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初会林黛玉,为什么提到替王夫人找缎子?聪明人话里都有话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3-11 10:15:47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从此成为了贾府的养女。与寄养不同,养女便是贾府的女儿,林如海显然是在安排黛玉的未来,并不打算负责女儿的人生。

随着他不久“捐馆扬州城”,一切似乎早有预料。林家三口人死在巡盐御史任的前后,如果黛玉不来京城,结果如何实难定论。

黛玉到来,贾母自然最欢喜。又伤痛女儿贾敏离世,抱住外孙女又哭又笑。两个舅母邢王二夫人,并贾府其他人也跟着伤感一回。

好在王熙凤虽然姗姗来迟,到底及时赶到,才活跃气氛让贾母止了伤心。

而王熙凤一来,每句话都不掉地上,全都颇含深意。不得不佩服凤姐的好口齿。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王熙凤一来就夸奖林黛玉人物少有,又说竟像贾母嫡亲的孙女。一句话不但黛玉被夸,连带着贾母、邢王二夫人和三春都满意,一语数关,面面俱到的典范。

不过,等客套完后说起家常事时,王熙凤突然提到了一个找缎子的事,多少令人摸不到头脑,她没头没尾提起这个事儿做什么?

(第三回)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王夫人与王熙凤这段一问一答,有三件事需要注意:

一,放月钱。王熙凤此时已经是荣国府的管家媳妇,每个月的月钱都由她经手发放。此时到了放月钱的日子,王夫人询问是当家人的责任。

可不久后,王熙凤便开始挪用公款,将月例银子早提晚发,拿去外头放高利贷赚利钱。导致月钱发放经常不及时不准时。

王夫人此时提问,说明凤姐过来管家还并不久,尚且没有胆大妄为欺上瞒下,也说明她尚没有全面掌权。

另外,王夫人问凤姐月钱,影射后面凤姐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后事。这件事涉及到了“七出之条.偷盗”,伏笔王熙凤被休的后事。

王夫人作为凤姐的姑母和婶娘,又是荣国府女主人,她在这件事上的疏于管教和放任,是导致凤姐“犯错”的一大因素。

那么,王熙凤放高利贷,王夫人知道不,有没有分润,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二,王熙凤突然提起“找缎子”,说是王夫人吩咐她去做的。要注意这里的说话顺序。

她先说“月钱放完了”,又带人上后楼找缎子,就解释了她姗姗来迟的原因。将一个管家人忙碌的日常刻画出来。

另外,她找缎子,是王夫人吩咐她去做的,在林黛玉面前就是讲清楚家里的“大小王”。二舅母王夫人才是这边的女主人。虽然大舅母也在,但却不当家荣国府。以后负责黛玉的人是王夫人。

以林黛玉的聪明自然是听出来凤姐的言外之意。但毕竟她年纪小,尽管母亲在家也有告诉。但按照世俗常理来看,应该是大舅舅贾赦一家继承和当家才是,如今反而二舅舅贾政一家当家,凤姐怕黛玉出错有心提醒,也是善意示好了。

三,找缎子这个话儿,肯定是真的。王熙凤知道林黛玉来,长辈肯定要给她做衣裳,就会提前带人去找出来准备好,才是管家人会办事的。但是不是王夫人吩咐她找缎子却不一定。

王熙凤那么会来事,想到林黛玉初来乍到做新衣服的事,提前去准备了缎子备用,却并不邀功,而是当众提醒王夫人,让二舅母吩咐给外甥女准备料子做媳妇。既体现二舅母的关爱,也在贾母跟前表现。王熙凤再趁机说她准备好了,就请王夫人看过就去做……不但无损她的工作表现,更让王夫人露脸示好,才是真正下属会办事的高情商。

果然王夫人听过后非常满意,最后“一笑,点头不语”,可是心领神会了。

王熙凤用她的表现,既出了风头,又给领导架了梯子,又关爱了黛玉收买人心,让贾母更满意。如此八面玲珑的孙媳妇,谁不满意?

尽管在场的都是人精,可能并不全信她的表演,可这有什么重要呢?

不过,这里提到的“缎子”,而不是说找“料子”,就是细化到了“绫罗绸缎”的具体。肯定是作者另有隐喻的。

“缎子”,断子也。林黛玉的到来,与贾宝玉发展出宝黛姻缘,却遭到王夫人的断然反对。最终黛死钗嫁,贾宝玉出家而去,可不就有“断子”之意。否则为何不说“绸子”,抑或是纱、罗等物?

当然,“缎子”是做大衣服的料子,也是凤姐提缎子的原因。但曹雪芹惯于在生活细节处伏笔未来,尤其这种黛玉初来的线索更是重要,读书人也要注意。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3 阅读:235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