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家庭,会养出自卑懦弱的孩子,家长却茫然不知

舒山有鹿 2024-03-05 12:21:13

在这个年代,有一种人处境很艰难——性格自卑懦弱的人。

我们都知道“自卑懦弱”的性格不好,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塑造出这样的性格呢?这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带给他们的。

以下5种家庭,会潜移默化培养出自卑懦弱的孩子,可惜很多家长都茫然不知。

第一种:只会责骂,而不会鼓励的家庭。

有一个说法,棍棒下出孝子。意思是,父母要严厉管教孩子,孩子才会听父母的话,孝顺父母。

这种做法,未必适合所有的家庭。小部分的父母,可以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出不错的孩子。而大部分的父母,只会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出自卑懦弱的孩子。

孩子还小,就让他们遭受父母长时间的责骂,而缺乏任何的鼓励,那他们的内心就会被扭曲,人格就会彻底被“弱”化。

父母最大的错觉,就是人格被弱化的孩子会孝顺。可以这样说,人格被极度弱化的孩子,在江湖中,基本混不下去,连养家糊口的钱都赚不到。

教育孩子,就必须“适度”。既要适度责骂,也要适度鼓励。唯有保持一好一坏,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的平衡,孩子才能塑造出坚强、勇敢、真善美的人格。

第二种:家境一般,过分穷养孩子的家庭。

现阶段,不少家长都在“富养”和“穷养”这两个选择中犹豫,究竟是富养孩子好呢,还是穷养孩子好呢?

其实,富养和穷养都不好,唯有“穷富平衡”,才能培养出足够自信的孩子。就是说,既不能过分富养,也不能过分穷养,要保持一个“度”。

过分富养孩子,孩子就容易养成骄横、狂妄的品性。过分穷养孩子,孩子就容易自卑、懦弱,在别人面前不敢抬起头来。

一个孩子,从来就没有见识过这个世界,也没有拥有过一定的生活条件,那他们怎么可能自信地活在这个世界呢?坚强的穷人很少,自卑的穷人很多。

父母,需要带孩子去见识这个世界,需要让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足够自信,才能“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第三种:总喜欢攀比、贬低孩子的家庭。

现实生活中的“经典语录”:

1、你怎么那么笨,真是生错你了;2、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你是有多迟钝;3、别人都考上了211,怎么你才考上了二本?以后别指望父母帮你。

无数家长,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来攀比。他们一致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好,而自己家的孩子不好。

带着这样的观念去培养孩子,不会培养出勇敢的孩子,只会培养出自卑的孩子。在孩子心中,父母都瞧不上他们,那他们不就失去信心源泉了吗?

普通人,终究需要有一股支撑自己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就是父母的认可。就认可二字,蕴藏了多少孩子的伤痛和无奈。

我一直认为,没必要贬低自己的孩子。我们所看到的“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也许只是“欲盖弥彰”的假象。普通人之间,都是差不多的,唯一缺乏的,是欣赏、鼓励。

第四种:过分控制孩子,让孩子失去主见的家庭。

父母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孩子认为,这样做是错的。听了孩子的话,父母大发雷霆,直接骂了孩子一顿,迫使孩子认同父母的观点。

这就是典型的“迷信权威”。从古至今,真正有本事的精英、强者、科学家、思想家,都不可能迷信权威,他们都会有“质疑”的精神。

如果刘邦迷信权威,那他就不可能白手起家;如果朱元璋迷信权威,那他就不可能摆脱乞丐的命运。道理,都是相类似的。

孩子有什么主见、观点,就让他们大胆说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思想空间和自由。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完整人格的孩子。

控制,只会培养出绵羊。而绵羊,恰恰就是狼群的盘中餐。父母,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成“被狼吃掉”的绵羊模样吗?

第五种:不懂得发挥孩子“长板效应”的家庭。

教育,有两种选择,要么弥补“短板效应”,要么发挥“长板效应”。

弥补“短板效应”,指的是,将孩子的短板补齐,让他们愈发完美。而发挥“长板效应”,指的是,拔尖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在某些方面,胜人一筹。

普通人,由于没啥突出优势,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该发挥“长板效应”。只不过,无数父母都走了相反的道路,第一时间选择弥补“短板效应”。

啥都平庸的孩子,在这个社会,是无法混下去的。而拥有优势的孩子,才能混得游刃有余。

所以说,先拔尖孩子的优势,再弥补孩子的不足。方向对了,才能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孩子,不至于孩子自卑怯懦。

文/舒山有鹿

3 阅读:1182

舒山有鹿

简介:情感作家,励志达人,你有烦恼,我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