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已成趋势,生产力不足怎么解决?技术已浮出水面

刘勇教授 2024-02-16 16:43:23

星际玩家应该都知道,“星灵”阵营有一种技术,可以使身体遭到严重伤害的战士,在自愿的前提下重新踏上战场。在第一代里面,这种技术开发出的单位叫“龙骑士”,第二代中叫“不朽者”,它们都是有人驾驶的地面机械单位,如果没玩过星际,可以将他们理解成由残疾士兵驾驶的坦克或者装甲车。

在下玩星际那都是快20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小,看到这种设定奇特的单位,压根就没有细想这种技术是怎么帮助残疾士兵驾驶机械载具的。后来学的知识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也就不知不觉被解答了。

让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操纵机械,那就等于是需要让他们的大脑与机械之间产生信号连接,而这个机械,要么是为其安装的,用于恢复行动力的机械义肢,要么是需要被操作的计算设备或者大型机械。这个技术要是放在十几二十年前,肯定是非常科幻的点子,但是现在,我们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个技术,并且已经取得了突破。

在今年的头一个月里,中美两国先后放出了自己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首先是马斯克,他旗下的“神经连接(Neuralink)”公司,完成了人类首次大脑设备植入手术,接入者“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相关活动的检测效果良好。

随后,我国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及清华大学医学院这两大机构的研究团队,也宣布实现了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通过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植入于颅骨中),让一名四肢截瘫患者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

我们先说一下脑机接口的定义,它是在人脑或者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一个直接连接通路的技术。若是单向连接,就是大脑向连接的设备单方面发送信号,控制其完成想要做的动作;若是双向连接,那就是连接的设备也能通过信号向大脑传递信息,比如为盲人进行“视觉重建”。大多数人都以为这项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实际上全世界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已经超过了30年,而面向运动功能的脑机接口研究,还可上溯至20世纪70年代。

这项技术的概念,早已有之,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出现的相关技术进展,都是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出现的。与全球经济环境的低迷不同,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当下的各国科研部门和团队都先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由得让人开始思考:脑机接口技术,对于未来的人类社会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当然会是见仁见智的,在下就只说下自己的“暴论”。现在大家都很关注人口这个问题,虽然我一向认为所谓的“人口危机”其实是工业化与现代化之下的人类社会必然会经历的过程,但是人口减少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当人口减少的速度快过产业升级的速度之后,这种现象会尤为明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确实危害巨大。

话说到这,我提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残疾人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时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的残疾人总数约为13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大约16%。需要说明一下,这里面包含的不只是肢体残疾,还有像患有唐氏综合征和智力障碍等疾病的患者。

先说明一下,当前的脑机接口研究,参与试验的志愿者,明显都是属于肢体残疾,他们的大脑跟我们正常人是一样的,因此以当下技术水平来看,患有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残障人士,还不能借由这项技术重获新生,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

而在肢体残疾人士这方面,我查到了一份国内的数据,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残疾人总数约8502万人,其中视力、听觉障碍以及肢体残疾人数占比68%,达到了5798万。大家对这个数据有概念吗?韩国如今的总人口约为5174万,我国光是肢体残疾人士的数量,就比整个韩国的总人口还要多超过600万人。

说完这些,再结合本期主题“脑机接口”,大家肯定都能猜出来我想说什么了。没错,就是通过脑机接口技术,让肢体残疾人士重新获得行动能力,这样他们就能够重新回归社会生产生活当中来。我能想象得到,我这样的想法可能在部分人眼里,是一种“不把人当人”的冷血观点,对此我不做反驳,毕竟这种手段本质上就是让残疾人士来补充社会劳动力,其内核确实是不那么有“人情味”的。

所以这个行为理应作为产业升级速度低于人口负增长速度之后的备选计划,而且前提也必须是技术成熟,且当事人完全自愿。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让残疾人士能够像其他人一样,拥有行动自如的权利和能力,也是我们人类集体,对于个体的关怀。而且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部分残疾人士其实是可以自食其力的,有些生活水平甚至还高于一般人,这个时候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够彻底让ta恢复行动能力,那这难道不是一种科技带来的人文关怀吗?

总之,这就是我认为的脑机接口技术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或者改变之一,它的发展成熟,会给肢体残疾人士自由活动的希望,也给政府层面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了一个选项。而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显然不止于此。

我要说的第二种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或改变,就有点“科幻”了。军事领域的无人僚机技术,大家经常听到,军迷们也都了解得差不多了,简单说就是一架先进有人驾驶战机,同时指挥若干架先进无人机展开协同作战,既增加了弹药挂载量,扩展了态势感知范围,也丰富了战术选择。

那如果我们把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往这个方向靠一靠呢?前面的定义说得很清楚,这项技术的“初心”就是在人脑与计算设备、机械之间实现信号连接,让人脑直接指挥它们,这么一说是不是就跟无人僚机技术有些相似了?只是把先进战机上的机载电脑,换成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生物大脑。

这里,就要提到另外一个专有技术名词了——脑机融合。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按照浙江大学吴朝晖教授在《脑机融合系统综述》中提到的,脑机融合其实就是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用途就是利用脑机接口技术,综合利用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体,以及机器能力,增强智能。

这项技术已经被列入我国的“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在2012年时就已经产生了一些成果,比如用意念操控大鼠,用脑电信号控制打字机打字,读取猴子大脑皮层信号,以及利用人类的脑信号意念控制机械手作出“石头、剪刀、布”的动作。国防科技大学相关研究人员,也早已在脑控机器人方面取得了研究突破。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先进到普通人可能都没法想象的前沿技术,跟我们今天的标题有啥关系呢?这么说吧,脑机接口以及脑控技术的发展,除了让残障人士重获身体自由之外,还能扩展人类的能力边界和信息交换效率。

我们假设一个情景,一家工业制造企业,起初需要100名工人来维持机器流水线的运转,这样才能生产出产品。可如果未来用上这种技术,那么这家企业需要的人力就会变少,因为这种技术加持下的先进生产线,已经不需要100名工人维持运转就能获得更高的生产力了,可能只需要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的,安装了脑机接口的工人,通过脑机融合技术,一个人就能控制多台生产机器,并实时监测自动化生产线的状态。同时这批工人之间或许也可以通过脑机融合技术,将自己的想法光速传递给同事,这样会大大提升信息交流效率。

由此我们也能展开想象,三体人的交流方式,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灵魂交流”,脑子里面想的,能够分毫不差地传递给其他三体人,做到了信息交流过程中的“0损耗”。而脑机接口技术,或许就能成为人类开启这种“0损耗”交流方式的前置技术。啊对了,也没准是开启《刀剑神域》、《黑客帝国》和《赛博朋克2077》?

总结一下,其实还是大家都听到过的那句话:“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然人口负增长的趋势已经出现了,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适应与调整,而不是整天渲染人口焦虑,产业升级带来需求,科技发展提供支撑,财富分配播撒希望,这三样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今天篇幅有限就讲了脑机接口技术这块,当然我也并非专业人士,讲得不对还请大家毫不留情地纠正。再啰嗦一句:所有科技都应当是“以人为本”的,脱离了这个关键点,那《黑客帝国》和《终结者》,总有一个会成为现实。

0 阅读:16

刘勇教授

简介:军事学教授;作战指挥学博士,战役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