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定律让我明白:想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好先把这件事做好

如波谈育儿 2024-05-20 03:54:19

文/兰妈谈育儿

养育孩子就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当你和孩子陷入情绪困扰时,建议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螃蟹定律

有个朋友,半夜给我发来求安慰的消息

她说:

我刚刚狠狠地把儿子骂了一顿,还威胁说:“如果你再顶嘴,就给我滚,我就当从来没生过你”的狠话,现在冷静下来觉得特别后悔,真害怕这句话会伤害到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呀

我连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朋友继续解释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很忙,需要加班到很晚的原因,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检查过孩子的作业情况,好不容易回家早一次就着急看看最近的学习情况

结果就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业错得一塌糊涂不说,书写的内容也没有几个字是完整的,基本上都是缺胳膊少腿的加笔少画

看到那么一幕,老母亲的情绪压抑到极点

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学习问题,就忍不住大吼一顿

本来吼完之后,孩子重新好好写作业,这事也就过去了

可奈何人家根本就是吼不得,你一句、他顶嘴三句,于是便发生了先前气急败坏的威胁一幕

听完这些,我突然想到一个特别形象的心理学,叫作螃蟹定律

从前,有个人钓了很多螃蟹,可他并没有盖上盖子

路过的朋友问他:“你不给螃蟹盖上盖子,一会都跑出来,你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那个人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如果只是一只螃蟹,那需要盖上盖子,如果好几只就不用了,因为螃蟹一旦爬到竹篓口,其它螃蟹就会用钳子把它拖下去,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爬出”

路过的朋友靠近一看,竹篓里的螃蟹果然都没有爬出来,有那么几只还没有爬到竹篓口就被其它螃蟹的钳子给拽回去了

这是什么原理呢

其实就是螃蟹多了,就陷入混乱,螃蟹们不能齐心面对困难,反而还不承认别人优点地拖后腿,以至于出现内讧,没有一只螃蟹能够逃出篮子

现在想想,篮子里的螃蟹也确实像极了孩子和家长

孩子是小螃蟹,家长就是大螃蟹,大家在一个竹篓里看不到彼此的优点,一个在拼命往上爬,另一个在拿缺点不停打击

最后,也在人心不齐、自信心溃散下做什么都不起劲儿,乃至出现更激烈争吵、或者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所以,养孩子如心理学上的螃蟹定律,想要把孩子教育好,那人心齐、才能泰山移

那怎样做才能和孩子齐心相处呢?兰妈总结了以下几个小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01

道歉

把礼貌用语常挂嘴边

一段关系的好坏,往往都是从语言沟通开始的,你对孩子的说话态度,也决定着他对你的态度

今天上午,大女儿完成周末作业后向我发来了一个申请

她说:“亲爱的母亲大人,我能玩会小程序吗?就玩一下,求你了”

随后,她还给我打视频电话特批申请

当时,女儿也语言真诚地说:“我就玩一小时,到时间就关了”

我问她:“确定作业都写完了吗”,女儿语气充盈地回答说:“我确定,都检查好几遍了”

在时间约定下,我批准了她的申请

说实话,对于这桩申请的时间约定,我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我们成年人说“过五分钟就起床”、“再看3分钟就关手机”,结果都是一拖再拖,何况是孩子呢

可最后还是让我惊喜的,女儿说:“玩一小时就关”,结果就真的主动关掉了小程序

事实上,大女儿之前是一个特别贪玩、还不遵守信用的丫头

甚至为了多“玩”一会,常常编排各种谎言来欺骗我

有那么几次,明明已经到了放学点,却迟迟见不到她回家的身影,回家的时间也总是比之前晚了二、三十分钟

而每次回家晚了,给出的原因都是:“肚子疼,在路上上厕所了”

直到有一次,学校下午有活动,取消了延迟课

当天放学的时间是16:30,本以为放学早就能早早回家,结果一等再等,从17:00等到18:00,这个过程是焦急又漫长的

担心女儿肚子疼上厕所没有纸巾,我特意带上纸巾前往上学路上的所有沿途卫生间

结果,一个、两个、三个,所有厕所都看过了,还一路找到早已经关了大门的学校,还是没有看到身影

最后的结果呢,是女儿跑到朋友家玩去了

明知道我着急地满大街寻找,也明知道我带着纸巾挨个厕所都看了,她还继续撒谎说:“我肚子疼,上厕所耽误了”

那一刻,我气得冒火,把她狠狠地揍了一顿,还让她写承诺书,表示以后再也不撒谎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女儿还是没有改变撒谎的坏习惯,我对她也是非打即骂

看着越来越糟糕的亲子关系,我陷入了沉思,最终打算以和修养,我郑重地跟她道歉,在未来的日子里也会经常把礼貌用语挂在嘴边

做错了事就赶紧说“对不起”,女儿帮我拿个什么,也会及时说声“谢谢”

糟糕的亲子关系呢,也自此得到了有效终结,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孩子也敢于直接表达,不再遮遮掩掩、也就不再欺骗和撒谎了

这就是和孩子齐心的效果

我们和孩子齐心相处的第一个技巧,也是让孩子“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惧怕家长才是能齐心和气的基本需求

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好这一点,那就把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吧

特别是我们吼完孩子、或者对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后,就要及时道歉说:“对不起”

02

等等

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

一个孩子够不够幸福,内心有没有力量,从他们在父母那里能不能完整把话说完就能看得出

有一个新来的班主任,第一堂课就给孩子们布置任务:

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每天上课的前十分钟为上台演讲时间,从第一排开始往后顺延,每天到了谁就主动上台

台上十分钟,台下往往都付出了想象不到的努力,孩子们为了不在台上怯场、丢人,也纷纷铆足了劲做准备

轮到一个小男孩时,胆小不敢说话,上台也是拿着演讲稿

再加上那个时候正是寒冷的冬季,男孩还把棉袄的拉链拉得很高,直接挡住了鼻子和嘴巴,只露出一双小眼睛,也因此让演讲的声音变得更加没有气场

当时,男孩自我介绍过后就怯生生地读着他写的作业:

梦想就像黑夜里闪烁的星辰,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的梦想也是将来能成为一只调皮的小老鼠…

随后,话还没有说完,就引起了台下的哄堂大笑

老师也在一旁打趣说:“你现在就像只小老鼠一样,把自己遮挡的那么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

这番话,也让同学们的笑声变得更大

可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胆怯被嘲笑的小男孩,已经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他再次见到昔日的班主任时,他特意说出了当初作文里没有读完的内容

那是一篇以“调皮小老鼠”为主题的理想作文,表达的也是想偷走冬天的光辉送给迷人金秋,盗走夏天鲜花装扮春天的迷人,还想把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遇到闪电划破云层,也绝不会因为害怕就放弃理想…

多么优美又具有想象力的比拟呀

可惜的是老师当时没有多一点耐心,也没有给胆怯的男孩多一点鼓励

孩子在外面如此,在家里面也是一样

母亲节快到了,有一个小女孩神秘兮兮地问妈妈要零花钱

聪明的女孩害怕妈妈会拒绝,每天都是两块、五块地问妈妈要钱,经常给出的理由就是买本子、记事本、和便利贴

可同样的理由多了,就会引起怀疑,妈妈也很快就察觉到女儿有什么事瞒着她

再次提起零花钱的用途时,女儿悄悄从兜里掏出一盒美甲贴,她说:“妈妈,这是我…”

然而,话还没有说完,就迎来妈妈劈头盖脸的一顿责备

女儿当时也委屈极了,她哭喊着说:“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呀,母亲节快来了,这是我攒钱给你买的美甲贴,因为我希望妈妈像街上那些漂亮的小姐姐一样,贴上长长美甲就不用干很多劳累的活了”

女孩还遗憾地说:“本来是打算母亲节那天给你惊喜的”

多么温馨、有爱的一幕呀,如果妈妈能开心地收下心意就更好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听孩子把话说完的意义

耐心地等待孩子把一句话完整表现出来,是我们尊重孩子的最基本沟通形式,也是让孩子获得内心力量的环境需要

03

信任

不在身后拖孩子后腿

那些对父母眼里有光的孩子,都是在信任中长大的

朋友家有个亲戚的儿子,从小家庭贫困,性格看起来也比较孤僻冷漠

因为不爱讲话的原因,读书的时候邻居排斥他、同学也欺负他,就连老师都看不起像他这样学习倒数的学生

当所有人都站在高处嘲笑、批评、和语言攻击时,他也从内心产生了“我很糟糕”的自卑感

好在,她有一个怀揣信任执念的母亲

每次看到他自我怀疑、闷闷不乐时,母亲都毫不掩饰地对大家说:

“看看吧,这就是我的儿子,多聪明呀,这智商将来就是当老板的料,我相信他将来能自己开公司,手底下还会有很多员工,我为他感到骄傲”

对于这些话,在年幼的时候,他只认为,这是母亲碍于外界声音的安慰话

可母亲一次次的信任和鼓励话,却无形中成为了内心力量、也是多少次受打击后的动力支撑

多年之后,他确实也如母亲嘴里的那样,开公司、成了服装老板,全国各地还开了很多家分店

而每次一说起成功、和现在拥有的成就时,他都毫不吝啬地告诉大家:“我能有现在的成就,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母亲,她长久以来的支持和信任,才是挖掘我能力的源泉,让我有信心不断突破,也让我有责任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确实如此,信任,也是父母们在孩子身上所做出的最“简单“投资

还看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11岁小男孩,总喜欢对父母说肚子疼,并且一摸一样的理由,已经说了好几年

可男孩的父亲一直不相信,总觉得孩子这是不想读书、故意撒谎找借口

有好几次,一到学校就因为肚子疼被老师打电话通知家长

可凑巧的是,父亲赶到学校把他带到医院检查时孩子又感觉:“不痛了”

于是,父亲就认为“这就是存心找事,不想上学,故意撒谎骗人”

特别是带到医院检查,一系列程序下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后,父母更坚定了这个想法

后来,不管孩子怎么说“肚子痛”,他们都不相信

直到孩子疼得脸色苍白无力才意识到大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癫痫

其实,比起身体上的疼痛,孩子最大的痛,是来自父母不信任的伤害吧

每一次有不舒服的地方,第一时间就求助父母,可每一次得到的却是口口声声的责备、还有不信任

这种伤痛一旦被烙印,就是一生难以忘却的痛苦,每次遇到什么都会强硬地自己消化、承受,哪怕他们已经精疲力尽了,也会苦苦支撑着

因为他们一看到父母,第一感觉也是“算了,反正他们也不相信,只会批评我”

所以,不想和孩子渐行渐远,那就做一个信任、不拖孩子后腿的父母吧

就像我们对孩子的爱很多很多,但真正信任孩子的父母有多少呢

不妨带着这个问题,再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好好信任孩子,才是我们爱孩子的正确方式

那么,关于如何和孩子保持齐心的相处方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3

如波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