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征方腊前,梁山有6人“借故”不去,他们有2个共同点

古城青衣 2024-05-10 17:48:21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

他们行侠仗义。

以公平为己任,试图荡平天下污浊。

因此,无数国人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热血,感受侠义的滋味。

但是有人却说,施耐庵还是没能走出时代的桎梏。

在后半部分,安排了好汉们被招安的场景。

其实,他们没有体会到施耐庵的匠心独运,他之所以安排后半部分,就是在说明存在于历朝历代的一个阳谋。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

这个阳谋仍旧没有停止,叫“以寇制寇”。

公孙胜的选择

只有少数的幸运者,可以躲开这场浩劫。

从最终的结局可以知道,一半以上的好汉在,征方腊的途中去世。

只有六个人,幸运地躲开了这场浩劫。

其中最为聪明的人,莫过于武艺高强的公孙胜。

公孙胜拜师道家,也能掐会算。

在未上梁山之前,他的师傅曾送给他四个字:

“遇汴则止”。

起初,他不明白师傅的告诫。

行走江湖,靠的是意气相投,靠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年轻人在未经过社会的打击前。

总以为凭借个人的努力,可以取得一番成就。

至于所谓的谶纬预言,一般会抛诸脑后。

随着阅历渐长,他们内心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惑,而现实也给不了恰如其分的回答。

谶纬预言,便随之浮上水面。

师父说过的四个字。

由一粒种子成长为了参天大树,最终他选择了逃离。

他不止一次想要逃离梁山。

那是内心隐隐升腾起的不安在督促他,第一次借口离开,是因为母亲的病痛。

在以忠孝治国的古代社会,反对孝就等于泯灭人性。

因此,这个借口无懈可击。

可惜后来,他再次被请回了梁山。

这次借着征方腊离开,他清楚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想法。

自己本就是山野间闲人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

与宋江等人的选择不同,宋江等人自然不好挽留。

这个选择尽显他的智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能察危险于未发之时。

技能傍身的好汉

神医安道全,也是幸运的。

他有些傍身的技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凭借医术过上富裕的生活。

可惜生活在尘世,没有谁能事事顺心如意。

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恋人劈腿了小鲜肉。

是可忍孰不可忍,安道全岂能忍受如此背叛?

他决定出手。

自己太过于年迈,根本不是年轻人的对手,浪里白条张顺便帮助他动手。

这个举动,本来是让安道全的感恩之举。

可惜他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又进行了另外一项操作。

在案发现场的墙上,写下一行足以让安道全致命的话:

“杀人者安道全也!”

简单的一句话,直接让其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不得已之下他和卢俊义一样,被逼上了梁山。

在征方腊之前,不知是偶然还是必然。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说中没有交代。

宋徽宗突然召他,到汴梁诊治疾病,安道全的命运,又走上另外一条路途。

自此,他走上了太医之路,走上了和梁山众人完全不一样的路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众多梁山兄弟被疫病夺去了性命。

命运使然,也是朝廷那帮人故意安排为之。

他们的死,会让那群人额手称庆。

还有两个人被蔡京看上,直接调入府中。

一个是擅长篆刻的金大坚,江湖人称玉臂匠;

一个是擅长书法的萧让。

且不说蔡京为官如何,在书法盛兴的宋朝,其技艺绝对算是上乘。

为了解救宋江,他与金大坚共同伪造蔡京的书信,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若不是在结尾处盖错了印章,绝对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蔡京也是一个惜才的人。

这样的人不为自己所用,实在是可惜得很。

两个人因此躲过了这场浩劫,成功地变身为官府的幕僚。

还有一人,擅长为动物治病,为有名的兽医。

名为皇甫端。

宋朝重文轻武。

武将地位,必须置于文官之下,再加上幽云十六州被北方少数民族所占。

根本,没有合适的地方牧马。

自然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皇甫端的出现,如同暗夜里的一道亮光。

他们为皇甫端,安排了一个适合其能力的岗位。

皇甫端进入了御马监,为国家御马诊疗。

铁叫子乐和则是音乐专家。

宋徽宗为艺术皇帝,非常喜欢这类人物,自然不用到前线去抛头颅,洒热血。

最好的选择

以上几个人的事例,充分说明一个道理。

在巨大的危难面前,自身必须有能力,才能在危机时刻激流勇退。

这就好比两个人交易。

你自身必须拥有对方所需要的事物,打铁还需自身硬。

若是自身没有傍身的技能。

对方无法从你这里获利,自然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好处。

当然,还有一个凌驾于这个交易之上的规则。

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思,提出一个著名的定律:

血酬定律。

陈胜吴广的举动,可以成为鲜活的案例。润之先生曾盛赞他们:

“盗跖庄硚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他以三皇五帝案例对比陈胜。

用来说明一个道理:三千年著史,无外乎功名利禄。

如果宋江他们也能像公孙胜那样,勘破名利迷场。

或许在关键的时刻,他们能挽回个人的性命。

小说没有安排这个结局,也正是芸芸众生的必然选择。

日光之下,再无新事。

他们只能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一次又一次,跌入对方事先设置好陷阱。

他们不是没有想到过躲避。

只是那种身在名利场,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太过美好。

他们断断,不会放弃这样的“精神享受”。

武松在战争的中途,突然间顿悟。

离开了队伍,选择在一座山间寺庙中终老余生。

这是最好的选择。

他看透自己的命运,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们是属于万骨中的一根骨头,不是那个坐在宝座上接受赐予的人。

1 阅读: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