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15年后,戈尔巴乔夫告诫中国一句话,肺腑之言、意味深长

文史达观 2024-02-02 18:10:29

2006年3月2日,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大厦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生日宴。

当时那场生日宴的主角是“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于一个混合家庭,后进入政坛成长迅速,在1985年至1991年间担任苏联总书记和总统。

2006年生日宴时,戈尔巴乔夫已是75岁高龄老人,但面对声势浩大的生日宴他显得非常激动和兴奋,宴会上他侃侃而谈,宴会结束后他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当时戈尔巴乔夫被问及对强大的中国有什么看法时,他略微沉思了一下,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瞩目的成绩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赞美。

后来,当记者又问及“对中国有什么建议”时,戈尔巴乔夫闻言沉思了好一会儿,缓缓地说了一句话,令在场的记者和嘉宾感触颇深。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最高领导人时,当时苏联已经积弊很深,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当时他的上台,苏联民众给他报以极大的期望,希望他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的沉疴,解救苏联于水火。

同时,戈尔巴乔夫也深知人民的期待,深知苏联的病症,在他看来苏联必须要经历一场大的、强有力改革,方能走出困境。

当时苏联,最为严重的是民生问题。于是,戈尔巴乔夫准备先从民生改革着手。在他看来,当时苏联社会之乱象,全是“酗酒”惹得祸。

于是,戈尔巴乔夫下达了一项命令,要在全国境内实施禁酒令。禁止苏联全民饮酒,也不允许在苏联境内销售各类酒水,违令者严惩不贷。

要知道,对于斯拉夫民族来说,饮酒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也是深入骨子里的情怀,岂是说禁就能禁的。禁酒令一经实施,就引发了民众强烈的不满和抗议。

结果关于“禁酒”的民生改革,不仅引发了民众更加严重的酗酒现象,还导致了私自制酒、贩酒的现象愈演愈烈,最后只能宣告失败。

禁酒令失败后,1985年4月24日,戈尔巴乔夫又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提速苏联经济。

可以说,这一方针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当时戈尔巴乔夫并没有意识到发展经济,还需从根本上调整经济结构,重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要知道,苏联自二战以来,一直都是过度重视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态势。结果在戈尔巴乔夫的执掌下,依然高歌猛进地推进着重工业的发展。

这一结果最终导致,到了1989年,产粮大国苏联已经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和其他食品原料了,消费品市场供应严重短缺,大量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

这一次,民众对所谓的“改革”彻底失望了。

即便如此,戈尔巴乔夫依然斗志昂扬,打心底认可着改革的必要性。提速经济改革失败后,他又将目光放到了政治体制上。

关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当时戈尔巴乔夫开出的“药方”很简单,那就是推行彻底的民主化。

苏联解体与戈尔巴乔夫的告诫

戈尔巴乔夫认为,要实行民主化,就应当实行多党制,即便是资本主义党派也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来掌握苏联的政权。

这样一来,苏共的领导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对当时的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戈尔巴乔夫一系列的操作下,最后苏共的领导地位岌岌可危。

这还没完,后来戈尔巴乔夫甚至修改了苏共的指导思想,将马列主义改为“进步思想”,这一招确实“奏效”,彻底摧毁了苏共的凝聚力,改变了意识形态。

苏共领导权的逐渐丧失,自身开始出现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情况,这就导致了本就混乱的苏联社会更加混乱。

这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趁机开始对苏联实施思想渗透和文化渗透,苏联年轻一代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价值观开始改变,最终苏联彻底失控,迎来了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宣告了苏联正式解体。当时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纷纷分裂,分化成了15个国家。

苏联的解体使得戈尔巴乔夫如梦方醒,但是后悔已来不及。

正因如此,当年实施的所谓“民主化”成了其心中永远的伤痛。以致于2006年,75岁高龄的戈尔巴乔夫面对记者提及的对中国的建议时,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给中国朋友一个深刻的忠告,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

当时戈尔巴乔夫的心情十分复杂,他用自己实践过的失败,告诫中国不要重蹈苏联的覆辙。这一句肺腑之言,应该是他最痛的教训,也是最想对中国的忠告。

读者们,关于“戈尔巴乔夫的忠告”,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2 阅读:1005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