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放过孩子们吧!令人窒息的“厕所社交”,正在无情摧残下一代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4-05-18 05:02:36

小学公厕的味道估计大家都有印象,不说一熏一个跟头,也是臭气熏天、苍蝇乱飞。

而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尝试着建立短暂的“厕所社交”。

有很多人不理解,操场花钱修的那么好、那么大,干嘛都往厕所挤呢?

因为人身自由被“限制”,只剩下厕所,成了最后的退守之地。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网络热梗透露出当下现实·】——»

前段时间有个叫"孔凡粤"的小朋友在节目上诉苦,说她妈妈给她制定了5份不同的时间表,规定她上课、下课、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她根本没有自由可言。

孩子们被这么严格管控,就只能把课间10分钟当成自由释放的时间了。

可现在连这宝贵的10分钟也被剥夺了,为了"安全"起见,很多学校不允许孩子们在课间离开教室活动。

于是,孩子们就只能躲在厕所里聊天、嬉闹、释放压力了。

没错,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厕所社交"现象。操场、走廊、教室,孩子们哪里都去不了,只能把小小的厕所当做娱乐场所。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当下的网络热梗中,或许能够窥见问题的根源。

最近有个很火的梗叫"我家子涵",这个梗起源于一位家长在班级群里和老师的对话。

那天,一位家长在群里问老师:"为什么我家子涵被咬了一个包,蚊子不咬其他孩子?"老师很客气地回复说:"可能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有的容易被蚊子咬。"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当然没有那么简单!这位家长接着追问:"那我家子涵是不是体质比较娇贵啊?以后要注意了。"

老师继续耐心解释:"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体质上会有一些差异,但都是正常现象,大家不用太担心。"

没想到这位家长居然还不依不饶,接着说:"那你们学校有没有什么办法,保护娇贵体质的孩子不被咬呢?比如喷一些驱蚊剂之类的。"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都有点目瞪口呆?竟然为了一个小小的蚊子包,把事情越抻越大。网友们看到这么奇葩的对话,都笑掉大牙,于是"我家子涵"就成了一个新的梗。

从那之后,只要是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网友就会用"我家子涵"来调侃一番。

有人在吃播视频下面评论"为什么我家子涵没好好吃饭",也有人在飞机延误的新闻下留言"为什么我家子涵没赶上飞机"。

我知道你们一定很好奇,"我家子涵"为啥会这么火?因为这桩荒唐事背后,折射出当下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保护欲还是控制欲?·】——»

有一位新入职的00后老师好奇,以前他们那个年代的大课间踢毽子、投沙包,热闹极了。可是现在的操场,空空荡荡,一个人影都没有。

我们当年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家长可从来没这么罗嗦过。就算摔了个大马路,蹭破点皮,父母顶多说句"小心点"就算了。

现在连个小小的蚊子包,家长都要把老师逼上梁山,这也太夸张了吧?

其实,不少家长都有点"惊弓之鸟"的毛病。

比如前阵子有个家长半夜给老师发消息,说自家孩子经常翻老师的朋友圈,希望老师别再发吃喝玩乐的内容,重新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

再比如,也有家长要求学校周边的一些网红餐厅不要接待网红来拍摄视频,以免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老师真是伤不起啊,为了应付家长,不仅在学校要高度紧绷,连生活中都得注意言行,随时小心翼翼。

更可怕的是,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也在与日俱增。

上学这么多年,孩子们连做个人都困难重重,根本活不出自己的个性来。更何况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完全没机会锻炼。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只能沦为"读书机器"。

这还只是个开始,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孩子们迟早会出现肥胖、视力下降、颈椎酸痛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到时候家长们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按理说,中小学生每天都应该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可现在连应有的"课间10分钟"都保证不了,更别提体育课和校园活动了。

动都不让孩子们动,国家这样大手大脚地推广青年时期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到底是为哪般?根本就是纸上谈兵嘛!

这究竟是哪一环节出了问题?事实上,各方面都有不小的责任。

«——【·厕所社交困境怎么破·】——»

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各方在安全事故中的责任没有明确界定,这让校方不得不步步小心。

而且家校之间沟通明显不足,学校没能很好地解决家长对孩子安全和学习的焦虑,家长也无法真正理解适度的自由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另外,学校缺乏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很多孩子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导致事故的一大原因。

这三重夹击之下,"厕所社交"就成了学校管理的无奈之举。可即便如此,校方也不能完全免于责备。

我经常看到,一到课间10分钟,孩子们就跟从笼中解脱的小鸟一样到处乱窜,简直是欢腾雀跃。而老师们总是紧张兮兮地指挥学生小心、小心再小心,生怕出一点点岔子。

你们说,孩子们全神贯注地享受难得的自由时光,老师们还总是如此小题大做,这样的互动模式能促进师生和谐相处吗?我看是会让师生关系雪上加霜哦。

还有一些做法就更过分了。有的学校直接将孩子们圈在教室里一动不许动,有的甚至要学生请假再去上厕所!

这不是在虐待孩子吗?有什么资格指责"厕所社交"而言过其实呢?

看来看去,最根本的问题依然是,很多学校和家长都存在着过度谨小慎微的心理。

学校为了避免一切风险导致被追责,只能对孩子们严防死守,连呼吸的自由都被剥夺了。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把孩子们看管得密不透风,生怕他们身上出现一点点小挫小伤。

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即便再怎么小心谨慎,意外还是会时有发生。

正是因为家长和学校的过度防范,孩子们才会渐渐变得胆小怕事,一点点挫折就招架不住了。

说到底啊,真正保护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给他们筑一座囚笼,而是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本领。

只有掌握了安全知识和应对技巧,孩子们才能真正在成长道路上大展拳脚,从容应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那么,教育部门首先要明确相关政策,从法律层面勾勒出学生、学校、家长在安全事故中的责任边界,坚决避免"一个师傅教一学生"。

不仅如此,教育部门要引导学校和家长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校园环境。

让校方尽量减轻"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负担,勇于给孩子们合理的自由空间。家长们也要理解,生活中总会有磕磕绊绊,过度谨小慎微反而会限制孩子成长。

当然,学校有必要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只有各方努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让孩子们重拾快乐童年,远离"厕所社交"这种怪象。我们更要提醒一些宁可造句"我家子涵"梗也不关心现实问题的人,切记"适可而止"。

这个社会才不需要被家长豢养的"小公主"、"小王子",它需要的是独当一面、勇于面对挑战的"自由人"。

作为家长,不要被自己的控制欲蒙蔽了双眼;而作为学校,也不要被安全顾虑所阻碍视线,一味以"安全第一"为借口,剥夺孩子们成长的自由。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而自由的校园环境,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时光和美好的成长回忆。

参考资料

1、红网:

2、红网:

3、上游新闻:

0 阅读:1

朝史暮今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