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共同的记忆:爱心桥“溜索女孩”向前的力量

都市条形码 2024-02-08 15:42:49

《都市条形码》开播20年来,一直履行着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媒体责任。2007年,云南女孩余燕恰在怒江上飞索求学的视频引发了大家关注,条形码也联合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在怒江发起了建桥行动,“溜索女孩”余燕恰也能够以更安全的方式去到学校。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小燕恰现在怎么样了?《都市条形码》记者再次来到了怒江。

记者:“余燕恰是不是?你好,我们是云南广播电视台的记者。”

余燕恰:“联系过。”

记者:“对,联系过,想来跟你聊聊以前的事情,你现在工作已经有一年多了吧?”

余燕恰:“嗯嗯。”

十多年后再见余燕恰,她已不是当年因溜索过江求学而被大家认识的小姑娘。2022年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走出大山的余燕恰选择回到大山,成为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医务工作者。

怒江州人民医院 余燕恰:“就觉得这么多年,走过这么多的路,后面有一个这么好的收获,一切都是值得的。”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我们要把标本收到我们科室里,然后再进行分装,去检验。”

工作一年多来,凭借着好学勤奋,同事们也很喜欢余燕恰。余燕恰介绍,同事们都对自己很好,都是像姐姐、像长辈一样照顾自己。一份成长的收获,一份喜欢的工作,余燕恰说,自己的现在多亏了一座桥。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爱心桥是我们村里面第一座桥,如果没有那座桥的话,我们也不知道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自己过的时候,第一次还是有点害怕的。都是父母带着,他们教我绑绳子,每一根绳子都要绑到位,然后就带着我一起过,教我怎么上去,怎么解绳子之类的。”

2007年,因家和学校中间隔着怒江,每天余燕恰只能通过江上的溜索往返。那时候,余燕恰身材娇小,很多时候滑到江中心,滑轮就会失去惯性停下来。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要自己用手滑过去,拉着绳索,一步一步滑。”

当时,余燕恰在怒江上飞索求学的视频被媒体报道,大家也认识了这位“溜索女孩”。

能不能让像余燕恰一样的孩子都能安全去到学校?《都市条形码》在持续报道此事的同时,也联合全国多家媒体,共同发起了“用爱 架起希望之桥”怒江建桥爱心行动。

很快,全国各地的爱心捐款迅速汇集。2007年10月12日,余燕恰家门口的爱心桥奠基,建桥工程正式开始。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期待,每天我们过溜索来回,都可以见到他们在修。”

爱心桥建设顺利。五个月后的2008年3月12日,这座横跨怒江,全长140米、宽1.7米的爱心桥正式竣工。

云南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 范宇航:“通过我们的报道宣传,在全社会可以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实际上这是我们电视媒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探索,或者是一次努力的实践。”

当天,余燕恰也和小伙伴们一起,正式告别了飞索求学。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小伙伴一起过桥、上学,感觉特别开心。”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帮余燕恰和小伙伴们走出大山的爱心桥现在还好吗?

记者 王正民:“我们现在来到了布施底村。从我旁边的这条小路走进去,可以看到在旁边有一面爱心墙,也就是当年援建爱心桥的时候留下的一面墙。墙上有当年的爱心人士以及爱心媒体留下的手印和文字。可以看到,这里就有我们云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条形码》留下的文字。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是百感交集的。这个地方写的时间是2007年10月10日,也就是说从当年这座爱心桥援建到现在,已经16年过去了。在这面墙上,我也看到了好几位我的同事,当年他们参与援建这座爱心桥以及报道这座爱心桥的时候,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我们都看过,小时候大家都拿自己的手去比,对这些爱心人士很好奇。”

记者 王正民:“在这面墙往下不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当年援建的爱心桥,这座爱心桥从2008年3月建成以后一直在使用,这座桥也是连接了江东的布施底村和江西的布施村,我们可以看到对面就是布施村,也就是溜索女孩余燕恰所在的村子。”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那座桥建起来,不仅是方便我们这些小孩子,大人的生活也方便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

余燕恰妈妈:“爱心桥是有作用的,她从小就在过溜索,来采访她以后,他们帮忙资助才修建的桥,建成以后她方便了,后来的小孩子上学也方便了。”

布腊村委会副主任 褚学光:“靠这一半的村民还是往这边走,因为那边有点绕远了,购买江东这边的东西,买生活用品的时候,还是往这条路走。”

如今,在距离爱心桥数百米的上游江面上,又建起了一座能通汽车的吊桥,但爱心桥仍在发挥着作用。

布腊村委会副主任 褚学光:“我们定期维护着爱心桥,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擦油,还是我们这边来做。”

福贡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和江莉:“这座新桥是2017年由政府投资建成的一座汽车吊桥,宽度4.5米、长度130米、核载有30吨。这座桥相比爱心桥的话多了一个功能,就是可以供汽车通行,对两岸的运输,特别是老百姓的草果运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方便了两岸群众的交往交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怒江福贡段已经建起了51座跨江桥梁,两岸的居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孩子们上学,也早已没有了余燕恰小时候的不易。

福贡县马吉乡中心校校长 杨群英:“我们的孩子可以通过坐公交车,家里有小轿车的,可以送到学校里边来。以比较便捷的方式来到学校,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福贡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和江莉:“从2011年3月,在国家的关心下怒江州启动了索改桥项目,直到2021年,福贡境内的这些溜索全部改建成了悬索桥,相当于就是2021年,溜索过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怒江上保留的溜索已经不再是一种交通工具,成为了游客们喜爱的一项旅游体验项目。

记者 王正民:“这个叫滑轮是不是?”

工作人员:“对。”

记者 王正民:“大概多长时间,你能到对岸?”

工作人员:“30秒左右就到了。”

从“飞索求学”的惊心,到走“爱心桥”上学的开心,再到爱心人士掌印比大小的童趣。现在,多年前的一幕幕仍然会在余燕恰的梦里出现,也会闪现在不经意的思索中。

余燕恰说,当年那座桥,那些爱心,都是激励自己向前的力量。

怒江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 余燕恰:“素未谋面,但是他们的那份心,一直温暖着我们。”

记者:王正民 李小松

编辑:徐梅岭

0 阅读:0

都市条形码

简介:王牌民生新闻栏目,一档真正为民说话的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