来应付关羽。费诗给关羽说了些,如君侯和主公恩若兄弟,黄忠不过是主公的爪牙之类的话,这才把关羽不满的情绪稳住。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三国志 蜀书 费诗传》

黄忠本是刘表的部将,他在刘表帐下做过中郎将当过裨将军,大致相当于现在团营级别的军官。后来他投到刘备麾下,也只是当了个讨虏将军(众多杂号将军之一)而已。黄忠不仅出身不高,而且成名也很晚。他不像关羽张飞刚出道不久,就有了万人敌的称号。因此关羽素来就没有把黄忠放在眼里。

但关羽如果仔细推敲一下,他自己何尝不是一个老兵呢?只是他比黄忠幸运出名的更早罢了。

从黄忠的遭遇来看,“老兵”似乎在名将圈里不受待见。事实上,当时并不是只有关羽一个人有歧视“老兵”的观念。

荆州的名士刘巴不仅不待见“老兵”,还把歧视范围扩大到了所有行伍出身的人。

刘巴是荆州的名士,后来也是刘备倚重的大臣之一。刘备的大将张飞是一个喜欢结交名士的人,有一天他特意去刘巴的家里拜访,却不想受到了冷遇。刘巴没有和张飞说一句话,气得张飞摔门而去。

诸葛亮知道这件事后对刘巴说:张将军虽然是个武夫,但却仰慕足下的才华,你就不能对他态度稍微好一些吗?谁知刘巴反驳诸葛亮说:大丈夫应该和天下的英雄结交,怎么能和一个当过兵的粗人交谈呢?

零陵先贤传曰: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当时张飞已经是一时名将了,却还是不受刘巴的待见。由此可见,名士圈里对行伍出身的人也有很深的偏见。事实上,刘巴不仅看不起张飞就连刘备当初他也没放在眼里。

起初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很得人心,唯独刘巴一直不肯归附刘备。当时刘巴选择投靠了曹操,后来因为战乱道路不通,他宁愿逃到偏远的蛮夷之地也不愿意回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巴辗转流落到了蜀地投奔了刘璋,等刘备攻下了蜀地,刘巴还是阴错阳差的落在了刘备的手上。

后来在诸葛亮的推荐下,刘备才不计前嫌启用刘巴。从刘巴对张飞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之所以不愿投奔刘备,很可能和刘备也是行伍出身有关。因为在刘巴眼里行伍出身的人都不算是英雄。

事实上,也有人骂过刘备是昏庸的“老兵”,这个人就是蜀地名士彭羕。不过彭羕因为是觉得没有被刘备重用,因此才口出怨言。

(马)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三国志 蜀书 彭羕传》

因此“老兵”在三国时期的确是一个歧视人的称呼。那么“老兵”为何不被当时的名士待见呢?

出身行伍的“老兵”,在发迹前一般出身不高。比如刘关张三人,尽管他们后来在三国里留下不小的名气。但由于他们出身起点不高,在当时讲究出身的社会里,势必会招来一些所谓名士的异样眼光。

就连关羽也骂黄忠是“老兵”,由此同是行伍出身的人之间也有一条鄙视链。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当时人们从军并没有现在当兵光荣的理念。古代士兵一般都是出自穷苦人家,常被认为是社会的底层人群。他们大多目不识丁只知道舞刀弄棒,自然也就不会受到上流人士的待见了。

0 阅读:24

历史战争

简介: 品读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