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悲剧是遗憾也是必然。

袏道 2021-07-10 10:47:57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飞将军李广一直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悲剧英雄的形象。

他有幸生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恰逢北边匈奴之祸不断,武帝立志永除匈奴。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在,那为何李广如此难封呢?

用汉武帝的话来说就是,李广老将军命运不好,所以每次出征讨伐匈奴都是无功而返,立不下战功。

我们也常常把李广当做命运不济的代名词。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李广的悲剧都是自身的军事水平不够而已。

汉武帝用命运不好来形容李广,只不过是给这位老将军留下颜面。

李广带兵,都是与士兵同食同住,颇有同甘共苦的意味。

制军极为松散,很受士兵的青睐,靠的是平日的小恩小惠来赢得军中威望。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战局不利,士兵都会感恩李广平日的恩惠,奋力死战。

但是如果处在进攻方,士兵的战斗欲望并不高,还会因为军纪松散而泄露军情,错失战机。

事实也正是如此,李广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在荒漠中以四千士卒遇到匈奴左贤王率领的四万大军,李广凭借自身善守的特点和过硬的箭术硬生生在十倍敌军的情况下坚守了一天一夜,要知道广袤荒芜的大漠可是没有任何军事防御设施的。

李广的治军风格和霍去病截然相反,霍去病带兵军纪苛刻,美酒肉食如果没有功绩,即使坏掉也不会赏赐给士兵。

李广善守,霍去病善攻。

两人截然相反的军事风格也造就了两人不同的结局。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率军出击匈奴,李广以六十岁高龄担任前将军。

其实在大军出塞前,汉武帝不想用李广,但是李广坚决请求随军出征,毕竟李广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博取功名的机会了。

士大夫们对李广都是交口称赞,因为李广平日就喜欢和这些士大夫交往,吹吹牛。

汉武帝也是迫于压力,没办法才只能任用李广的,在临近出征时,还和大将军卫青通过气,估计意思就是李广军事水平不够,年纪也大了,不能重用。

实际上,无论汉武帝还是卫青都没有针对李广的意思,就是在他们心中李广是真的不行呀。

当然我也是很赞同这两位的观点的。

一位是知人善任的汉武大帝。

另一位是为人宽厚、善于用兵的大将军卫青。

李广率军东进,牵制匈奴部分兵力。

在途中还迷路了,其统军能力可见一般,如果让李广担任主力,还不一定会闹出什么笑话来。

老将军性格也是很暴躁,一言不和拔刀自刎了。

李广身亡之日,天下为之哀恸。

但是这也好过汉军被匈奴打败强多了,只怕倒是天下人就要为无数死在大漠的汉兵而痛哭了。

0 阅读:15

袏道

简介:以史为鉴,读史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