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病逝后,我让父亲上我家养老,父亲:找个老伴不香吗?

我是木子李 2024-05-01 18:36:23

读者来信如是说:

原籍某县城,大学毕业后留在省会城市工作,期间,父母为了帮我在工作城市买房,掏空了他们所有积蓄,还在亲友那里借了一些钱。之后有四五年时间,我和老婆以及父母均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

结婚次年,我孩子出生,母亲专程来我家伺候了我老婆半年多,随后,带着娃回了老家(母亲当时还没有退休),直到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才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因为父母在我们身上付出了太多,所以在父母退休之后,我和老婆达成的共识:把父母接到我们身边生活。但我们的请求被父母拒绝了。父母给出的拒绝理由:保持常来常往的态势就挺好,没有必要住到一起。

又过9年,母亲病逝,考虑到父亲一个人在老家有些孤单,再次向父亲发出来我家养老的邀请,依然遭到了拒绝。父亲的拒绝理由:等你妈妈去世够3年了,我打算再找个老伴。

伴随着年龄增长,我有时候也会思考“养老”问题,但从我和父母的关系中,我发现,养儿防老似乎并不那么现实。就好比:在我们家,属于我和老婆乐意让父母来到我们家养老,但我父母觉得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些不自在,从而拒绝了我们的好意,但我也相信,在一些家庭中,子女压根就不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有些父母即便在年迈的时候想和子女一起生活,也会遭到子女拒绝。为此,关于养老,我觉得最实惠的做法:保持身体健康,保持乐观心态,手里再存点钱。

因为我父亲并不愿意掺和我们的生活,我和老婆也只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常回家看看了。

木子李情感浅析:

几个与生活有关的真相:

一、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倾向于单身生活,主要有两方面因素所致:1)差钱;2)父母对他们形成了无形支撑。需要承认,一些人到了世俗认知里的结婚年龄,即便有结婚想法,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或会成为找结婚对象困难户,或导致自身对未来生活缺乏自信,从而扼杀了对婚姻生活的期许。另外,虽然这些年轻人通常在距离父母有一定车程的城市打拼,甚至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到父母身边杵上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但父母的存在就是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撑。直到父母离开人世,他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孤单,到那个时候,他们或就不能够和孤独很好地相处了。

二、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结婚之后,并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并不是因为父母有多难相处,而是跨代人住在一起,会有太多代沟。这时候,或人们会有这样的质问:难道自己和孩子之间就不属于跨代了吗?想说的是,很多人之所以疼小不疼老,主要包括两个原因:1)子女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因为倾注太多,自然会具有该有的包容性;2)自己在子女面前属于较为强势的表存在,会觉得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不会有强烈的压迫感。事实上,当人们年迈的时候,如果不是万不得已,也不愿意和子女一起生活,愿意他们也不想照顾子女的情绪,被压迫感袭击。

三、我相信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较为短暂的叛逆时光,在那段时间里,人们脑海里最强烈的想法:期许自己快点长大,然后从父母身边出逃。人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并不是因为对父母有多憎恶,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生活中能够享受所谓的自由以及被公平对待。另外,我们也绕不开的另外一个现实:当人们逐渐走向年迈的时候,会自觉地不再在子女面前强势,而是学会了看子女脸色行事。这时候,作为父母的角色,在经济独立以及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自然不愿意和子女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源于他们想捍卫自己的强势和平等和自由。

四、一个丧偶老人,如果身体健康,手里有钱,让他们选择跟着子女生活以及找个老伴生活,我相信大多数老者都会选择后者。一来,他们和老伴之间会有爱情的体现,二来,他们和老伴之间属于相对平等的关系。为此,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一些有条件的丧偶老者,并不会首选和子女一起生活,而是优先考虑了找个老来伴。面对这种情况,子女应该对于父母的选择给予充分理解、尊重和支持。人这一生,金钱很重要,健康很重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相对的自由也很重要。为此,我们需要明白,有时候的孝顺也会成为父母的心理负担。

在你成长过程中,享受了父母的心细养育;在你结婚买房的节骨眼上,享受了父母毫不保留的付出;在你孩子成长过程中,你父母曾帮衬你们度过了相对艰难的时光。又因为你和你老婆属于懂得感恩之人,所以在你父母退休之后,曾邀请你父母上你家安度晚年,却被你父母拒绝了,并在你母亲病逝之后,再次邀请你父亲上你家安度晚年,再次遭到你父亲拒绝。对此,你应该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内心真实:那些晚年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者,真的能过上舒坦的生活吗?我觉得未必。或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会变得更加忙碌。

描述一下父母退休之后,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生活真实:1)家里与柴米油盐相关的开销,基本是父母用养老金来负担;2)父母每天的饮食、作息,都需要照顾到子女的情绪;3)还要帮着子女接送孙子(女)上下学。意味着,父母跟着子女养老,等同于解放了子女,自己背上了负担,还换来了不自由,最终子女却落到了孝顺的美誉。从这个角度审视父母不愿意去子女家养老,或会发现,不强行把父母接到子女家养老,才是对父母晚年生活最大的尊重和仁慈。为此,当父母拒绝来子女家养老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就是最好的做法。

编后语:

心里话,在大多数家庭中,父母压根就不指望、也不稀罕让子女给自己养老,只是会把子女视为自己较为重要的精神支撑,在子女能保持常回家看看的情况下,父母就心满意足了。而对于一些身体抱恙的老者,又或者手里没存款的老者,他们未必能享受到真正的孝顺,源于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残酷现实的客观存在,且手里没存款,时间久了,也会遭到子女嫌弃。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且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关于养老,最实惠的做法:在对子女付出层面,要牢守最后的底线,不要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花在子女身上。源于到了紧要关头,你会发现,钱比子女好使许多。而有关身体是否健康这种事,与自己年轻时是否有吃苦经历以及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这些并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0 阅读:70

我是木子李

简介:专注情感研究十余年,曾出版书籍《给爱一把长命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