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二十个谜团

观世传真侠 2024-03-22 10:00:56

张洪兴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具有很大的传奇性。2245多年来,与他有关的话题争议不断。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秦朝距今2023年的具体时间应是: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年共计222年,再加上从公元1年到公元2023年的2023年,共计2245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秦始皇有很多谜团很多,主要有二十个。

1,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是谁的孩子?异人还是吕不韦。说法不一。赵姬原本已经嫁给了吕不韦。一次吕不韦请异人吃饭,异人看上了赵姬,吕忍痛放弃了赵姬,送给异人当媳妇,而赵姬当时已经怀孕,不久生下赵政。历史上一直有争论。

2,青铜剑之谜

秦朝弓弩。它射程远,瞄准性能强,命中概率高。秦朝的青铜剑有很长的柄。后世发现这把剑仍然像新的一样明亮,非常锋利。秦始皇统一世界,北上攻打匈奴,南下攻打百越。199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剑,它们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却依旧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经过考古学家们查看,发现是因为剑的表面居然有一层铬盐化合物!铬盐氧化处理方法直到上世纪才被现代人所掌握,那千年前的秦朝人是如何掌握这种先进技术的呢?

3,“焚书坑儒”之谜

关于“焚书坑儒”这件事,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13年-公元前212年。为促进郡县制的实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统一,将外界流通的六国典籍焚毁,主要为《诗》、《书》及其他诸子百家学说著作,但博士和其它官署家中是允许保留的,而各种技术类和工具类与思想无关的书则未被焚毁。“坑儒”这一事件来源于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为寻得长生不老方子,秦始皇花费了大量精力,投入了大量钱财,各地的方士们都慕名而来,想要从中获利。嬴政知道这件事后暴跳如雷,立即派遣官吏搜查,最终查到460多名所谓的方士,在将他们除掉户籍后,全部坑杀。历史学家在秦朝灭亡后却没有发现大规模的文献残片,在这个事件中究竟烧了哪些书?如何焚毁的?坑儒坑在哪里目前仍是让人疑惑的问题。

4,徐福东渡之谜

有一种说法,徐福是日本天皇始祖,因为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带着三千童男女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之物,可是,徐福出海后并没有找到秦始皇要的东西,他十分害怕秦始皇怪罪下来,就和他带的童男女定居海外,从而衍生出了一个日本,当然,这个也是猜测,徐福这里也是个谜。

5,外星人之谜

晋人王嘉《拾遗记》记载了,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日游万里。宛渠人坐着像蜗牛一样的舟而来,可以飞入天际,可以沉入海底,有一群自称从宛渠国来的怪人,前来拜访秦始皇。他们身高10丈(约23米),穿着鸟兽的羽毛做的衣服,乘着一座叫“沦波舟”的交通工具来到秦朝,这个沦波舟可以水陆两用,日行千里,非常神奇。这已经超出人类认知。脱离了那个时代特征,有人说这种宛渠人是外星人。

6,后宫之谜

后宫对皇帝来说非常重要。每一个皇帝都会记载他的后宫,秦始皇的后宫却偏偏没有被记载。但是司马迁的《史记》中写道,秦灭六国,六国王室皆在咸阳,以充实秦王后宫。虽然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是秦始皇死后,他的后宫究竟是如何变化的,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答案。虽然有专家猜测是陪葬,但是没有具体证据就只能是猜测。

7,不立皇后之谜

秦始皇嬴政身上的另一个谜题就是他一生未立皇后,后宫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秦国立后和立太子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到了公元前4世纪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称为皇帝,明确正妻为皇后,母亲为皇太后,那么嬴政13岁继位,22岁亲政,50岁去世,在位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立后呢?经推测有以下几种说法。

8,秦始皇死亡之谜

秦始皇的死因是十分蹊跷的,史上记载秦始皇是第五次出巡病死在平原津的,死后赵高扶植胡亥上位。不仅处死蒙恬,甚至还处死扶苏,然后二人将秦朝灭亡在自己手中,因这二人后来的表现,就足够让人怀疑,有的人认为秦始皇是死于谋杀,但是怀疑是怀疑,却没有十足的证据,没有证据我们也不知道秦始皇究竟死于何因。

9,秦皇陵墓葬宝之谜

人们都对秦皇陵有着诸多的好奇,秦皇陵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修炼成的,规模庞大,再加上从六国搜罗来的宝贝,有传说说秦皇陵内江河湖海皆具,如同盛世人间。再加上秦始皇是一统六国的帝王,那么陪葬物也自然是有很多的了,但到底藏有什么宝物,多少宝物,我们并没有任何依据,这些也仅仅是猜测。

10,死后的继位之谜

秦皇死的时候,身边只有胡亥,长子扶苏远在边疆,但是《史记》中给出的说法是秦始皇希望胡亥继位,但是胡亥却是杀死兄长和大将军才宣布成为秦二世的,这个说法似乎有些牵强,所以说,秦始皇心中理想的继承人到底是谁,为何最后却演变成这样一个局面,至今也是一个谜团。

11,荧惑守心之谜

荧惑守心,在古代预示着帝王驾崩,是大凶之兆。秦始皇三十六年,一颗陨石降落在东郡。据史料记载,是有人故意在这块陨石上写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结果,附近的居民没有一个人承认,秦始皇很生气,把他们都杀了。

12,玉璧诅咒之谜

有一种说法,秦始皇的使者。在夜路上遇到一个拿着玉的人。那人把玉璧交给了使者。在他离开之前,他说:“祖龙今年死”。秦始皇听了非常惊讶,因为那块玉是他多年前丢失的。不久始皇帝死于平原津。

13,木简之谜

在秦汉时期的竹简中,大量记录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为今人研究秦汉社会提供了重要资料。但是,也有很多重要的资料没有被发现,其中就包括了秦朝时期的木简。据传,秦朝时期曾经广泛使用木简,但至今没有保留下来。这些木简所记录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一段无法还原的历史。

14,自动发射器之谜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15,网状墓之谜

在秦朝的西安附近,有一种神秘的“网状墓群”。这种古代墓群由许多小型墓穴组成,呈现出类似蜘蛛网的形状。尽管有一些考古发现,但至今仍没有证据证明这个墓群的用途和建造时间。团而倍受关注。

16,地宫深度之谜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17,“上具天文”之谜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 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在这座有着象征天、地的地下“王国”里,难道秦始皇的灵魂照样可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18,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真是这样吗?

19,铜棺还是木椁之谜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 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到底是铜棺还是木棺?

20,地宫空间之谜

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 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总之,2245多年来,秦始皇生前及后世之谜还有一些没有收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谜团会解开,疑团会不断减少,也许会有新的谜团出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