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示的“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到底改了些啥?

今西安 2024-01-09 16:24:15

2024年万象更新,来自教育部的“开屏暴击”也来了。

最近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应该都有类似内容在反复刷屏:

“缩短学制”、“改为小学四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取消小升初,高中前完成基础教育”......

网传的“义务教育改制”

依旧是“九年义务教育”,不同的是缩短了时长,并且直接取消了初升高的中考,学生可以一口气读到高中毕业,15岁就能参加高考,19岁左右本科毕业。对于孩子相当于变相提前了结婚年龄,有助于响应国家“早生多生”的政策;对于家长也大大减轻了“孩子升学”这座大山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焦虑,画面实在是美得无法直视。

多好啊,是吧?就可惜是假的。

1

这则谣传的源头,源自今年1月2日,在这一天,教育部确实发布了一则消息,公示了一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共推荐了63个“实验区”和189所“实验校”,公示期为2024年1月2日至8日。

陕西入选“义务教育改革”的“实验区”和“实验校”

其中,陕西有2区6校入选了这份名单:西安市碑林区、渭南市临渭区,西安小学、西安爱知中学、西安经开第三小学、陕师大附中、渭南合阳县甘井中心小学和商洛镇安县白塔中学。然而,除了一份名单之外,教育部发布的消息中没有一个字提及具体的改革措施。

实际上,关于“缩短学制”的传言,也算得上是历史悠久。早在2021年9月,该谣言就曾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刷过一波存在感,言之凿凿地宣称“教育部决定在上海、深圳等12个省市区建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进行‘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实验’,并逐步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还附带不少所谓“官方文件”、“内部消息”的截图,堪称有图有真相。

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公示

随着谣言的不断甚嚣尘上,当年10月18日,教育部官网就再次发布了声明,对所谓“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做了明确解释,并没有要缩短学制和取消中考的计划。然而,类似的传闻却始终没有彻底消失,几乎每隔上几个月,就要卷土重来一次。朋友圈里的家长们,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教育改革”的洗礼,都快被震撼得麻木了。

2

而就在谣言首次来袭的2021年,全国多地包括深圳、成都、宜昌、铜陵等的教育局就先后公开辟谣,西安也在其中。2021年10月18日,针对网传“西安高新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9年上完小学到高中”的传闻,西安相关部门发文:正式文件未出台前别轻信。

西安相关部门辟谣“9年上完小学到高中”

其实只要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如此激进且剧烈的教学改革,还涉及到义务教育学制的变更,必须要通过全国人大,根本不是教育部简单发一个文就能立刻实现的。更何况调整学制之前必定要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不大可能只在个别地区和学校去搞所谓的“实验”,否则被“实验”的这批学生日后如何跟大部分的其他学生接轨会成为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因此,学制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应该都是不会动大手术的,也不可能跟“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挂上钩。

然而所谓“情之所以,以假乱真”,大概是当代人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怨念太深,导致稍有点风吹草动就立刻群情激愤,于是当有人把一个实际可能很离谱的谣言包装到了一个正常的新闻里时,多数人都会主动选择相信。

这样一来,即使官方之前已经辟谣过无数次,但每当相同或相似的谣言来袭时,还会有很多人不去求证就忙不迭地跟风转发,也就不难理解了。

3

说了这么多,虽说“缩短学制”、“取消中考”已经被证实是一眼丁真,但教育部的公示是明明白白的,既然西安这么多学校入选了“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那么要“实验”的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这个“实验区”和“实验校”压根也不是啥新鲜东西。大家仔细找找,就能发现你身边其实有很多学校的名字里就有“实验”俩字,区别只在于每所学校和每个时间段实验的内容和方向。实验区也好,实验校也罢,本质就是进行实验与探索,从而形成模板,再进一步推广经验的起点。

西安市实验小学

在教育部办公发布于去年12月18日的题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的公函里列明了,需要进行实验的“改革”方案主要包含以下7项内容:

1、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特别是劳动、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提出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落实好“一校一策”;

2、深化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

3、优化评价方式方法。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严控作业总量,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4、加强校本教研;

5、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

6、高质量实施科学教育。配齐配足科学类学科教师,小学科学课的科学专业背景教师占比较高。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室条件和学科实验员满足教学需求,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将学校实验课开设情况纳入教学视导和日常督导;

7、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

此外还有一些小道消息称:有可能实现“跨学科主题学习”和“科学课”,改变课堂形式和考核方式,筛选具有“科技创新潜能”的学生。不过再怎么看,也能知道所有内容全是关于“教学改革”的,完全没有涉及“初升高”、“义务教育”之类的内容。

如果从普罗大众的角度解读,这份文件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让实验区和实验校除了成绩之外,更注重培养“全能”的人才。而为了推动改革的进程,这些上榜的区和学校,可能能在教育上得到更多的经费、师资等资源支持,以及政策上的优待。

其实也挺好的,不是吗?

4

所以这次教育部的“改革”,实质上就是之前一直在推进的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延续,具体操作方式可能包括继续落实“双减”政策、素质教育、数字化教学、科学教育、普职融通等等,其实仔细看看,也都还是些老生常谈的话题。

当然,无论哪种,其实本质上都是期望减小“内卷”,或者说是打造一张“均富卡”,让有资源家长、中产阶级和普通市民的孩子能在一条线上起跑,或者尽可能缩小起跑线的差距。针对学校的这一系列改革——至少从政策上看——确实可以实现中等及以下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更加扁平化,也就是差距的逐渐缩小。而这也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类似政策和实际带来的效果与影响,此前早被各路媒体分析了八百遍了,根本算不上什么“重磅新闻”——当然,跟网传的那些“缩短学制”、“取消初升高”之类的消息也不沾边。

总之,对学制动刀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472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中小学学制长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能力,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学制是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科学研究、国际比较和国家高层决策确定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基本符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这也等同于坐实了现行教育制度不会简单粗暴地说改就改。

所以,大家也都稍安勿躁,别再不分青红皂白地给那些非官方渠道的消息点赞了。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