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解密!红军飞夺泸定桥只是一种选择,大渡河还有更安全的通道

畅敏古今风云 2023-11-29 20:42:07

1965年,彭老总重游大渡河,却惊奇地发现一个惊天秘密,其实当年红军可以不用飞夺泸定桥,还有一条更安全保险的路可以让红军通过。那这条路到底在哪里呢?

1935年,蒋介石疯狂派大军包围红一方面军,为了阻止红军渡过战略要地泸定桥,还专门增派了川军两个旅于桥头阻击。

不仅如此,老蒋还特意吩咐川军土皇帝刘文辉,要在桥头多安放一些重机枪和迫击炮,逼迫红军不敢和无法渡河,使其成为石达开第二。

所谓的石达开第二,其实就是指当年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率领部队为了躲避清军追击,同样逃到了大渡河前的安顺场一带。

不过,当时石达开面对着湍急的大渡河,用尽手段始终无法渡过,选择自暴自弃,等待着清军逐渐收缩包围圈,最终被歼灭于此。

自此,随着太平军主力被完全歼灭,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宣告彻底失败。落后腐朽的清政府继续掌控着中华大地,带领民众一步步走向深渊。

而红一方面军当时面临的局势与其十分相似,同样是在大渡和安顺场受挫,同样遭到国民党庞大军队的围堵,同样在想尽办法破局。

但与石达开不同的是,这一次率领红军的是伟人和一众将帅,他们的军事水平和思想高度,绝非石达开能比拟的,也不可能成为石达开第二。

5月29日下午四点,一场关乎着红军命运的战斗正在紧张的进行着,22名战士身先士卒,冒着敌军重火力,在狭窄险要的泸定桥上不断冲锋。

战斗最紧要之时,廖大珠与战友们一手攀附铁索,一手持驳壳枪,脚踩铁索和敌人放置的火杖,几乎是在枪林弹雨之下冲到了对岸。

可以说,如果当时不是22名先登战士浴血奋战打开局面,也就不可能有后续红一方面军的顺利渡河,更不可能有红军开辟陕北根据地。

而一旦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失败,那么后果只有一个,红军被围困于大渡河前安顺场,等到国民党大军调集完毕,最终寡不敌众被全歼。

最终,在将帅和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红军成功打开了局面,星夜奇袭泸定桥,打了国民党军、川军部队一个措手不及,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也正因如此,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成为了载入我国乃至世界战争史册的经典战例,每一位进入军事学院的军官都为之惊叹。

不过与此同时,关于这场经典战役也产生了诸多研究,其中一个最受争议的问题便是,当年红军是否有必要从泸定桥渡河。

暂且不论现代军事学者如何解释,1965年彭德怀元帅担任西南三线副总指挥时,曾重游大渡河一线,发现当年红军其实可以不过泸定桥。

原来,在泸定桥往上的康定县,当地地势相对来说也比较平缓,水势没有泸定那么激烈,刚刚没过小腿,足以让红军安稳渡河。

康定和泸定两座县城相邻,从其挨着大渡河的北部往下走的话,距离泸定桥也就不到一天的路程,红军其实完全可以从兵力更薄弱的上游渡河。

因此,就算国民党军派出再多兵力,或者说刘文辉把泸定桥直接炸掉,那红军也有其他办法和途径渡河,这一点是老蒋万万没想到的。

实际上,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军事学者认为,红军应该感谢刘文辉当年没有炸毁泸定桥,否则我军肯定不可能打出绝境翻盘的惊人操作。

殊不知,历史没有如果,当时不仅老蒋没有想到红军会从泸定桥过河,就是红军先头部队抵达泸定桥时,川军部队也才提前一天到达,川军部队为了架设重火力阵地,根本来不及炸桥。

等到我军先头部队进攻时才拆掉了一部分,根本不是军事学者所谓的应该感谢刘文辉。

更重要的是,正如之前所说,就算刘文辉把泸定桥炸掉,我军也可以从康定渡河。因此,红军的胜利,可以说是军队上下齐心协力的历史必然结果。

5 阅读:1022

畅敏古今风云

简介:弘扬正能量,倡导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