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国小伙做了什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三个获赠国礼瓷的外国人

彼岸紫竹 2024-04-16 15:55:00

谁是这个地球上朋友最多的人?恐怕是这个叫作埃文凯尔的美国人。

为什么?因为他收到了中国送出的国礼瓷,成为了14亿中国人的朋友。

而在他之前,以个人身份收到中国国礼瓷的外国人,有史以来只有两位,两位在中国大名鼎鼎的外国人,一位叫作白求恩,加拿大人;还有一位叫作约翰拉贝,德国人。

前面两位在中国的名气比埃文凯尔大得多,那埃文凯尔做了什么呢?

埃文凯尔

获赠国礼瓷

埃文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一个典当行店主,古董商人,专门从事一些有年头物件的买卖工作。本来他的生活跟所有普通美国人一样,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本神秘的有年头的黑色相册,他跟中国之间缘分的齿轮开始转动。

2022年9月1日,埃文收到了一本要求寄售的二战时期相册,里面有30余张记录侵华日军犯下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彩色照片。埃文将这些照片形容为“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比网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还要残忍的照片”,表示“所有人都应该看看”。

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就将信息发到了网上,没想到一夜之间引爆了互联网,同时也上了中国的热搜,中国的网友告诉他,这是日军侵华罪行最直接的证据,一定要妥善处置。得知真相的埃文大受震撼,打算将这本相册捐给中国,因为他觉得那是它该去的地方。

9月5日,埃文发布了视频,表示不后悔,但一开始表述有误,因为那些照片看上去与上海有关。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带给他死亡威胁,无数人跑到他社交媒体账号下面胡乱谩骂,甚至有人用邮件对他发出死亡威胁。要知道,这是在美国,埃文每天出门前不得不穿上防弹衣。还有人跑到埃文的店里,要花大价钱买下埃文手中的这本相册,埃文没有理他们。

终于在11月10日这天,埃文准备好了所有的手续,来到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为了体现自己对这件事的重视,他特意穿上了西装,还打了一条红色的领带。

当着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埃文用中文介绍了自己。捐赠完成后,中国代表回赠埃文一封感谢信及一份礼物。礼物的包装朴实无华,打开后埃文发现是一个黄色的罐子,他还调侃虽然包装比较简陋,但是里面的罐子很精美,拿来盛饭应该很不错。

显然,此时的埃文还不知道这份礼物的贵重之处,好在经过中国网友的指点,他终于明白这份礼物有多么珍贵。

获赠国礼瓷的前两个外国人

或许了解前面两个收到国礼瓷的外国人,会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国礼瓷的意义。

第一位是白求恩大夫。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是美国胸外科协会的执委,放在什何地方都属于行业最顶尖的专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先到西班牙支援反法西斯战争,后来又不远万里,主动要求来到中国,帮助八路军建立医院,救助伤员。

在4个月的时间里,他辗转于河北与山西之间,建成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自己又亲自做手术300多次,救治了大批伤员。

1939年11月,在晋察冀军民反“扫荡”作战中,白求恩大夫在河北唐县抢救八路军伤员时不幸感染中毒,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去世前他留言:“即使我活不到胜利的那一天,我以后的人将会有一天庆祝解放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共和国的成立。”

他的一言一行令无数人感动,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020年,中国向白求恩后代赠送国礼瓷,此时白求恩大夫已经牺牲81年。

白求恩大夫

第二位是约翰拉贝。

拉贝先生是德国人,原西门子洋行代理人。

1937年,侵华日军开始袭击南京时,他将自己的住所改成国际安全区,保护了600多位难民。同时发起并成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担任主席,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其所著“南京卷”《拉贝日记》记录了日军暴行的500多个惨案,是证明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证据之一。

2020年,中国向约翰拉贝后代赠送国礼瓷,此时拉贝先生已经逝世70年。

拉贝先生

第三位就是美国人埃文凯尔。

他是唯一一个活着收到这份礼物的普通人。

国礼瓷意味着什么?

2020年3月底,中国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人托马斯·拉贝的求助信,这封信是经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传过来的,来信的目的是请求中国援助一种在德国国内已经停止生产的抵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药物。当时,国内的疫情形势稍有好转,但仍然处于严格防控阶段,有些关键的药物仍供不应求。当这封求助信传到国内,在南京城引起非常大的“轰动”。这位拉贝后人需要的药品在国内也不常见,但南京各界人士竭尽所能,排除万难,终于筹集到了600多瓶急需药和200套防护服,3万多个口罩,专机送到了德国托马斯·拉贝手中。

为什么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一个德国人,因为他的爷爷叫作约翰拉贝。

拉贝先生在南京保护中国人的义举给他的一生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从此之后,拉贝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在德国被逮捕的时候,他的日记以及在南京拍摄的照片,都被带走了。拉贝的工作也变成了联络和照料其他公司成员,不再受到公司重用。

1945年德国战败后,拉贝的纳粹身份又成为了一个新问题,他失去了工作,受到了多次审判。他先后被苏联、英国逮捕,在确认没有犯罪之后才被释放。

1948年,拉贝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艰难,全家每日只靠面包和青菜度日,甚至差点饿死。当拉贝的消息几经波折传回中国,传回南京之后,南京人瞬间坐不住了。

我们中国人常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拉贝对南京又何止是滴水之恩呢?于是南京市民自发为他众筹,在众筹到了1亿元之后,当时折合2000美元,汇到了拉贝先生的账户中。

1996年,拉贝的外孙女将拉贝的资料,整理为《拉贝日记》,告诉众人当年拉贝在中国到底见证了什么。1997年,中文版《拉贝日记》在中国出版,成为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珍贵资料。

拉贝日记

这份国礼瓷被中国人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更像一个阿拉丁神灯,或者是聚齐的龙珠,当国礼瓷的拥有者遇到困难时,只需擦亮神灯或者召唤出神龙,许下愿望,中国会在第一时间内帮忙,而且这个能力还能传给后代,这才是国礼瓷真正贵重的地方。

为什么选择瓷器作为国礼?

中国古代用于外交的三大宗物品分别是:茶叶、丝绸、瓷器。早在唐贞观年间,李世民就提出了"物扬海外"的外事主张,并由此延伸,就形成了"国礼尚瓷"的传统理念。

为什么说"国礼尚瓷",而不是茶叶和丝绸?因为瓷器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一、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

其世界影响可以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并肩而立,而且它是中国特产。

二、瓷器是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的综合体现

瓷器是材料、工艺和艺术的统一,是宣扬和传递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器型、釉色、尤其是纹饰,可以充分表达含义清晰的思想感情。

三、中国是礼仪之邦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以物相赠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友好表示。随着交往区域的扩大,礼品也就相应增多。相比之下,瓷器的征集相比茶叶、丝绸,受季节、气候、收成等外来因素的影响要小得多,瓷器特定工艺的技术含量也高得多。

四、瓷器的功能比茶叶、丝绸要优越

茶叶、丝绸是易损的消耗品,而瓷器可以保持很长时间,我国的古瓷保存到现在,色泽和图案都保持得非常好。

所以瓷器就成为了历朝历代"物扬海外"的首选品,"国礼尚瓷"的理念也成为了历代中国人的共识。

喜上眉梢

国礼瓷的价值

为了表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政府通常会在临别的外交场合赠送一件/套瓷器。比如这套赠与时任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白釉描金茶具。

白釉描金茶具

除了单独的访客,在一些由中国做东的重要外交场合,比如2014年的 APEC 会议,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务组也都会准备"伴手礼",赠与八方来宾。

它值多少钱呢?

"国礼瓷"品类繁多,有单件,也有套具,像象耳瓶这样的单件,据说成本大概1500元人民币左右。但收藏价值,就难讲了。

它的收藏价值在哪儿?这类"国礼瓷器"有的是由指定的专家组设计,用特定的工艺方案,专窑烧制;有的则是公开招标,各个企业出设计方案竞标。前者无疑更价值更高,而埃文这件,属于后者。

但无论哪一种情形,每一批瓷器的造型、图案,都是经过名家大师们绞尽脑汁,反复斟酌,最后交由国家来选定,力求契合会议或活动主题。

比如这件珐琅彩圆梦中华图象耳瓶,图案是中国绶带鸟( Chinese Paradise - flycatcher ),这种鸟主要栖居在中国,色彩艳丽,性情温和。

珐琅彩圆梦中华图象耳瓶

以其为图,既强调了中国特色,又表达了和平寓意以及多彩的会议内容,美好的合作前景。而且"绶"和"寿"同音,"带"则合了"一带一路"。

最后说说埃文凯尔的这件"喜上眉梢"。它是个啥呢?茶叶罐。制造厂家是福建的"德化宏鹏",是一家中型的私营陶瓷厂。2016年他们设计了两款茶叶罐,"喜上眉梢"和"丝路"。

丝路

定稿后,它们参与竞标,最终被选进了国家礼品采购清单。作为"国礼",从此"限量供应"。就有了一定收藏价值。

我在淘宝搜了一下,同款的茶叶罐,卖价已经接近10万了。

在众多国瓷礼中,"喜上眉梢"远算不上重量级。比如1997年纪念香港回归的《紫归牡怀》,2001年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丝海弦韵》,2008年奥运会赠送给国际奥运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人和寿长》,2009年赠送173个国家元首的《元首杯》,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最后讲个"冷知识",还有极少数国瓷礼不止送外宾,还会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结语

希望有一天,国家给张纯如的亲人也能送一件国礼瓷,她为中国人做出的贡献可能更大。

0 阅读:26

彼岸紫竹

简介:挖掘真相,用冷静的理性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