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了两个博士儿子,这位成都妈妈说:我是这样选小学和中学的

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2024-05-17 20:30:21

记者 | 沙西雪儿

读公立还是选私立?学校那么多,到底如何选?传说中的学校排名又是否真靠谱?又是一年升学季,考察学校再次成为家长们咨询最多的问题之一。虽然通过实地考察、电话咨询、上网检索能了解学校不少信息,但很多家长还是表示心里有点“没谱”,希望能听一听在读家长或者一些过来人的建议和看法。基于此,在2024年升学季,成都传媒集团·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联合推出升学公益服务季活动,其中一项大型探访,就是寻找一些“过来人”家长,聊聊他们的选校经历和育儿故事,以此来为更多的新手家长们在入学考察时,提供更多决策参考。

这一期,我们请到的是成都妈妈巨红琳,她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现在分别在上海科技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攻读博士。

巨红琳(前排右一)一家

巨妈妈一家住在成华区,两个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就读于公立学校。

回想起自己的育儿路,巨妈妈说,还是踩了一些坑。但在孩子学校的选择上,她表示并没有过度纠结过,更多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当时也没怎么折腾,主要就考虑了两点,一是方便,二是就近。”

巨妈妈认为,与其去纠结摇号比例这种无法左右的事情,不如将重心放在如何真正了解孩子、引导孩子上。尤其不建议家长们过度迷恋学校排名,“一是因为这些排名不靠谱,二是因为即使是名校,也不代表把孩子送进去就能万事大吉坐等收获。”(以下为第一人称讲述)。

先说一下我们家的情况吧,家住成华,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孩子爸爸是一名体育老师,后来,我从会计转行做了一名心理健康老师,我们家也正式成为了“双师家庭”。

以前,我是一个标准的“虎妈”,可能和很多成都父母一样,我对孩子的规划是——先考四七九,再考985、211,学历嘛,最起码读到硕士,能读到博士就更好了。

所以,从俩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几乎就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监督他们的学习上,除了掌握学前阶段的知识,我还让他们提前学小学的内容,总想着多学一点,指不定进了小学就能领先其他孩子一些。

巨红琳和儿子们小时候

不过,兄弟俩并未表现出优异的学习天赋,或者是努力的学习态度,反而非常调皮捣蛋。

所以,当时选择小学的时候,我和孩子爸其实没有考虑太多娃娃究竟是读公立还是私立这些问题,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素是——就近、方便。因为家就住在学校附近,就直接决定报名了,“学校不是那种全城大热门学校,但是校风不错,也比较负责”。

后来两个娃娃小升初,读的就是对口的公办初中,高中的时候也是直升上来的。这个中学,也不是那种“大牛”中学,在成都算中偏上一丢丢吧。

总之,在孩子选校这件事上,我们一直都比较顺其自然,但幸运的是,这一路我们遇到了很多负责、认真的好老师。

差不多十年前吧,俩孩子高考结束步入大学,现在都是博士在读,但大家可能想不到,从小学到初一,兄弟俩成绩都很一般,甚至有段时间也曾是“问题学生”。

刚上小学的时候,我每天会给俩孩子辅导功课,还给他们报了培训班和兴趣班,真的非常“鸡娃”,但到了二年级,俩孩子不仅从培训班逃课,在学习时还出现了一些生理性不适,后来跟医生和老师聊过之后,我才真正明白我“错”在了哪儿。

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开始慢慢地把注意力从孩子的成绩转到了成长上,对俩孩子的学习也只有一个要求:在学校,好好听话,认真听课,把该学会的知识学会,把该完成的任务和作业按时完成。

至于在校外,我把孩子的所有补习班全部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和孩子爸爸一起陪着他们阅读、看电影、做小实验、爬山、运动等等。

陪孩子登山

当时我们就发现,俩孩子非常喜欢做实验,每次听到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知识时特别感兴趣,但学习方面还是一般,初一入学的摸底考试,俩人排名都是年级后半段,说实话我内心还是着急的,但孩子已经大了,家长能直接干预的微乎其微,所以我对他俩的要求还是就那一个:态度要认真,作业要完成。

巨红琳带着儿子和志愿者去支教

真正的转折点是在初二。

当时孩子班上考完试,前17名全是女生,班主任的做法我至今记忆尤深,她决定把班级的各种职务都交给男生,想来想去我真的觉得这位老师太牛了,明明排名靠前的女生们更加优秀,这样做她们不会有怨言吗?但班主任还是坚持并落了地。

恰好我们家孩子是第18名,成了班长,可能真的是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表率,我发现他竟然开始积极学习,变得上进了。

另一个孩子也遇到了他的“良师益友”,他很喜欢物理,物理老师也从未因为他不是好学生而另眼相待,俩人就像朋友一样,经常一起探讨、分享好玩的物理知识,给了孩子非常大的鼓励和自信心。

就这样,到初三的时候,两个孩子的排名上升到了年级50名左右,成功获得了高中直升资格。

后来进入高中,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科目、学习的规划都非常清晰,俩人大学时分别选了物理和生物,一直坚持学到了现在。

巨红琳的儿子们在上海科技大学

一路走来,虽然踩了一些坑,但好在得到了一个好结果,我和孩子爸也经常调侃说:“没想到低成本的喂养,反而得到了高回报”。

每逢报名季,身边也会有很多亲朋好友问我,学校到底怎么选?博士娃又该怎么培养?对此,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有两点:

第一,在学校的考察上,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比起学校排名,师资也许更加重要,好老师一定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软实力”。

第二,学会放手,给足孩子空间。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主权,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做家长的,必须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他才能真正承担起学习或者生活中的责任。

可能“要学会放手”这句话,很多家长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做。

以我自己来说,在改变了“虎妈”的教育方式后,我做了这两件事,一个就是学习心理学,我想用专业且正确的知识去了解孩子、走近孩子、帮助孩子;另一个就是在孩子们高中时期,我就去参加了志愿辅导培训,深入了解了很多院校、专业等相关信息,我希望能结合他们自身的兴趣,提供一些助力。

所以,如果分成阶段来看的话,我的建议是:

小学低段,家长可以陪着守着,引导他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更重要的是,一定多带孩子去尝试、去探索,找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到了小学高段和初中,家长们就要懂得放手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兴趣爱好,给孩子足够的自主选择权,找到孩子的优势和闪光点,有效发力;

步入高中,家长需要做的是永远走在孩子前面,尤其是面临“新高考”,高一的选科与大学专业以及未来规划息息相关,家长们一定不能帮孩子做决定,但可以就孩子喜欢的专业、方向做足功课,陪着孩子分析,尊重他们的决定。

总之,要相信,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自由和兴趣一定是两大致胜法宝。

9 阅读:222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23:29

    你为什么可以选学校?不都是摇号吗?

    我就是我 回复:
    孟母三迁,买房迁户口可以选啦,前提是有钱[呲牙笑]
  • 2024-05-18 17:47

    如果最后按照这种方法只考上本三大专又怎么说?

  • 2024-05-18 08:09

    娃娃醒事是主因,家长只是运气好

  • 2024-05-18 04:10

    我非常赞同这个家长的意见和实践思路

  • 2024-05-18 07:42

    我女儿女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你很相似 女儿在工作之外也拿了中科院的注册心理咨询师 但愿也有个好结果

  • 2024-05-18 12:41

    这是有天赋,没天赋的怎么都考不上清华北大

  • 2024-05-18 02:40

    我们这儿还有一个散养成川大博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